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城版二年级上册歌曲《画》教案及反思
展开《画》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唱歌课
执教人:张玉珊
学校: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
年级:小学二年级上
教学时长:17分钟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遵循《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感受音乐导入教学,注重情感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学科综合,将音乐与语文(古诗词)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画》是一首改编古曲《春江花月夜》为旋律,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古诗为词的歌曲,五声音阶,商调式。这首曲子每两个小节为一个乐句,旋律采用了民间音乐“鱼咬尾”的艺术手法,即前一乐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乐句旋律的第一个音是相同的。优美的旋律配上王维的诗句,充分体现了诗与曲相结合所体现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音乐学习,初步有了识谱和演唱能力,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节奏、音符,基本上能读唱出来。活泼好动,仍属于低年段,具有直观、具体的思维特点。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但注意力很容易就会分散。因此要创设好音乐情境,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享受音乐课堂。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能在演唱中体验古诗词的美感,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聆听、体验、学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将音乐、语文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感知诗与曲相结合的韵律美,能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有感情地演唱《画》,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的节奏,三、四度音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巩固、节奏;唱好三、四度音程。
教学方法:聆听、演唱、欣赏、学科融合
资源准备 :
(一)自制PPT课件
(二)钢琴
教学过程:
步骤 | 内容实施 | 设计意图 |
激趣导入 | 教师用钢琴演奏《夕阳箫鼓》片段。 学生感受乐曲,想象画面。 引出歌曲《画》的学习。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熟悉度,引出全曲的学习。 |
学习旋律 | 介绍《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画》三者的联系。 初次完整聆听《画》伴奏,学生根据旋律的起伏进行比划,感受乐句。 问有几个乐句。(五个) 简单讲解“鱼咬尾”。 再次完整聆听《画》伴奏,学生边划拍边模唱旋律。 强调、的正确演唱。 | 学生能较好地在完整演唱之前掌握歌曲的旋律。 |
完整感受 | 随着伴奏播放山水花鸟图片,边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 欣赏音画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学生思考歌词内容。 |
学唱歌曲
| 教师播放范唱,学生带入歌词,小声跟唱。 教师播放伴奏,学生边划拍边演唱。 师生分句接龙演唱。
| 鼓励学生进行轻声演唱,避免大声喊唱。学生形成良好的划拍习惯,在演唱过程中保持速度的平稳。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保持学生兴趣且熟练歌唱。 |
拓展探索
| 播放《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视频。 | 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印象,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
小结 | 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 总结。 |
十、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同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在欣赏、聆听、演唱、学科渗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歌曲。通过钢琴乐曲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欣赏、诵读、演唱,学生能更直接地体会到诗与曲的韵律美。音乐、语文的学科融合,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作为一堂唱歌课,我认为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三度、四度小跳音程的音准问题。之后我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调整好我的教唱环节,争取把这节课上得更好。
小学音乐欣赏 箫独奏曲《箫》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欣赏 箫独奏曲《箫》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箫乐器导入,新课教学,拓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城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花城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共3页。
音乐二年级上册歌曲《温暖的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二年级上册歌曲《温暖的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