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再别康桥 徐志摩评课课件ppt
展开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像一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在中国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1921年26岁就读英国剑桥,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以自己留学生活时的场景为抒情对象,抒发了青春时代的美好生活和即将踏上人生之路的淡淡惆怅,以及对往昔的依恋。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徐志摩(1896—1931)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康桥cambridge,邻近康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 应该说,剑桥大学对徐志摩的影响极大。 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事实上,对康桥(剑桥)志摩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这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大师的影响。
离世前三年的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水木清华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引发了他千缕柔情、万种感触。在离别康桥的归途上吟成了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的文学 ——胡适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学习目标:1.诗歌的意境美。2.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通过朗读体会,你觉得此诗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1.找出你认为优美的文字或者意象加以体会。
2.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什么样的?
一、分析意象欣赏意境 理解诗作的感情变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景 情 交 融
意象在情感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本诗写有哪些意象?有何内涵?
云彩:中国古代传统意象。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飘来荡去,正像游子一般,日暮也给人落寞之感,因此是“西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新娘”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形象的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的婀娜多姿,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青荇” 、“星辉” 、“笙箫”——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水草: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夏虫:交织着依恋、无奈、 惆怅等复杂感情。
第1节: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第2-6节:描写了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1.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
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康桥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桥的宁静。
2.诗开头一节与结尾一节能否互换?
明确: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一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的黯然神伤。
3.这首诗与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不同?
1、离别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作者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的对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俗套,给人清新之感。
2、特殊的离别气氛。一般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以“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因伤感而产生的沉重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3、独具慧眼的意象选取。一般离别时,诗人眼中会有高楼大厦,会有车水马龙,也有送别的人,但本诗作者借以寄情的对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以独特的清新感。因此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5.这首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再别康桥》的“三美”
A 众多押韵: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完成思考题。 2.完成练习册88页剩余的选择题。 3.抄写诗歌2遍并背诵。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再别康桥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再别康桥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初读正音,读准节奏,朗诵欣赏,体会节奏美,探究思考,关于新月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四 再别康桥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四 再别康桥课文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柳即留代表送别,比喻和比拟,依依不舍,康桥迷人的风光,“渣男”徐志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再别康桥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再别康桥图文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康桥,听读赏,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