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雾和云(第02课时)教案
展开雾和云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道雾和云形成的原因。
能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雾和云的成因提出有根据的猜想。
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雾的形成原因推导出云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将不同类型的云和天气建立起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2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认识了雾,知道雾是液态的,水变成雾之后,就形成了许多反射面。这时,光线就透不过去,而是被反射出来了,也就是说,各种颜色的光都被反射掉了,所以,雾就变成白茫茫的了。
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讨论的结果展示。
小组汇报展示。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提问。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吧!
实验方法:
1.往广口瓶里装入半瓶温水。
2.将一个冰袋先放在瓶口上方约5厘米处,再慢慢移近瓶口。
3.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雾的成因。
小结: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
活动二:认识云的形成
我们常常看到天空中有时白云朵朵,有时乌云密布。你知道云是怎样形成的吗?
我们来思考一下:
云和雾出现的高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水蒸气升到高空会怎样?
资料:科学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6℃。
让我们对云的形成作出假设,并参考活动1的方法进行探究。
提示:
我们知道云是在空中的,由于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在我们上一单元学到的可知,当温度到达甚至低于0℃时,开始形成固体的小冰晶。
同学们开始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展示。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提问。
经过同学们之间评价、反思,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小结: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云。
三、应用与拓展
设计除雾的方法
大雾天气,能见度低,会影响车船行驶、飞机升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何进行除雾呢?
请你根据雾的成因,大胆想象,设计一种除雾方法吧!
当堂训练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 )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 );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
当堂检测
雾和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的。
遇冷
温度升高
板书设计
雾和云
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r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课后反思
冀人版 (2017)五年级下册第5课 雾和云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人版 (2017)五年级下册第5课 雾和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情景 提出问题,探究发现 形成新知,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5 雾和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5 雾和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题,学习新课,课堂小结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8 雾和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8 雾和云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拓展与应用——认识各种各样的云,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