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28张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2231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单元研习任务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3.品味先秦诸子的语言韵味,了解他们的论述风格。
1.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思考学习先秦诸子各家经典选文的现实意义。2.积累先秦诸子的经典名句。
本单元文本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墨家的《墨子·兼爱》篇。
1.先秦诸子百家主要代表流派的思想学说都在本单元中有所体现,先秦儒家所讲的大都是人生的基本原理,论述的是“仁义、礼、信、恕”的立身处世之道。道家著作《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对待关系中的一方面,而《老子》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道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墨家提倡“兼爱”,主张爱没有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2.先秦诸子各家为文,“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萧统《文选序》)。先秦诸子各家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论说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儒家经典在论述道理时,善用譬喻、对比,论述观点时思路简洁明晰。《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善于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与效果。墨子在论说时,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不避繁复,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学习本单元文章,学生能感受到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狂放或朴拙的论说风格。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能理解先秦诸子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能理解这些经典对自己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虚词,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其语句组合都要遵循语法规律。借助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助于学习掌握文言虚词。以“之”为例。如果“之”跟在动词后面,处在宾语的位置上,那么“之”就是代词,译为“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或者译为指示代词“这”。如: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如果“之”放在了名词前面,一般就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如果“之”用在主谓之间,那么“之”就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一)借助语法规律,掌握文言虚词。
如: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墨子·兼爱》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如果“之”在句子中处在谓语位置上,那么“之”就用作动词,译为“到”“到……去”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如果“之”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边,往往是补充音节,没有实义。有时跟在动词后面,不作宾语,也是调节音节,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分析语境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整理虚词。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存在的语境是:蔺相如告诉秦王,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贝,赵王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在朝堂上设了九宾大礼,才送出和氏璧。秦王接受和氏璧也应该在朝堂上设置九宾大礼,蔺相如再献上和氏璧。秦王“设九宾于廷”,是蔺相如“上璧”的条件,“乃”体现条件关系,译为“才”。
(二)根据语境判断虚词。
同一个虚词,有多个用法和意义,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句意学习整理虚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这句话中,有两个虚词“于”和“而”,通过翻译句子,我们就能推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句子的意思是“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更青”。前一个“于”表示动作的指向,译为“从”;后一个“于”表示比较,译为“比”;前后两个分句句意发生转折,所以“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三)根据句意判断虚词词义。
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句子是表感叹的语气,“其”翻译为“还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这是晋王临终前对庄宗说的话,含有命令的语气,“其”译为“一定”。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这句话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含有推测的语气,故“其”译为“大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句话是韩愈在陈述世人不尊师重道的事实,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四)结合句子的语气,掌握虚词。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根据这些特殊句式可准确吧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如:在一些固定句式中,之”就是标志词,无实义。“之”做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另外,还有一些固定句式中的虚词,如“无乃……“何……为”等需要我们记牢。
(五)借助句式特点,学习积累虚词。
对于一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可以利用谐音或押韵等方法,把虚词的多个义项编成口诀记忆。化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
(六)借助句式特点,学习积累虚词。
寓言是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哲理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把社会生活加以提炼,采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通过精巧的构思、奇特的现象,构成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如《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在这个故事中,宋人的人物形象相当鲜明,一句“闵其苗之不长”,写出了宋人忧心忡忡的样子;“揠苗”后“芒芒然”,疲惫不堪,“谓其人”时,却又一副自得的神态。宋人宛然一个愚蠢而又自以为是的形象。分析了宋人的形象,寓言的寓意自然就出来了。
1.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先秦寓言,都有鲜明可感的形象和具体的情节。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寓意,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亡羊补牢》,牧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第一次丢,没当回事。第二次丢失时,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羊圈的窟窿堵上。他很听话,立刻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根据这样的,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受到损失以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2.分析事情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寓言,大都是寓意深刻、韵味隽永的。先秦寓言的寓意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寓言前面或者后面由作者点明主旨。如《孟子》中的《学弈》,先发表议论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则在故事结束后说出主旨:“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还有一种是由故事的结局或解释结局来暗示意。如《庄子》中《五石之瓠》的“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不免与洴噼洸,则所用之异也”。
3.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寓言故事中的有些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如《掩耳盗铃》,抓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这句话,结合整篇寓言,可以推出其中的寓意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了的事情偏要去掩盖。
4.看重点段落和关键句。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通俗地说,有题就是先了解“要我写什么”,立意就是确定“我要写什么”。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审题错误,写出的作文表达再华美,文辞再动人,也是无法获得高分的。
单元写作点拨审题与立意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就是抓住关键词句,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通过文字表象把握命题都的意图。1.抓关键词,审清题干要求。审题干,就是看清要求,即不仅要看清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还要看清命题者在材料之后提出的各项写作要求。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弄清题旨,明白“要我写什么”。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
①反复出现的某个词或带有议论性质的句子。②界定角色性质的形容词。③表示心理活动及外在行动的动词。④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页。
高中单元研习任务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单元研习任务图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习任务,《党费》黄新,特别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单元研习任务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单元研习任务课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了解背景,诵读感受,追忆“阳江十七烈士”,搜集素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