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231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散步》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231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生初读课文,开展合作,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散步》教学设计
东坡区永寿初中 严明生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 “信服、分歧、一霎、各得其所”词汇并能熟练运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等写作方法;体味人间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人间亲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及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的写法,并把握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心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赏析与品味文章,让学生从细节处潜移默化地接受尊老爱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从文中“我”所承担的责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父母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理解自己父母的不易;体味人间亲情。
教学重点: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人间亲情;让学生从细节处潜移默化地接受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父母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理解自己父母的不易,培养学生高尚情商。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所选题材极其平凡,于平凡中却蕴含着不平凡的主题:浓浓的亲情、闪光的人性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首先要组织小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深情的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再从精读入手,品读文章细节,组织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作者以小见大表现的主题,发掘人性的闪光点,倡导孩子能够更好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更珍惜家人的亲情,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是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是情感的寄托。看似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饱含着浓浓的情亲,哪怕是一次极其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家的温暖。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走进南方初春的田野,在他们一家祖孙三代一次寻常的散步中,体会家的和谐、温馨、其乐融融!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累词汇,特别是分歧(qí) 霎时(shà)的正确读音;信服、
各得其所等词的释义。
朗读时注意语调平稳,语气整体温和、亲切,在读到第六段的“分歧”和第八段结尾句要饱含庄重的语气。
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事件即题目:散步):散步的地点?时间(季节)?人物有哪些?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2、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句话对每个人物作评价。
问题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季节:初春;
(3)散步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时发生了分歧;
(5)原因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问题的解决:“我”想要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而走大路但母亲更爱孙子,决定走小路。到走不过的地方,就由“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问题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答案可以是:他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和睦美满的一家人,互谅互让的一家人、尊老爱幼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等。当有同学回答是尊老爱幼的一家人的时候,将答案上升到“”的高度,指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话至少有一百种表述,鼓励学生有不同表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答案可以是:“我”:孝顺有担当;母亲:慈祥有爱心;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懂事。(特别注意鼓励内容一致,表述不同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三、品读美文,品析优美语言,发掘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学生进一步精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打动自己的优美句子,把它们勾画出来,再分小组讨论它们美在哪里。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将答案分为句子的修辞之美、结构之美、意境之美和人情之美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归纳。
精读后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修辞之美的句子可以是: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美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2)后来我们发生了分歧。
美在大词小用、语言诙谐,将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词语放到同它不相称的小场合、小事件中去使用,意在表明作者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程度。
(3)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分析同上。
2、结构之美的句子可以是: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美在结构对称,整齐和谐,相映成趣。
3、意境之美的句子可以是: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美在春的气息与生机。“新绿”、“嫩芽”、“冬水”冒着“水泡”,富有春的气息,让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听到了春天生命的呼唤,同时也为我们一家散步营造了一个清新、愉悦的环境。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美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渲染了一种祥和宁静的散步氛围(也为后来有分歧走小路埋下伏笔)。
4、人情之美的句子可以是: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美在母慈子孝,一句“正因为如此”,将母亲的老迈与顺从和儿子的诚恳和孝道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态毕现。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美在多年母子的照料关系的微妙转换,真可谓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同学们一定要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光大。
(3)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美在夫妻的相濡以沫和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四、开展合作,问题探究:
1、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文有: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人到中年,在一家老小之中,我身上背负着他们信任,,如果一旦处理问题失误,就会伤害到家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点拨时注意将此情此景与学生父母的处境和责任结合起来,通过课文的情景切身体会自己父母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理解自己父母的不易,以促进感情深化。
2、年迈的母亲对于“我”,以及年幼的儿子对于妻子来说,背起来都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走得很慢很仔细”是因为我们害怕摔着老人和孩子,这既是对老人的尊敬,又是对小孩的爱护,即尊老爱幼的主题,只有这样关爱生命,生命之火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这句话在前面提到人情之美时已有简单的分析体会。文中“我”和妻子都是人到中年,既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又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只有担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尊老爱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得以传承,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推广到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我们”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4、写作手法探究: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以小见大”的写作指的是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震撼人的心灵。作者运正是选取一个祖孙三代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所表现的主题却是尊老爱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个家庭的绝对的信任、真诚的理解、母慈子孝、其乐融融,闪耀着中华民族古朴的尊老爱幼的道德之美的光辉。
五、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解决分歧”的提出多种可能: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如果“我”一开始就赞成儿子主张走小路,“我的母亲”会怎样看,“妻子”会怎样看,“儿子”又会怎样看?这是不是一个完美的结果?
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侧重“爱幼”先要“尊老”的角度看问题,当然母亲、妻子都会有不同想法,对儿子成长也不好,答案肯定不完美,会产生许多矛盾,不利于表现尊老爱幼的主题。
2、如果“母亲”依从我走大路, “妻子”会怎样看,“儿子”又会怎样看?这是不是一个完美的结果?
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侧重“尊老”也要“爱幼”的角度看问题,当然妻子、儿子都会有不同想法,对久而久之对母亲也会有看法,答案肯定不完美,会产生许多矛盾,也不利于表现尊老爱幼的主题。
六、拓展延伸:
本文与第五课《秋天的怀恋》(史铁生著)同样都有对母亲的描写,但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试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并谈谈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同样都是对母亲的描写,但《散步》写的是是即时情感,感情基调是欢快,其乐融融的,文章通过祖孙三代的一次寻常散步,写出了母亲的慈祥、疼爱孙儿,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主题;而《秋天的怀念》写的是回忆情感,感情基调就是怀念、伤感和悔恨。文章通过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自己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学生谈更喜欢哪一种的时候,要求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着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品读文章的优美语言,体味了字里行间的人情之美,大家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这一传统美德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希望在以后的日记和写作中学以致用。
八、布置作业:
今年暑假是一个酷暑,天气非常炎热。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你家里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请选择其中一个小小的故事,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文本解读,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6 散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念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6 散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学案反馈,配乐美读,体悟主旨,研讨探究,品味语言,走进生活,拥抱亲情,欣赏歌曲,升华情感,布置作业,巩固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