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能量的获得课后复习题
展开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
【知识点分析】
一.有氧呼吸:
1.呼吸作用:细胞内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的呼吸作用方式,大多数生物均以有氧呼吸作为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无氧呼吸只是作为一种暂时补充,它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
3.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4.有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大量)
5.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二.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所以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
3.动物无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乳酸 + 能量(少量)
4.植物无氧呼吸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酒精 + 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4.微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微生物获得的能量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类型。其中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如下图)。如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则进行无氧呼吸。
三.多样的呼吸器官:
1.低等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2.较为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呼吸的器官,如对虾用腮呼吸,蝗虫用器官呼吸
3.鱼类使用腮进行呼吸
4.两栖动物使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使用肺呼吸,鸟类使用气囊辅助呼吸
【例题分析】
【例1】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A、酵母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A正确。
B、图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因此氧气含量减少,B正确。
C、图乙装置中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正确。
D、图甲一开始进行的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后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甲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D错误。
【例2】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 图所示的图线中符合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跑步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只有丙曲线乳酸的浓度在短跑时升高,短跑后逐渐降低,故选C。
【例3】为测量3种类型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所示为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A.3、1、2 B.3、2、1
C.1、2、3 D.1、3、2
【答案】A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的是细菌3;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的是细菌1;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是细菌2。
【例4】下图所显示的生物学信息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人体的呼吸曲线,其中bc段时间内处于吸气状态
B.乙图可表示人体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其中OA段一定是动脉血管
C.丙图可表示水果的呼吸作用曲线,其中B点对应的含氧量是有利水果储存的最佳条件
D.丁图可表示人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曲线,其中B曲线对应的是脂肪
【答案】C
【解析】
甲图曲线bc段时间内气压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A错误;乙图可表示人体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其中OA段一定是动脉血管,这句话对体循环中正确,对肺循环不对,B错误;丙图可表示水果的呼吸作用曲线,B点呼吸作用最弱,所以B点对应的浓度,利于储藏水果和蔬菜,C正确;B在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B是蛋白质的消化,D错误,所以选择C。
【例5】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 物质 | 温度(℃) |
① | 酵母菌+葡萄糖+水 | 25-30 |
② | 酵母菌+水 | 25-30 |
③ | 酵母菌+萄萄糖+水 | 0-5 |
④ | 酵母菌+萄萄糖+水 | 95-100 |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A.①②对照,变量是葡萄糖,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A正确。
B.④的温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再将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B不合理。
C.酒精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在①的温度条件下,某段时间内酒精浓度逐渐增加,C正确。
D.①③④中都有酵母菌+萄萄糖+水,不同的因素是温度,可形成对照,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D正确。
【例6】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 D.皮肤分泌汗液增加
【答案】A
【解析】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贮存的糖元分解以提供能量,皮肤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由于暂时性的无氧呼吸,乳酸积累增加。植物无氧呼吸时才会产生酒精。
【例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太极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太极拳被公认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它十分注重种以上的“吐纳”修养技巧,合理锻炼有意身体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阿姨打太极后腿部肌肉酸胀,这是有氧呼吸运动过量导致的
B.张爷爷吸气提脚时,膈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胸腔体积增大
C.李奶奶准备清晨天亮前到公园里打太极,因为此时氧气浓度大
D.小王同学打了一套太极拳后,大汗淋漓,此时他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B
【解析】
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肌肉乏力,故A错误。
B.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B正确。
C.在清晨的时候,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使空气中氧的含量降低,故C错误。
D.小王同学打了一套太极拳,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由于产热增加,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加快散热,此时机体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D错误。
【例8】两年半的初中生活,同学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增强了体质。身体也更加高大、壮实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长高长壮是由于( )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只进行同化作用 D.只进行异化作用
【答案】A
【解析】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因此身体长高长壮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A正确。
【例9】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是(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答案】A
【解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例10】关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代谢
B.先发生合成代谢,后发生分解代谢
C.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同时交叉进行
D.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第一组实验: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随导管进入C,并与C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现象为B中有气泡产生,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关闭K2,打开K1时由于B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其内压强变大,B中碳酸钠溶液压入A中,和A中的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第二组实验: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C并使石蕊变红,故现象为:B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C中紫色石蕊变红。关闭K2,打开K1时,液体能够进入A则说明A中的气体压强变大,生成了气体,则可判断X的成分只能是含有碳酸根的物质。A中X溶液的溶质可能为Na2CO3、NaHCO3等(合理即可)。
【例11】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A.需要酶的参与 B.分解有机物
C.释放能量 D.有机物彻底氧化
【答案】D
【解析】
A、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参与,A错误;
B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C错误;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D正确。
【例12】2020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根据无氧呼吸的概念可知:人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肌细胞生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乳酸等物质,因此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主要是乳酸。
【例13】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氧化为,并利用这一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合成有机物。铁细菌的这一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答案】A
【解析】
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这类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是生产者;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所以铁细菌这一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需氧型,故选A。
【例14】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关于这一过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无氧呼吸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此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
C.此时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D.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
【答案】C
【解析】
人类不能在缺氧的条件下正常存活,所以机体此时主要能量来源还是有氧呼吸,A错误;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毒害作用,B错误;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C正确;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人体细胞所能利用的能量都是直接来源于ATP,D错误。
【例15】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水稻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只能适应短暂的无氧条件,长期缺氧会根部产生大量酒精毒害死亡,A错误;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有氧呼吸过程,B正确;疏菜保鲜应该是低温、低氧和适宜的湿度,来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C错误;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发酵实现的,D错误。
【例16】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时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B.萝卜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C.萝卜细胞停止了分裂和生长
D.萝卜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答案】B
【解析】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久存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
【例17】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 ,如人们可利用 的发酵作用生产泡菜、酸奶等食品。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 呼吸,在无氧情况下则能进行 呼吸,分别用于制作 和 等。
【答案】发酵 乳酸菌 有氧 无氧 面包 酿酒
【解析】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情况下则能进行无氧呼吸,做馒头、面包或酿酒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例18】如图所示是水螅和乳酸菌的呼吸情况与氧浓度的关系,其中表示水螅的曲线是____,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表示乳酸菌的曲线为甲,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_。
【答案】 乙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氧浓度越高,呼吸效率反而越低
【解析】
水螅是动物,需要氧气维持生命,所以应该是乙曲线;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所以是甲曲线。
【例19】下图是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过程。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_;从细胞结构的角度看,酵母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产生酒精时的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在酿制时,若开始阶段给橡木桶通气,一段时间后再密封,发酵完成的时间要短一些;如果开始阶段就将橡木桶密封,发酵完成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异养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先通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解析】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光合作用,属于异养。从细胞结构的角度看,酵母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产生酒精时的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这是因为如果发酵前期先通气一段时间,则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数量多,发酵的也就快。
【例20】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先将葡萄糖溶液加热煮沸杀灭细菌,再冷却备用。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有刻度),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
时间 数据 温度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4℃ | 0 | 0 | 0 | 0 |
|
10℃ | 0.2 | 1.0 | 1.9 | 3.1 | 4.0 |
20℃ | 0.4 | 1.3 | 2.2 | 3.3 | 4.5 |
35℃ | 0.7 | 1.7 | 2.8 | 4.4 | 5.0 |
55℃ | 0 | 0.1 | 0.2 | 0.3 | 0.4 |
(1)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灭菌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___________,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答案】 防止其它细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 35℃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析】
(1)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灭菌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它细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防止其它细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
(2)由表可知,当温度为35℃时,在相同的时间内,进入移液管中的液体的体积最大,表明35℃时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故填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迫使锥形瓶中的液体进入移液管,进入移液管中的液体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即表格中的数据表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填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能量的获得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能量的获得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达标测试,文件包含25物质的转化讲义解析版docx、25物质的转化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21金属材料讲义解析版docx、21金属材料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