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新野县2021年秋期期中质量调研九年级试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K:39 S:32 C1: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研碎 B. 水结成冰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 铁生锈
【答案】D
【解析】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胆矾研碎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由于液体的沸点不同,蒸发制得,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生成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 二氧化硫浓度 B. 氮气浓度 C. 二氧化氮浓度 D. PM2.5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污染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份,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3.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铁丝
C. 熄灭酒精灯 D. 闻气体气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若未放水或细沙,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可能会使集气瓶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是
A. 硫、硅 B. 氯、钙 C. 氖、钠 D. 铝、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的元素符号为S,硅的元素符号为Si,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B、氯的元素符号为Cl,钙的元素符号为Ca,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C、氖的元素符号为Ne,钠的元素符号为Na,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
D、铝的元素符号为Al,氦的元素符号为He,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镁条 D. 铁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黑色固体,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会产生黑色固体,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白色固体,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 2021年世界水日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不符合题意;
B、冰是固态的水,部分结冰的蒸馏水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氧气、二氧化硫气体 B. 氮气、硫酸铜
C. 硅、氯化钠 D. 苯、氖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氧气、二氧化硫分别由氧分子、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B.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硅由硅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 苯由苯分子构成的,氖气是由氖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氢气、氧气
C. 用观察颜色区别二氧化锰和五氧化二磷两种固体
D. 用闻气味可区别酱油和食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浮渣少,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泡沫较少,是硬水,该选项方案可行;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和氢气,因此不能区分氢气和空气,该选项方案不可行;
C、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该选项方案可行;
D、酱油没有气味,食醋中含有醋酸,具有刺激性的酸的气味,该选项方案可行;
故选B。
9.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O B. H2 C. Cu D. S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详解】A、 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该符号是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 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③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B. 粒子③的原子序数为16
C. ②对应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三周期 D. ④中x一定为8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粒子③核电荷数为16,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粒子③的原子序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②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中x不一定为8,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B. 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 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A正确;
B、一些纯净物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故B不正确;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H2SO4等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12.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丙物质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甲、丙两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丙是二氧化碳,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反应物甲中的碳元素与生成物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有催化剂反应的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4. 由CO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16% B. 18% C. 20% D. 2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和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可以计算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S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2=1:1,再进一步判断该混合气中含SO2的质量分数为44%,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2%。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空气 ②氮气 ③氧气 ④氢气 ⑤二氧化碳
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_,用做清洁燃料的为_______。
【答案】 ①. ③ ②. ④
【解析】
【详解】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故选③;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污染空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故选④。
16.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用化学符号或数字表示:地壳中含量占第二的元素_______;硫酸铜中含的阴离子_______;食用加碘食盐KIO3中I显_______价。
【答案】 ①. Si ②. ③. +5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元素,其符号为:Si;硫酸铜中含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可表示为:;因为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化合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n+(-2)×3=0,解得n=+5。
17. 如图示是某同学自制的净水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
(2)此装置能否将硬水变为软水?_______(填“能”或“不能”)
(3)生活中人们降低水硬度常用的做法是_______。
【答案】(1)过滤 (2)不能
(3)煮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利用过滤原理除去不可溶性的杂质;
【小问2详解】
此净水器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原因是:过滤不能出去溶于水的杂质;
【小问3详解】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8. 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观点解释。
(1)空气中氧气无处不在,是_______的结果。
(2)氧原子和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是因为_______。
(3)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是因为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停运动
(2)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3)都有氧分子构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缘故;
【小问2详解】
氧原子和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是因为核内质子数相等;
【小问3详解】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9. 根据如图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火焰分_______层,取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_______。
(2)B组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MnO2和CuO催化效果。
【答案】(1) ①. 三##3 ②. 有水雾出现
(2)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取一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
【小问2详解】
要比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应该相同,B组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因此不能比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
20. 如图是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等)
(2)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元素 (2)75
【解析】
【小问1详解】
包装袋上的营养物质钙、铁、磷、锌指的是元素;
【小问2详解】
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为。
三、简答题(共10分)
21. 水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广,但淡水资源有限,因此要爱护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1)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
(2)说出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
【答案】(1)
(2)用淘米水浇花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生活中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如一水多用,用淘米水浇花等。
22. 下图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代表汞原子,“”代表氧原子。
(1)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填粒子名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
(2)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
【答案】(1) ①. 氧化汞分子 ②. HgOHg+O2
(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微观的变化可知,此反应中发生改变的是氧化汞分子,该反应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gOHg+O2,故填:氧化汞分子;HgOHg+O2;
【小问2详解】
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填: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3. 如图为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不同,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什么?__
(3)硫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与丙实验相比,燃烧现象不同,请解释原因____。
【答案】(1)
(2)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3)燃烧现象不同与氧气浓度有关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中的反应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主要是为了防止铁丝剧烈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而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是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小问3详解】
硫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但是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太低,所以无法使硫能够像在氧气中燃烧那样剧烈。
24. 化学小组分别用木炭和红磷进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分别测得两个密闭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写出图1实验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
(2)实验开始时两个密闭容器内压强都快速增大,原因是什么?_____
【答案】(1)
(2)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1实验中压强最终比开始的小,说明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且生成的是固体,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小问2详解】
木炭和红磷的两个密闭容器都放出了大量的热,所以开始是两个密闭容器内压强都快速增大。
四、综合应用题
25.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反应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写出上述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若用B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则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
(4)若用F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_。
(5)G图是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装置中存在明显错误,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_______(填字母)。
(6)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查阅资料: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填空即可)
反应时间/min | 1.0 | 1.5 | 2.0 | 2.5 | 3.0 |
剩余固体质量/g | 2.55 | 2.25 | 2.10 | 2.04 | 2.04 |
①加热到2分钟时是否完全反应?_______(填“是”或“否”)
②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克。
【答案】(1)
(2) 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3) ①. ②. C ③. 试管中粉末进入导管
(4) (5)d
(6) ①. 否 ②. 0.96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的名称a是试管,b是锥形瓶。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装置C;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装置中没有棉花,所以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试管中粉末进入导管,造成阻塞。
【小问4详解】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F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装置图是: 。
【小问5详解】
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G图中试管试部离酒精灯外焰过远,应将铁夹降低,故要调节按钮d。
【小问6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2分钟后剩余固体质量继续减小,说明加热到2分钟时还没有完全反应;由题中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0g-2.04g=0.96g。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