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课外古诗词诵读(原卷版).docx
    • 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文件包含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docx、课外古诗词诵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内阅读                                       

    一、月夜忆舍弟

    (一)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B.颔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有望月转入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两句诗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颔联“雾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虚写景致,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故选项“‘月是故乡明’一句实写眼前明月”表述有误。故选B

    2.诗题中有“月”,作者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即描写了鼓声和雁声。诗歌的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由此可知,这两句诗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冷落、沉寂、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

    (二)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的景象,要突出听觉效果。

    【答案】戍楼上“咚咚”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嘎嘎”的鸣叫。(至少有一个拟声词)

    【解析】考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题干中“突出听觉效果”的要求,可以适当使用拟声词。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据此可描绘为:戍楼上寂寥的鼓声悠悠传送到耳边,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万籁俱寂,天空中一只孤雁飞过,正在“嘎嘎”的鸣叫。

    4.尾联“寄书长不达”中“长”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长”是一直、总是,表明时间长久,表现内心的惆怅和焦虑,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解析】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字词。“寄书长不达”的意思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一直不能送到。“长”的字面意思是:一直,老是。结合“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可知,“长”字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表现出诗人内心对亲人的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对战乱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对百姓的同情。(写出2点即可)

    【解析】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要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文大意来分析。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接着颔联点题,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颈联描述了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同时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由此可知这首诗强烈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二、长沙过贾谊宅

    (一)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楚客”指客居长沙楚地的贾谊,“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B.颔联“秋草”“寒林”“日斜”等词渲染出故宅萧条冷落的氛围。

    C.颈联诗人以“汉文有道”暗示贾谊受重用,反衬自己的不幸遭遇。

    D.诗人溯古思今把个人遭遇同古代先哲相联系,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暗示贾谊受重用”理解有误。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作者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注意“有道”“犹”二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可见诗中并没有暗示贾谊受重用。故选C

    7.“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以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理解全诗意思,结合时代背景再去理解作者的情感。诗歌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和一派黯然气象;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含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怜君何事到天涯!”这句话借古伤今,表面上是在写贾谊被贬长沙这一事,实际上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此诗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作者借这件事来表达对贾谊的同情,对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控诉和谴责。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言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二)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B.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C.“吊”的意思是“凭吊”,是诗人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D.尾联“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C.有误,《吊屈原赋》作者是贾谊,是贾谊来到湘水之滨吊念屈原之作,不是刘长卿吊念屈原。“湘水无情吊岂知”写出诗人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贾谊的遗址。此句将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故选C

    9.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解析】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首联写贾谊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 “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尾联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遭受不公的处罚!全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额联中“除弊事”“惜残年”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表述有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故选C

    11.“‘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景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不肯前行。该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二)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2.诗人被“左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意思是: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此句可作答诗人被“左迁”的主要原因。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13.赏析颈联。

    【答案】“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作答此类问题,需要正确理解诗句意思是前提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为: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两句中“云横秦岭”,云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的悲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四、商山早行

    (一)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颔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巧妙地突出了“早”字。

    C.颈联写早行一路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深秋。

    D.尾联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赏析错误。颈联的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因此点明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而非“深秋”。故选C

    15.“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案】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客行悲故乡”的意思是: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可见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故乡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杜陵梦”,就是“梦杜陵”,杜陵是作者的故乡。作者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描写,描绘了独特的“早行”图。

    B.“客行悲故乡”此句中的一个“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C.诗中“明”字,这里为照亮之意,衬托出拂煦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哀景反衬乐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以哀景反衬乐情”表述错误。“凫雁满回塘”的意思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这是春意正浓的乐景,而诗人自己却在外奔波,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故应是乐景衬哀情;故选D

    17.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全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流露出诗人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与情感分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由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可知,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早行景色;点明意象,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作者触景伤情;再加上尾联“凫雁满回塘”写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夏的成都,当时在朋友的资助下,作者所居住的草堂刚刚建成,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18.首句中“抱”字极为精妙,请从修辞、写景和感情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答案】“抱”字用的精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安适祥和的情态,表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解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中去理解。“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且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而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注意一定要审好题干的“请从修辞、写景和感情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的要求。

    19.颈联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心境。

    【解析】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后面再加上情感。“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阴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②。

    ①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忘机:忘却俗念。

    20.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整个呈现出宁静、清丽的画面。(答案表述相近即可)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其特点是:宁静、清丽。

    21.尾联中“寻范蠡”有何深意?

    【答案】表达了作者想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忘却俗念的归隐之情;表现了作者淡泊宁静(与人无争)的思想。

    【解析】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典故熟悉理解,了解典故发生的背景,主人公的思想情操,然后再结合本诗的具体语句,体会所蕴含的情感。结合注释①分析,范蠡是一个帮越国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淡泊名利。“寻范蠡”表达了作者失意归隐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22.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山林晴夜、雨后流急

    【解析】考查对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的概括。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是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的是清晨雨后图。前者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情形,后者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情形。

    23.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侧面写出山雨的猛烈;《茅屋》除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侧面描写,还有通过描摹“雨脚如麻”的景象对雨的猛烈进行正面描写。

    【解析】比较阅读。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正面描写;而本诗没有。这是两首诗歌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诗句和所描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24.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什么诗?

    【答案】借代    赠别诗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音乐,由此可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为具体代抽象。从题材上看,结合“赠花卿”的“赠”字分析,这是一首赠别诗。

    2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 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虚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答案】D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虚写”错误,应该是“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幕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26.诗歌首联写出了卢岵山居怎样的特点?

    【答案】“问樵客”“遥识”说明了卢站山居偏僻、幽静的特点。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意思是: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通过“向砍柴的人打听”和“远远地认准方向”可以得出:卢站山居偏僻、幽静。

    27.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差异?

    【答案】颔联写沿路所见,是近景:突出了景物古朴、清幽的特点。颈联写远望所见,是远景:突出了景物幽暗、高峻的特点。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颔联“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意思是: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颈联“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意思是: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