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 专题09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新闻阅读(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0 《芣苢》:赏析诗歌语言(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11 《插秧歌》:炼字炼句(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12 《短歌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11 《插秧歌》:炼字炼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0 《芣苢》:赏析诗歌语言(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0 《芣苢》:赏析诗歌语言(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专题10《芣苢》赏析诗歌语言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专题10《芣苢》赏析诗歌语言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芣苢》诗歌语言风格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yǐ) 薄言(báo) 掇拾(duō) 辍学(chuò)
B.捋袖子(luō) 袺之(jié) 襭之(xié) 采撷(xié)
C.阴霪(yín) 场圃(pǔ) 村酤(gǔ) 牛牯(gǔ)
D.炊饼(chuī) 了事(liǎo) 闭廪(lín) 凛冽(lǐn)
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缀满枝头 啜汤 惙怛伤悴
B.仓廪殷实 大义凛然 窗檩 如实禀报
C.一竿晴日 百尺杆头 干旱 肝胆相照
D.酤酒对酌 怙恶不悛 估计 沽名钓誉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阴霪(yín) 场圃(pǔ) 村酤(gū)
B.闭廪(lǐn) 了事(le) 赋诗(fù)
C.芣苢(fúyǐ) 薄言(bó) 掇之(duō)
D.捋之(luō) 袺之(jié) 襭之(xi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之:代词,指“芣苢”
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植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薄:靠近
B.薄言捋之 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
C.多博村酤劳苦辛 酤:通"沽",买酒
D.赋诗怜汝足精神 怜:可怜,表同情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学于余
B.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
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自言本是京城女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选出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 采采芣苢 茂盛的样子
B.对酒当歌 当时 唤渠朝餐歇半霎 助词,无义
C.悠悠我心 思虑连绵不断 枉用相存 问候、探望
D.但为君故 只是 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实在
10.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错误的是( )芣苢 /《诗经·周南》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B.《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C.《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和《鲁颂》。
D.《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配套,可谓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 ②薄言掇之(选取) ③雨从头上湿到胛(肩胛)
④唤渠朝餐歇半霎(早饭) ⑤照管鹅儿与雏鸭(提防) ⑥秧根未牢莳未匝(捆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C.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进一步发展定型。
D.七律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
14.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D.《插秧歌》的五六句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写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
【真题呈现】
【2019高考课标3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昼
[明]于谦
萧条候馆度芳春,暗惜韶光过眼新。
草色入帘闲白昼,花阴满地隔红尘。
从知处世若大梦,何用浮名绊此身。
十里湖边三亩宅,青山应笑未归人。
3.下面关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第一人称视角入笔,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芳春时节,作者在候馆中百无聊赖,只能观景度日。
B.颔联描写绿草入帘、花阴满地之景,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入”字化静为动,使画面具有动感。
C.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作者认为人在世上度过一生,就如同一场大梦般虚幻,所以不应该被世间浮名所羁绊。
D.“十里湖边三亩宅”是作者的居住环境,如此空旷寂寥更突显诗人生活的孤寂,末尾的“应笑”实则也是作者的自嘲。
4.《本朝分省人物考》称于谦“诗词清丽,脍炙人口”。请结合尾联的内容,从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洗”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冲洗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
C.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上天,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人窗户,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6.诗歌最后两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B.上片最后一句为虚写,是词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C.下片中,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于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8.请简要赏析下片“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中书省。③掖垣: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9.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10.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1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14.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刚健挺拔"。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词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全词结拍的“此情……心头”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
赵嘏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①边。
窗户动摇三岛②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
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注]①积水:指江海、湖泊。②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称赞的语气交代了朋友的身份与经历,其人洒脱有才,做官后又退隐江湖。
B.颔联承首联“积水边”而来,从友人居所清幽、生活安适两方面塑造其隐者形象。
C.颈联以“罗浮道士”称呼友人,既照应上文“三岛”“五湖”,也见友人之高洁。
D.诗歌善用烘托,借“楚莲”衬“佳人”的美艳,又借“佳人”衬友人的潇洒风流。
18.请赏析“满城砧杵一灯前”一句的妙处。
十、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窦七》中“江边明月为君留”,运用拟人,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B.《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与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而且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D.两首诗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送窦七》悲伤凄切而《送柴侍御》却豁达乐观。
20.《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百合花》《哦,香雪》:小说语言特色(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专题08《百合花》《哦香雪》小说语言特色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专题08《百合花》《哦香雪》小说语言特色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短歌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专题12《短歌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专题12《短歌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插秧歌》:炼字炼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专题11《插秧歌》炼字炼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专题11《插秧歌》炼字炼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