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练习
      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枣庄八中2022级暑期自主学习质量检测语文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的化身。

    红学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

    B. 材料二认为《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 材料三认为《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 材料三认为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B. 《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 《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3. 《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B. 《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C. 《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D. 《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4. 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不超过70个字)

    5. 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 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 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细节描写细致传神,生动地刻画了小伙子拾钱时的动作。

    B. “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 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 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异爨:分灶做饭,即分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B. 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

    C.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 “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是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记叙与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抒发悲喜之情。

    B. 作者善于选取细节来表现深情,如写母亲的语言“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动作“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来表现对儿子深切的爱。

    C. 文章用枇杷树做结,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D. 文章的叠词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13.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4.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结合全文归纳概括“可悲”的事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③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①标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②丹阙:朱红色的宫殿。③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④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展示了作者飘逸浪漫的“谪仙人”形象,这是绝妙的自我造象。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B.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回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

    C. 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二句有错综回环之美、互文之妙。

    D. 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似,所用手法相同;而结句则与曹操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16. 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月”有哪些特点。请紧扣文本作答。

    (三)(本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17. 指出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其一坐于前。

    (2)范增数项王。

    (3)牛充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来核实一个传说,一路上看不出任何将要出现奇迹的迹象,只有令人麻木的山、树林、玉米地或烟叶地……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不是神庙,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合院,建在山坡上,以当地的土黄色岩石、黄土砌起的地基和围墙裸露着,漆黑的斗拱飞檐在后面朝着青山翠谷,飞龙舞凤的门头上鎏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被落日照耀着。附近的村子干巴巴的,一些由劣质水泥和玻璃混杂急就而成的灰色盒子,与这群四合院的飞扬灵动、森严伟岸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一只刚刚被射中的苍鹰,它有点塌了,但确实像个传奇。即使已经衰败,蔓草丛生,梁木歪斜,雕花门不知去向,野物人住,依然看得出它非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典四合院中的杰作。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高低低          斑斑驳驳          云泥之别          美轮美奂

    B. 高低错落          影影绰绰          天渊之别          富丽堂皇

    C. 高低错落          斑斑驳驳          天渊之别          美轮美奂

    D. 高高低低          影影绰绰          云泥之别          富丽堂皇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出现了,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

    B. 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

    C. 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是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

    D. 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看见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

    20.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21. 把“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变换成下列句式。

    ①把字句:

    ②感叹句:

    ③被动句:

    ④反问句:

    ⑤否定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声,还是窗外的风雨声?是新岁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相关试卷

    2024枣庄八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枣庄八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检测题,现代文阅读Ⅱ,诗歌鉴赏,情景默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暑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暑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枣庄八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