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优质ppt课件
展开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两鬓苍苍 辗 冰辙 泥中歇 翩翩两骑 口称敕 回车叱牛 宫使驱将 一丈绫 系向牛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译文】有一个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像炭一样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译文】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来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奉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着牛朝皇宫走去。一车炭,一千多斤,他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烧炭——运炭——被夺炭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角度二:能够进行诗句赏析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角度四:把握主旨情感
结合本诗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炭车 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示例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针对角度三: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针对角度四:把握主旨情感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鞭挞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卖炭翁》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卖炭翁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卖炭翁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议论和直接抒情都是多余的。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平静地讲述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反而更含蓄,更有余味,更令人深思和感愤。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诗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其“伐薪烧炭”的艰辛,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再加上开头荒凉险恶的南山做陪衬,卖炭翁的命运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反衬出卖炭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卖炭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做陪衬,使人更感受到卖炭翁的“可怜”。接下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的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卖炭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备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诵读全诗思考,赏析1,赏析2,赏析3,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获奖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杜甫其人,知晓大意,品读探究,第一节赏析,第二节赏析,背景链接,“雨脚如麻”,“冷似铁”,第四节赏析,忧国忧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二首课件,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