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436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436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5436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训练目标,导入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学习】
高考语文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小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散文是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黑马”。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分别考查了林徽因的抒情散文《窗子以外》、李娟的叙事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散文考查的特点如下:
(1)选文强调文质兼美,格调健康,内容与主流意识相契合。
(2)内容或感受形象,体验意蕴;或念土怀乡,眷念风物;或写景状物,即兴感悟;或映现人性,褒扬人格;或体验社会,再现生活;或反思人生,省察自我。
(3)主客观题型兼顾,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分值相对固定。
(4)设题点以内容概括、句段理解、鉴赏语言、结构主题、情感把握等为主要考查方向。
【自主学习】
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二、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三、整体阅读
散文的整体阅读,一是抓散文共有的文体特征;二是按散文的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的散文的阅读侧重点,从而使答题思路更清晰。
[示例1] 写人记事类
根 河 之 恋
叶 梅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
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事?
文章所写的人有“玛丽亚·索”“乌热尔图”“鄂温克人”;物有根河、森林、草原、驯鹿等;事有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相守,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努力与未来接轨。
第二步 厘清基本思路
作者的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作者围绕“根河之恋”,先后叙写了几类人物的表现: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相守也就是与根河相守;乌热尔图文化寻根,是对祖先和根河的眷念与报答,是自觉承担文化传承之责的体现;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在根河迎接和创造新生活。文章从老、中、新一代鄂温克人的“根河之恋”来组织构思,既能体现根河的母性,又能体现鄂温克民族依恋根河的普遍性,同时这种表现也是对美好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坚守,鲜活地体现出文化自信。
第三步 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突出新一代鄂温克人形象的?塑造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第一问:①环境描写。如“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咖啡色外墙,小尖顶”等;②肖像描写。如“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等;③动作描写。如“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翩翩起舞”“笑着来又笑着去”等;④对比。与玛丽亚·索的山林生活相比,新一代鄂温克人的生活变化很大,过上了城市生活。第二问:塑造了新一代鄂温克人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新生活的特点。
第四步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很好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第五步 赏析基本技巧
依时间顺序叙述,由个体到群体。事小旨大,主旨一步步明晰,结尾总结升华。文笔质朴,自然亲切。
[示例2] 写景状物类
挺 拔 之 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划分层次,厘清思路
仔细阅读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行文的。
首先,从打开魏晋艺术史册引出话题——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第1段)
接着,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竹的挺拔之姿的内涵:
①由叙述“我”和魏晋间人相近的一段山野生活的经历过渡到阐述对竹挺拔之姿的认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手法;(第2段)
②叙写“我”在鹤峰原度假的感悟,突出竹从容优雅的特点,运用记叙、描写、联想、议论手法;(第3段)
③写出了竹孤高兀傲、风骨高洁的气质,运用描写、联想、抒情、议论手法;(第4段)
④突出了竹清简的精神,运用联想、议论手法;(第5段)
⑤主要叙写了竹坚韧忍耐的精神,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手法;(第6段)
最后,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讴歌竹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第7段)
第二步 抓“形”析“情”,体悟意蕴
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竹子?突出了竹子的哪些特点?
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内容丰富而又集中,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引用等,使得形象生动,内容充实。全文语言表达流畅,古朴典雅。
第三步 抓住关键,明确主旨
本文通过对“我”在与魏晋间人相近的山野生活中与竹相处的感悟,写出了竹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坚韧忍耐、争先向上等精神气质,赞美了竹子所具有的挺拔之姿和品格,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拼搏、奋斗的精神。
[示例3] 哲理思辨类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 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研读标题,找切入点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本文线索是什么?
“窗子”是本文的行文线索,作者沿着这条线索,由自家的“铁纱窗”写起,写到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窗子,最后写到“无形的窗子”。
第二步 划分层次,厘清思路
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层(①)
作者诉说自己内心的迷茫。
第二层(②----⑤)
隔有形的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
第三层(⑥⑦)
写受无形窗子影响,也难以真正了解外部世界
第三步 抓住关键,明确主旨
指向主旨的重点段(首尾段)和勾画出来的重点句(抒情、议论文句)
关键句:
②段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段: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
④段: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段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⑥段: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⑦段: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
归纳主旨:
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个隔膜无法消除,既表达对窗外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又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一种心情。
散文种类
文体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
写人叙事散文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
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烘托、详略结合、点面结合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
渲染、烘托、对比、悬念等
写景状物散文
偏重于写景的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步换景、定点写景;多感官;动静结合等
偏重于状物的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情感
托物言志、象征等
议论说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寓哲理于形象,文笔灵活
以小见大、比喻、象征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01 散文的整体阅读(教案)-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文类特征,掌握阅读技巧,洞悉备考动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课件pptx、《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4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练习)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