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压强(创新型)(无答案)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压强(创新型)(无答案)练习题,共9页。
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压强创新型1. 为了研究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水与物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小李和小华两位同学将质量和体积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1) 小李探究:Δp水与放入物体质量m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测得Δp水。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 分析比较表一中Δp水和相关条件,可得:Δp水与m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 小华探究:Δp水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V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合金物块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并测得Δp水。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1234实验序号56m(kg)16.016.016.016.0m(kg)16.016.0V(m3)2×10-34×10-36×10-38×10-3V(m3)10×10-312×10-3Δp水(帕)2000400060008000Δp水(帕)9500 ① 分析比较表二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_______。 ② 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请判断实验序号6中的相关数据:Δp水________9500帕(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 若容器的容积为V容 , 底面积为S,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V水 , 将体积为V物的合金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Δp水最大=______。(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2.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装有不同质量细沙的同一吸管放入甲液体中,已知m1>m2>m3 , 并记录其静止时浸入液体的深度h,如图(a)、(b)、(c)所示.接着,他们换用乙液体,重复实验,如图(d)所示. (1) 本实验中,通过________来比较吸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 (2) 分析比较图13(a)、(b)和(c)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 分析比较图13(a)和(d),某同学认为(d)图中吸管浸入深度大,所以液体内部压强大,所以可以判断出乙液体的密度大.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3. 学习了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知识后,小红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利用吸管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 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a.用手指封住吸管上端管口 b.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c.将吸管插入水中 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用吸管“取”水主要依靠了________的作用. (2) 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中的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与之不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在火车站,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 (3) 小红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成简易密度计,如图丙所示.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测量出液面到吸管下端的深度为h,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表示吸管所受的浮力大小F、液体的密度ρ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 4. 按压式瓶盖 在日常生活中,装有洗手液或洗发液的瓶子,其瓶盖都是按压式的,如图所示。按压式瓶盖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液体是怎么被“吸”上来的? 洗手液瓶中有个按压式吸液结构,它由导液管、进液阀门、弹簧、活塞、出液阀门、出液管、储液筒等组成,如图所示,其中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是塑料小球,进液阀门位于弹簧下端,出液阀门位于活塞上端。 使用的时候,通过手向下按压,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关闭,出液阀门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瓶外;当手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出液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出瓶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按压式瓶盖的工作原理和______的工作原理相同。 A . 活塞式抽水机 B . 船闸 C . 微小压强计 D . 电热开水器的水位计 (2) 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________。 (3) 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________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 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 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以下实例中,没有应用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 A菜刀要经常磨 B书包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坚硬而细长的喙 (4) 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__ p丁(填“>”、“<”或“=”);此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图丁所示的木板代替海绵。 6. 小丽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 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 比较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 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所示实验。本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 (4) 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7. 小明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身边常见的器材做实验验证小明的观点并完成下列任务: (1) 选择的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现象及结论。 8. 小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 (1) 小聪将废弃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分别放在海绵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时,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 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 (3) 分析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 此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__。 (5) 利用现有器材,小聪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做法是________。 (6) 小聪发明的塑料袋小提手如图所示,它能防止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的发痛使用这种小提手的原理是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综合型(无答案)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力学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压强综合(无答案)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cm3;刻度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力学实验:液体压强(拓展型)(无答案)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千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