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01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02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A卷,共13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50) 

    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别比例都为11

    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

    答案:D

    解析: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般不同;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也有一些种群的性别比例并非11,如蜜蜂雄性多于雌性;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人类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保护或防治的依据。

    2.甲、乙两图分别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b的数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

    答案:B

    解析: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A地区处于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适中,其年龄结构应属于稳定型,B地区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很大,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很小,其年龄结构应属于增长型。所以,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大于A地区,a<b

    3.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有1 862个孩子出生,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

    B.若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一定减小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

    D.农忙时期,导致某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C

    解析:由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862/100000×100%=1.862%,A项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B项错误。影响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的区别,影响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外,还有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等,C项正确。农忙时期,导致某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急剧增大,D项错误。

    4.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

    B.1920年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多

    C.1940年种群的性别比例一定为11

    D.19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答案:A

    解析: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之后一直减小,1940年以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可以判断种群个体数量在减少,因此为衰退型。

    5.蝗虫的密度大小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有较大影响。下图表示某草原两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下列关于图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图是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和蝗虫种类

    C.狭翅雏蝗的密度为5只/m2时,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

    D.狭翅雏蝗与亚洲小车蝗为种间竞争关系,狭翅雏蝗对草原的危害更大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牧草产量;该图是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的曲线模型,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和蝗虫种类,B项正确。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狭翅雏蝗的密度为5/m2,牧草产量大于0,故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C项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牧草产量随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较大,因此对草原危害较大的蝗虫是亚洲小车蝗,D项错误。

    6.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个体的平均资源占有量有关。在一定的种群密度范围内,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充足,所以个体平均增长量变化不大。种群密度过大时,因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所以随着鱼类种群密度的增加,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下降。

    7.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范围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并进行标志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捕获数/只

    被标志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D

    解析:作物植株上的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为N(种群个体数)=[M(被标志的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该地区该种田鼠的数量=(50×50)/10=250(),则该田鼠种群的种群密度约为125/hm2,D项正确。

    8.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经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鲫鱼,其中有标志的25条,无标志的65条,则池塘中共有鲫鱼约(  )

    A.190条 B.260条 

    C.360条 D.90条

    答案:C

    解析: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为N(种群个体数)=[M(被标志的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N=[100×(65+25)]/25=360()

    9.下图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恒定不变

    B.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结构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则在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D.假设该种群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C

    解析:K值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基本为0,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维持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所以及时将超出K/2的部分捕获,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达到K值时才开始捕捞仅仅是该次捕捞获得最高产量,不能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0.在一个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

    A.呈负相关 B.呈正相关

    C.呈线性关系 D.呈指数关系

    答案:B

    11.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B.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D.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答案:C

    12.右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时某种因素发生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答案:A

    解析: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会使种内竞争加剧,K值不可能增加,A项符合题意。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K值增加,B项不符合题意。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更加适应环境,K值可能增加,C项不符合题意。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如果该新物种捕食该种群的天敌,或者为该种群提供食物,K值可能增加,D项不符合题意。

    1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常表现为S形增长。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形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形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B

    解析:S形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在不同阶段种群增长速率是不相同的,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至零;种群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

    1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研究和调查,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研究种群S形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D.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D

    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在渔牧养殖生产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黑光灯可在夜间用来诱杀昆虫,而不能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蚜虫、跳蝻体型微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15.下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物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后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C.该物种种群数量受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的共同调节

    D.灭鼠时杀死一半的老鼠,效果最好

    答案:D

    解析:灭鼠时杀死一半的老鼠,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效果不好。

    16.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答案:B

    解析:题图所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未达到K);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故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K(环境容纳量)约为400;5年到第9年种群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

    1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1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12月份生殖前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A项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老年个体减少,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题图所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项错误。

    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

    B.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

    C.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

    答案:D

    解析:并不是所有生物进入某一新环境后都会呈J形增长,因为还要必须满足气候条件适宜、无天敌等条件。

    19.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

    答案:C

    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形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形曲线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形曲线,因为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50)

    21.(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1公顷=10 000 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志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田鼠,其中上次标志过的个体有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A.30只       

    B.32只

    C.64只      

    D.96只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或死亡,没有大规模地迁入和迁出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田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1)D

    (2)C

    (3)甲 增长

    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理论计算公式可知N=32×30/10=96()(2)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就本题而言,要使理论值与实际相符,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没有大规模地迁入和迁出。(3)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22.(11)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    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2)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图甲为与该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   

    (3)请根据图甲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将B点、D点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

    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

    (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加等

    (3)

    (纵坐标起点不为0的S形曲线;B点对应K/2、D点对应K值)

    23.(9)竞争干扰假设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取更多食物;群体警戒假设指随着群体的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成鹤与幼鹤的研究结果

    2 白鹤非集群型与集群型的研究结果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鄱阳湖越冬,体现了种群的            (数量特征)。 

    (2)据图1 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析,原因是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设和群体警戒假设分析,原因是   

    (4)为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的         

    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

    (2)幼鹤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或幼鹤觅食经验不足,觅食成功率低,需要花更多时间觅食来获取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3)集群型白鹤个体数量多,对食物争夺更激烈,为获取足够食物,会增加时间觅食;同时,集群型白鹤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花费在警戒上的时间减少

    (4)环境容纳量(K值)

    24.(1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甲所示为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若要调查该湖中鲤鱼种群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      ,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               

    (2)下图乙表示某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A、B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图   (填字母)中的曲线。

    该种鱼在E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 

    若在E点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 

    答案:(1)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B 食物(或资源)和空间 N/2

    解析:(1)由于鲤鱼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一段时间内决定鲤鱼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直至降为0,说明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因此,该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能反映其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图B中的曲线。该种鱼在E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在食物(或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在E点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N)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即保持在N/2左右。

    25.(12)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右图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                   。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2)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     (填),原因是               

    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   形增长,其K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1)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S0

    (2)少 超过了密植限度,种内竞争加剧 S 阳光、矿质元素、水分等

    解析:(1)题图显示,物种数目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当样方面积增加到S0,物种数目达到最大值,此后物种数目不再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0,此面积是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最佳样方面积。(2)由题图可知,当播种比例甲=82,甲的产量较甲=64时少,此时除了甲、乙两种群之间的竞争之外,甲种群密度过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甲产量减少。甲单独自然生长时,仍然要受到光照、矿质元素、水等因素的影响,故种群应呈S形增长。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