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案与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4.1.2 元素周期表(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4.1.3 核素(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4.2.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4.3.1 离子键(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精准练习)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2021·贵州铜仁·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IA族都是碱金属元素
B.碱金属单质可以将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卤族元素单质只有氧化性
D.从上到下,卤族元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
【答案】D
【详解】
A.第IA族元素包括氢、锂、钠、钾、铷、铯、钫等,所以第IA族除氢外,其余的都是碱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碱金属属于活泼金属,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生成的碱再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故B错误;
C.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氟气只有氧化性,而氯、溴、碘等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氟,所以氯气、溴、碘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比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即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C错误;
D.氟气为浅黄绿色,氯气为黄绿色、溴为深红棕色,碘为紫黑色,所以从上到下,卤族元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故D正确;
故选D。
2.(2021·陕西蓝田·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熔、沸点:
D.碱性:氢氧化铯>氢氧化钠
【答案】B
【详解】
A.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
B.锂没有过氧化物,只有氧化锂(Li2O),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熔、沸点Li> Na>K,故C正确;
D.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 CsOH>Na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H2化合的能力:At2Na
B.二者单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C.二者单质与水反应时都浮在水面上,并且钠比锂反应剧烈
D.氢氧化物碱性:LiOH>NaOH
【答案】C
【详解】
A.锂和钠元素同一主族,锂的电子层数较少,半径较小,A错误;
B.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钠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B错误;
C.锂和钠的密度都比水小,与水反应时都浮在水面上,钠比锂更活泼,反应更剧烈,C正确;
D.钠的金属性比锂更强,氢氧化物碱性更强: NaOH > LiOH,D错误;
故选C。
7.(2021·贵州遵义·高一期末)铯元素原子序数是55,关于铯元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铯位于第六周期第ⅠA族
B.铯单质加热时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铯
C.铯元素原子结构电子排布中,倒数第二层有8个电子
D.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比NaOH强
【答案】B
【详解】
A.根据信息可知,Cs的原子序数为55,位于第六周期第ⅠA族,A正确;
B.铯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IA,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是氧化铯,而是复杂的氧化物,故B错误;
C.Cs的原子序数为55,铯元素原子结构电子排布中,倒数第二层有8个电子,故C正确;
D.铯与钠同主族,铯比钠的金属性强,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比NaOH强,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F2、Cl2、Br2、I2和H2反应剧烈程度递减 B.HF、HCl、HBr、HI热稳定性递减
C.F2、Cl2、Br2、I2的氧化性递增 D.F-、Cl-、Br-、I-失去电子能力递增
【答案】C
【详解】
A.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和H2反应剧烈程度递减,A正确;
B.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HF、HCl、HBr、HI热稳定性递减,B正确;
C.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的氧化性减弱,C错误;
D.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的得电子能力减弱,F-、Cl-、Br-、I-失去电子能力递增,D正确;
选C。
9.(2021·福建·泉州现代中学高一期中)已知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对溴的结构及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5
B.溴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ⅦA族
C.溴的最高价为+7价
D.溴的气态氢化物比HCl稳定
【答案】D
【详解】
A.根据图示,溴原子核外有35个电子,所以溴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5,故A正确;
B.溴原子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溴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4周期ⅦA族,故B正确;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溴的最高价为+7价,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降低,即HCl比HBr稳定,故D错误;
选D。
10.(2021·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
B.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多,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
D.已知As是第四周期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
【答案】B
【详解】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则氢氧化钙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氯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氟原子,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则铯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钠,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砷化氢的稳定性弱于氨气,故D错误;
故选B。
11.(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详解】
A. F、Cl、Br、I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故A正确;
B. F、Cl、Br、I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 F、Cl、Br、I原子半径增大,与氢原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C错误;
D. 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故D正确;
故选C。
12.(2020·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碱金属形成的各种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②钾、钠的各种化合物绝大多数易溶于水;③钾钠合金通常情况下是固体;④碱金属的盐有焰色反应,而其他盐没有;⑤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⑥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有强氧化性;⑦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升高;⑧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金属性增强;⑩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其单质越易被氧化;⑪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与水反应越难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C
【详解】
①碱金属形成的各种氧化物如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还有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②钾、钠盐易溶于水,其氧化物难溶于水,故错误;
③钾钠合金通常情况下是固体,故正确;
④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或含金属元素的物质燃烧时的物理现象,除了碱金属的盐有焰色反应,其他金属盐也有,故错误;
⑤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正确;
⑥碱金属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处于高价,有氧化性,故正确;
⑦碱金属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加熔点降低,故错误;
⑧碱金属元素较活泼,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故正确;
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即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故正确;
⑩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其单质越易被氧化,故正确;
⑪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活泼性也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故错误;
正确的有6个,故选:C。
13.(2020·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期中)下列不属于氟、氯、溴、碘的共性的是(氟、氯、溴、碘用X表示)
A.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X2 B.都能形成X-
C.和氢元素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HX D.单质和水反应都生成HXO和HX
【答案】D
【详解】
A.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X2,选项A不符合;
B.都能得到1个电子形成X-离子,选项B不符合;
C.其单质和氢元素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HX,选项C不符合;
D.氟单质和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氯、溴、碘单质和水反应都生成HXO和HX,选项D符合;
答案选D。
14.(2021·湖北·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高一期末)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4)若要检查是否有碘生成,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②酒精③淀粉溶液④氯化钠溶液。
【答案】 1:5 0.3mol ③
【详解】
(1)氧化还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中,电子转移情况如下:答案为:;
(2)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以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答案为:1:5 ;
(3)在上述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碘单质的量是3mol,所以如果反应中转移0.5 mol电子,则生成 I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答案为:0.3 mol
(4)碘遇淀粉会变蓝色,常用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故答案为:③;
15.已知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_。
(2)溴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___________,溴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继续加入少量苯,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答案】第4周期第族 -1 高溴酸 弱 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
【详解】
(1)根据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族。故答案为:第4周期第族;
(2)最外层电子数=最高化合价数=+7,最低化合价=最高化合价数,最高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名称为高溴酸。故答案为:+7;;
(3)同主族,原子序数大的非金属性弱,则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故答案为:弱;
(4)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溴能置换出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发生萃取,苯的密度小于水,其现象是: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故答案为:;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
16.(202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85,与钠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铷位于第_______周期,其原子半径比钠元素的原子半径_______(填“大”或“小”)。
(2)铷单质性质活泼,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实验表明,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
【答案】五 大 2Rb+Cl2=2RbCl 剧烈 2Rb+2H2O=2Rb++2OH-+H2↑
【详解】
(1)铷是3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8、1,位于第五周期IA族,铷与钠是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故铷的半径大于钠,故答案为:五;大;
(2)铷与氯气反应与钠与氯气反应相似,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反应方程式为:2Rb+Cl2=2RbC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其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强,故铷与水反应要比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Rb+Cl2=2RbCl;2Rb+2H2O=2Rb++2OH-+H2↑,故答案为:剧烈;2Rb+2H2O=2Rb++2OH-+H2↑;
17.(202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为验证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X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一定量X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______。
(5)通过此实验,某同学得到结论:“溴比碘非金属性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Br-+Cl2=Br2+2Cl- Cl2+2OH-=Cl-+ClO-+H2O 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否 不能确定氯气是否过量
【详解】
(1)为验证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单质X应为Cl2,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由图可知,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3)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4)溴单质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5)该现象不能说明溴比碘非金属性强,氯气和溴单质的氧化性都比碘单质强,过量的氯气也可以氧化I-生成碘单质,不能确定氯气是否过量。
18.(2020·山西·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高一月考)(1)卤素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放射性元素除外,下同)。碱金属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2)下列两个元素族,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金属 B.卤素
(3)下列反应中,更剧烈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钠与水反应 B.钾与水反应
(4)取下列溶液分装两试管,再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显紫红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溴化钠溶液 B.碘化钾溶液
【答案】HI CsOH B B B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及萃取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1)卤素中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HI,碱金属中金属性最强的为Cs,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CsOH,故答案为:HI;CsOH;
(2)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氟气的相对分子量最小,而碘单质的相对分子量最大,所以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故答案为:B;
(3)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钾>钠,所以钾与水反应剧烈,故答案为:B;
(4)氯水与NaBr、KI溶液分别生成Br2、I2,而二者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为橙色、紫红色,故答案为:B。
19.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中除H以外的金属元素,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半径:
②单质还原性:
③离子氧化性:
④碱性:
(2)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①铯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
②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___色气体,生成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___色。
③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____(填“弱”或“强”)。
【答案】③ 6 1 无 蓝 强
【详解】
(1)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①正确;
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②正确;
③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则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③错误;
④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故碱性:,④正确;故选③;
(2)①由“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ⅠA族”,可知铯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②铯与钠化学性质相似,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为无色气体,CsOH是强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③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则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强。
20.(2021·江西省吉水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第VIIA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Cl2、Br2、I2的沸点 b.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稳定性 d.HCl、HBr、HI的酸性
(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
①完成I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II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它晶体析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Cl-、(x=1,2,3,4)的能量(kJ·mol-1)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上图中最不稳定的离子对应的酸是_______(填写名称)。
②B→A+C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kJ·mol-1。
【答案】 bc NaCl+3H2ONaClO3+3H2↑ 复分解反应 KClO3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较其他晶体小 亚氯酸 -117
【详解】
(1)第VIIA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 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但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减小,其非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与物质的溶沸点、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故选bc,
故答案为bc;
(3)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可推断出,I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NaCl+3H2ONaClO3+3H2↑;故答案为NaCl+3H2ONaClO3+3H2↑;
②NaClO3转化为KClO3,说明该反应中两种物质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盐,为复分解反应,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肯定小于其它晶体,所以先析出KClO3;
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它晶体;
(4) ①根据图象知,C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能量最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图中最不稳定的离子对应的酸是亚氯酸;故答案为:亚氯酸;
②B→A+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由图可得能量变化为:,故答案为-1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精准练习-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讲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精准练习-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讲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413核素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413核素精准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