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 5.2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试卷 1 次下载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题
展开1.为实现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考查。需要加入氧化剂的应为含硫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选A。
2.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素的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c是氧化物,d是酸,各步转化均为一步实现,则a可能是①C、②N2、③S中( )
A.①和③B.只有①C.①②③D.①②
【答案】C
【解析】①a可能是C,则CCOCO2H2CO3,即氧气不充足时,发生2C+O22CO、2CO+O22CO2、CO2+H2O=H2CO3,符合转化关系,故①符合题意;
②a可能是N2,N2NONO2HNO3,即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符合转化关系,故②符合题意;
③SSO2SO3H2SO4,即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符合转化关系;因此符合转化关系的为①②③;答案选C。
3.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产生白色沉淀
B.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可以通过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得
D.硫在过量纯氧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B
【解析】A.氯化钡和二氧化硫不反应,向溶液中通入不产生白色沉淀,A错误;
B.具有还原性,可以和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硫的氧化性较弱,铜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C错误;
D.硫在过量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B。
4.根据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下列化学反应一定不存在的是(未配平)
A.NO2+H2O=HNO3+NO
B.S+NaOH=Na2S+Na2SO3+H2O
C.HNO2=NO+H2O
D.SO2+H2S=S↓+H2O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得失电子元素均是N元素,反应物中+4价N元素,一部分失电子升价至+5价,一部分得电子降价至+2价,反应关系合理,不符题意;
B.反应中得失电子元素均是S元素,反应物中0价S元素,一部分失电子升价至+4价,一部分得电子降价至-2价,反应关系合理,不符题意;
C.反应物中三种元素只有N元素出现单一降价(+3→+2),未出现升价元素,不符氧化还原基本规则,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4价S元素与-2价S元素之间转移电子,均生成0价S元素,反应关系合理,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C。
5.图为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答案】B
【解析】H2S转化为S单质,S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单质转化为SO2,S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SO2转化为H2SO3及Na2SO3,S元素化合价始终为+4价;
综上,本题选B。
6.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的是
A.SO2B.H2SC.H2SO3D.H2SO4
【答案】D
【解析】A. 二氧化硫分子中,O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故A错误;
B. 在硫化氢分子中,H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为-2价,故B错误;
C. H2SO3分子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为+4价,故C错误;
D. H2SO4分子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为+6价,故D正确;
答案选D。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S SO3H2SO4
C.NH4Cl (s)NH3Mg(OH)2
D.Al2O3Al(OH)3NaAlO2
【答案】C
【解析】A.铁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转化不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转化不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可制备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均可一步实现转化,C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转化不能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等,工业上一般以硫磺或其他含硫矿物如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原料制备硫酸,其制备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黄铁矿燃烧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B.氧化成时,加催化剂能使全部转化为
C.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使吸收完全
D.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可选用CaO做固硫剂把尾气中的以盐的形式固定
【答案】B
【解析】A.用黄铁矿燃烧生成的同时,还能生成铁的氧化物,故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故A说法正确;
B.氧化成时,其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加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并不能提高转化率,另外可逆反应的转化不可能是全部,故B说法不正确;
C.吸收不能用水,用水会生成酸雾,会阻碍的吸收,故工业制硫酸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使吸收完全,则C说法正确;
D.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可选用CaO与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然后亚硫酸钙被氧化成硫酸钙,故D说法正确;
本题答案B。
9.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NaOHB.S→SO3C.Fe→FeCl3D.Cl2→HCl
【答案】B
【解析】A.Na可与水直接反应生成NaOH,故A正确;
B.S与O2燃烧反应只能生成SO2,SO2与O2反应生成SO3,分两步进行,故B错误;
C.Fe可与Cl2燃烧直接反应生成FeCl3,故C正确;
D.Cl2可与H2燃烧生成HCl,故D正确;
故选B。
10.能通过单质间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
A.B.C.D.Fe3O4
【答案】D
【解析】A. Cu与S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而不是CuS,A项错误;
B. Fe与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B项错误;
C. S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SO2,而不是SO3,C项错误;
D. Fe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能通过单质间化合反应生成,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1.下图是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E是固体单质,六种物质均含有E元素。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2SO4 S SO3 SO2 + 2OH—=SO32—+ H2O 2SO2+O22SO3 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解析】E是固体单质,既可以与氢气反应,也可与氧气反应,可推出E为单质硫,则C为二氧化硫;D为硫化氢; A为亚硫酸钠;F为三氧化硫;B为硫酸;
(1)根据分析可知,B为H2SO4,E为S;F为SO3;
(2)反应①为二氧化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2OH-=SO32-+H2O;
(3)反应④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方程式为:2SO2+O22SO3;
(4)B→C的反应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12.已知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若解题时需要,可作合理假设),且五种物质中均含有A元素。
(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①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气态非金属单质
① D物质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SO3 红棕色 3Cu+8H++2NO3-=3Cu2++2NO↑+4H2O
【解析】A和氧气、氢气的反应产物都可以继续和氧气反应,说明A中的元素为可变价元素,且属于非金属,由A+O2→C,C+O2→D,D+H2O→E,证明E为酸,B+O2→C,C+O2→D,E+Cu→C,说明E是强氧化性的酸,即硫酸或硝酸,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判断:
(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则可判断A为S,因此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
①D的化学式为SO3;
②C→D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气态非金属单质,则可判断A为N2,因此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① D物质是二氧化氮,颜色为红棕色;
②A→B是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E→C为稀硝酸和铜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三、填空题
13.A、B、C、D是化学课本中常见物质,它们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 A 是硫,则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 A 是活泼金属单质,则化合物D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 A是气体,水溶液呈碱性,用双线桥标出反应③中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
【答案】 NaOH
【解析】(1)若A为S,则B为SO2,SO2与O2继续反应生成SO3,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故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活泼金属单质,且能与O2连续反应,联想到金属Na,Na与O2不加热生成Na2O(B),加热与O2继续反应生成Na2O2(C),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又D为化合物,故D为NaOH;
(3)若A为气体且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NH3,NH3与O2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B)和H2O,NO与O2继续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故反应③的双线桥表示如下:。
四、实验题
14.浓硫酸是中学中常见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学校实验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设计了相关实验。
(1)常温下,将铝片插入浓H2SO4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化,其原因为__________。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可将铜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
(5)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SO2有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6)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为:_________。
【答案】 常温下,Al遇浓硫酸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阻止内部金属与硫酸反应 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品红溶液褪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氧化性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常温下,将铝片与浓H2SO4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阻止内部金属与硫酸反应,称为钝化;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可将铜氧化,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实验中可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褪色;
(5)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硫化氢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硫与硫化氢会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反应中二氧化硫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说明SO2有氧化性;
(6)二氧化硫有毒,是酸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为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1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1课时练习题,文件包含73乙醇和乙酸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73乙醇和乙酸第1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7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练习-备课必备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优选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