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2 信息技术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2 信息技术表格教案设计,共9页。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4]谢琪《信息技术教学法》。
[5]李文郁,要志东《信息技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附件一:
、
附件一:
、
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交流登记表
(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识别错误)
课题
Excel函数的应用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作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本课是让学生学会常用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领会到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这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编辑简单的公式到粘贴函数,探究单元格引用的应用格式和作用,认识到电子表格通过单元格引用来灵活实现对表格数据的各种处理的技术思想,正是这一技术使得电子表格拥有强大的动态计算处理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
“设置粘贴函数”,在理解和熟练运用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粘贴函数,通过简单的“自动求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函数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常用函数的格式和参数选择。同时观察到函数实质上也是应用了单元格引用或单元格区域引用。
“复制使用工作表”是对工作的进一步简化,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应用技术简化工作的良好意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操作和公式法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初一学生可能对函数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应用函数时会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
2.启发学生学会求最大值、最小值。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出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勤俭节约的品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五、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课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演示法、合作讨论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等让学生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在操作和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培养节约意识,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广播软件、白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3分钟)
复习引入:
利用公式法求出“乐乐3月份的零花钱登记表”中的“总数”。
求解:D37=D5+D6+D7+…+D35。
提问:
问题一:利用公式法计算类似比较多或者更加庞大的数据效率如何?
问题二:有没有一种更简单高效的办法统计类似大量的数据呢?
4、揭题:EXCEL函数的应用能准确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观察、思考,从而引出课题。
1、利用公式法计算求和;
2、总结并得出结论:利用公式法求数据较多的内容时,操作起来效率低。
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公式法对比本课函数法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讲授新课(5分钟)
求和函数的使用:
1、引出求和函数:
显示的是:“=SUM(D5:D35)”;
含义:SUM是求和函数,(D5:D35)表示求和的范围是“D5”到“D35”
函数的基本格式:“=函数名(函数参数)”;
2、活学活用:
利用SUM(D5:D35)计算“乐乐3月份的零花钱登记表”中D5到D35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教师演示讲解SUM()函数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讲解,尝试使用SUM()函数。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第一个函数:求和函数的用法和公式的格式及含义。
(三)探索研究(12分钟)
举一反三:
尝试使用 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电子表格中还有其它函数吗?怎样使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乐乐3月份平均每天的零用钱”,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考虑:
(1)你能知道在常用函数中还有哪些函数吗?
(2)在计算过程中你是否需要改变数据范围?
(3)如果你在使用AVERAGE函数的过程中,弹出的对话框将数据挡住了怎么办?
2、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请同学们尝试使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求出“羊村运动会”表中各比赛项目的冠军是谁。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SUM(C3,E3,G3,H3)
推荐学习网站:我要自学网 。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尝试使用其他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看书或上网学习、讨论、操作,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总结方法。
(方法:选中目标单元格 →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fx → 选择所需函数 → 选择数据区域 →“确定”。)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会举一反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竞赛:完成综合练习“明星班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计算。
教师现场提示:求平均值(AVERAGE),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函数的用法格式与求和函数完全相同,教师巡视指导,并统计学生完成情况。
学生练习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并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小结(6分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函数的使用,PPT出示该课题)
使用函数的一般方法。
如果想利用电子表格完成某个计算功能,但我们又不知道是不是有能完成这一功能的函数,我们怎么办?(再一次看一看“粘贴函数”对话框,可在全部内查找,也可分类查找;方法很多,如:上网查找EXCEL的函数手册,了解有哪些函数可用等)
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演示知识脉络。
听讲、理解。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3分钟)
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对本课活动进行教学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解和认识。
(七)作业布置(1分钟)
用电子表格统计自己上月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布置作业。
听老师布置作业。
让学生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常用的几种函数:
SUM()求和函数
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
MAX()求最大值函数
MIN()求最小值函数
函数的基本格式:“=函数名(函数参数)”;
例如:=SUM(A1:A6),表示求A1单元格到A6单元格的和。
九、教学活动评价表设计
评价内容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能否分析确定完成任务要求的计算公式
能否熟练掌握公式输入和复制公式
能否熟练运用常用函数统计数据
能否检查炎症计算结果,发现错误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源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衷《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二章(表格数据处理)第三节的内容。本课通过复习公式法引出本课题函数的应用,通过对比,突出函数法在统计一些数据时候的优越性,大大激发学生学好函数法的强烈愿望。通过实例讲解演示了EXCEL电子表格中求和函数的使用,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求和函数,探索出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在练习中归纳出其他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从而较好地锻炼了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讲起来,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觉得国语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设置了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案例,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环节,一些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在学得过程中会出现看不懂,或者看懂了又不会操作的情况,这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姓名
杨芬
性别
女
职务
教师
职称
中学二级
论文或教学设计题目
Excel函数的应用
出生年月
1986年9月
分类
(请打钩√)
□论文 √□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
韶关市第十四中学
单位
电话
0751-6919310
邮政编码
512000
家庭电话
移动电话
15992979996
详细通讯地址
韶关市武江区碧桂园太阳城岭誉17街1座102号
电子邮箱
jagrace@qq.cm
论文、教学设计内容摘要和创新要点(300字以内)
电子表格中函数的应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使用甚广,学好Excel函数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通过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好函数的应用这一技能。
本文主要创新:一、主要介绍了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信息技术课更易于被现今中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公式法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的低效率与函数法的高效性进行对比突出函数法的优越性,并把知识点融入到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案例中,激发学生学习Excel函数的强烈愿望。二、在观看了老师演示求和函数的使用后,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合作探讨、网上学习等,总结出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满堂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声明
本论文或教学设计没有抄袭和版权争议,属于作者自己原创
作者签名:杨芬
附件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B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表格数据处理第二节 实现电子表格自动计算公开课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编辑计算公式,用函数计算和统计,工作表的重复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电子表格——Excel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 (B版)七年级上(2018)第二节 实现电子表格自动计算表格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编辑计算公式,用函数计算和统计,工作表的重复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