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4节 物质的分类巩固练习
展开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分析】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为什么要分类: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
2.分类的方式:按照一定规律和性质进行分类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酸碱性、热稳定性、氧化性或还原性、可燃性等。
(3)按照组成分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按照元素把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5)一般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6)按照元素的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例题分析】
【例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A. 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此选项正确;
B. 表示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C. 表示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该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D. 表示由两种分子、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例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化合物 B.乙代表含氧化合物 C.丙代表单质 D.丁代表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
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甲表示单质,乙表示化合物,丙可以代表含氧化合物,丁可以代表氧化物。
【例3】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盟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 只含一种物质………2 1b 含有多种物质………甲 2a 只含一种元素………乙 2b 含有多种元素………3 3a ___________……………丙 3b 白色固体……………丁 |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___________”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答案】D
【解析】
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四种固体中铁矿石属于混合物,则甲表示的是铁矿石,故A正确。
B、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铁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乙表示的是铁,故B正确。
C、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所以丁是硫酸钡,剩下的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故表中“_______”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故C正确。
D、二氧化锰、硫酸钡中均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故D错误。
【例4】“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答案】A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数目不变,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A不正确。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从符号表征看: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化学式是N2O4,故C正确。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
【例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即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②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即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
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即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选项错误;
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选项正确,即正确选项是②④,故选D。
【例6】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例7】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 B.Y一定是蒸馏水 C.Z一定是碱 D.Z可能是盐
【答案】D
【解析】
A、X溶液的pH小于7,只能说明该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是酸,故A错误。
B、Y溶液的pH=7,说明该溶液显中性,不能说明是蒸馏水,故B错误。
C、Z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不能说明溶液是碱,故C错误。
D、盐溶液可能显碱性,故D正确。
【例8】“宏观—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和助燃剂
【答案】A
【解析】
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从微观上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的分子中只有一种原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二氧化碳和水2种氧化物 ,此选项正确;
C、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二氧化碳、水、氧气、甲烷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此选项正确;
D、 该反应生成物为甲烷和氧气,能获取清洁能源和助燃剂 ,此选项正确。
【例9】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
A.铜 B.海波 C.干冰 D.塑料
【答案】A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属于单质,也是导体,故A正确。
B、海波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属于单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B错误。
C、干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但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塑料不能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错误。
【例10】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下图是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3:3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物质丙是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硝酸,不符合氧化物的特点,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氧元素始终存在于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2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二氧化氮和水两种物质,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46×3):18=23:3,选项正确,
【例11】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钙、镁、钡、铜、铁、汞
B.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金
C.稀有元素:氦、氖、氩、氪、氯、氡
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钙、铅
【答案】A
【解析】
A、金属元素:钙、镁、钡、铜、铁、汞,故A正确;
B、金是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为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氯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C错误;
D、铅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钙元素是常量元素,故D错误。
【例12】金华武义是“温泉之城,萤石之乡”,萤石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它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因含各种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等,由此可知萤石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萤石是一种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它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还含有一些杂质,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C。
【例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C
【解析】
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此选项错误;
C.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此选项正确;
D. 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此选项错误。
【例1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C15H12O5)得到广泛应用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氧化物 B.有机物 C.无机物 D.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青蒿素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青蒿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故选B。
【例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B.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所以都能作某些干燥剂
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D.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不属于酸,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分而潮解,不能与水反应,此选项错误;
C、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pH>7,只能表明该溶液显碱性,并不能表明它属于碱,此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此选项正确。
【例16】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7,因此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因此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A、pH>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即pH>7,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的化学性质相同,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
C、钢中就含有铁元素和碳元素,但是它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选项错误;
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例1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分类方法的是( )
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答案】D
【解析】
A、物质可根据含物质的种类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可根据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分成单质和化合物,故此项正确。
B、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花、木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等),故此项正确。
C、人体中含量较大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如:氧、碳、氢等。含量较小的元素是微量元素,如:铜等,故此项正确。
D、氮气、氧气等是空气的成分,而不是将空气进行分类,故此项错误。
【例18】“分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HCl、H2SO4、CH4等三种物质中都含氢元素,所以都属于酸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属于不同的单质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A、CH4为有机物,不是酸,符合题意。
B、氧气(O2)、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不符合题意。
C、CuSO4、CaCO3、KNO3等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D、P2O5、CuO、H2O三种物质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例19】在①Cu、Mg、C、Hg ②CO2、CuO、P2O5、H2O ③HCl、H2SO4、 HNO3、Na2SO4 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P2O5、、H2SO4 B.Hg、CO2、HCl、
C.C、CuO、Na2SO4 D.Mg、H2O、HNO3
【答案】C
【解析】
①C中的碳属于非金属单质,其它的都属于金属单质;
②C中的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它的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③C中的硫酸钠属于盐,其它的都属于酸。
【例20】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Ba(NO3)2
C.H2O HNO3 NaOH NH4NO3
D.SO3 AgNO3 NaOH Na2SO4
【答案】C
【解析】
A、次氯酸和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属于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钙、硝酸钡属于盐,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硝酸铵属于盐,故C符合题意。
D、三氧化硫属于氧化物,硝酸银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钠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21金属材料讲义解析版docx、21金属材料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常见的碱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常见的碱随堂练习题,共12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24物质的分类解析版docx、24物质的分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