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01
    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02
    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03
    还剩5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模式1:全部教学导学案(59页),共60页。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能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
    4.学习推理、归纳的方法;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二、学习过程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你所听过的各种声音。
    思考: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
    到的?
    【学点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鼓、泡沫,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
    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
    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 。
    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
    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



    【学点二】声源
    思考 ;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
    由液体发声的是
    由气体发声的是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跟踪练习:
    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

    【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靠 传入同学耳中的?
    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
    2.实验探究:请用现有的器材和身边的东西做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选什么器材?
    ②怎么做?
    ③结论:
      
    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具有能量。
    做一做:
    (1)水波实验  (2)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
    (3)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跟踪练习:
    1.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 ;
    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递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学点五】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关于声速的内容及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
    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通过阅读小资料可以得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速是 (填写“相同”或“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 比 传声快, 比 传声快。通过小资料给出的空气的三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 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意义是 。
    2、阅读课本16页的“想想做做”,分组讨论,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提示: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声)。

    四、小结
    1.本节的学习用到了哪些方法?
    2.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⑵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中传播吗?
    ⑶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
    3.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4.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首先按甲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乙图方式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悬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假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是否还会被弹起呢?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难点:双耳效应
    二、知识准备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 影响。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 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 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 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 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 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 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 、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 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听觉作用 B.只有平衡作用
    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 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
    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
    ⑵什么是骨传导?
    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 振动→ 振动→ 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1.3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小测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学习过程
    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的猜想: ;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



    2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音调就 。
    (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 ,频率指的是 ,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 ,音调越 ,频率越 ,音调越 。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 到 。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乒乓球弹开幅度
    音叉振动幅度
    响度
    1



    2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幅度越小,响度越 。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 ,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


    五、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 、 。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 。
    3.在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
    4.人们把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
    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3、能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辨别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学习过程
    思考: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学点一】噪声
    举例:(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应如何界定噪声?(阅读课本25页的相关内容。应明确: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学点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阅读课本26页小资料,通过读表,了解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通过阅读表格,你是否能感受到感受到:噪声是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另外,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因此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点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进行联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 → 介质(空气)的振动 →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思考: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哪几个环节减弱噪声?(阅读课本26页有关控制噪声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
    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三、达标检测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汽车声 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 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_________dB~_________dB.
    5、王倩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那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
    A.安装空调 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
    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止鸣喇叭






    §1.5 声的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B超”等;
    学习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学习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二、课前小测
    1、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声音有哪些特性?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声与信息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 。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叫 。科学家运用这原理发明了 。
    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 。
    4、你还能说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跟踪练习: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学点二】声与能量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曵,这是什么原因?
    答:说明声波能传递 。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跟踪练习:
    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同时要了解声音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五、达标检测
    1、在教室讲话会觉得比在旷野中讲话声音响得多,为什么?
    2、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 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并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了解乐音的特征,并能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3.了解“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知识;
    ●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二、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独立填入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 不能传声.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声音引起 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 。
    骨传导: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双耳效应:声音由声源传到两耳的 、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 。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 。
    声音的特性
    音色:发声体不同,音色 。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从 Hz到 Hz。
    超声波:高于 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 Hz的声音。
    噪声: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 ,符号 。
    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 、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利用 系统探知海洋的 ,它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
    举例: 、 .
    声与能量:声音能传递 。举例: 、
    三、方法技巧归纳
    本章所涉及的内容是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实验和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了解常见的声音现象和它们的应用,重点掌握好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以及决定响度的因素的方法。在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身边的噪声来源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控制噪声的。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亲自动手做些小实验,小制作,并与同学们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四、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细线)、皮筋、鼓、纸张、小锤.请你任选器材,尽可能多的设计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器材:
    设计实验:
    探究结论:
    五、考点训练、巩固强化
    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人们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中的人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以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减小干扰的方法。

    六、当堂达标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声音的传播
    2、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
    够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 )
    A.超声波中含有洗洁净       B.超声波能够传递去污的指令
    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使污垢落下  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3、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8年将“嫦娥一号”送上
    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4请你找到鼓、小提琴、长笛,观察它们的发声.
    (1)鼓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
    (2)小提琴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___。
    (3)长笛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长的空气柱产生的音调________。
    5、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右图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

    7、如图,小明与小刚选用尼龙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 。
    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
    七、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本节课你更清楚地知道了:
    2.课外延伸(探究实验拓展)
    某同学在观看电视时,发现某些艺术家能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来演奏出不同的音乐。下面是常用的两种方法:(1)如图一,用嘴贴着瓶口吹气。(2)如图二,用筷子敲打碗边。这两种方法都能演凑出不同的音阶。课后亲自做一做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两种方法中产生声音的部位是否相同?如不同,说出它们各自的发声部位。
    (2)将两种方法中的器具按音阶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图一
    a b c d
    图 二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较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够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采用的这种方法称为( )
    A.推理 B.类比 C.代替 D.转化
    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
    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
    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
    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抽气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5.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轻轨两
    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温室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的是噪音,响度小的是乐音
    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D.录音机放出的音乐一定是乐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8.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
    人员伤亡.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
    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映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9.如图所示,从图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



    10.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11.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1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3.如图所示中,图文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上下推拉活塞,可改变哨音的音调
    B.既能直接对话,也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C.是从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D.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要小

    二、填空题
    14.陈明同学通过击鼓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陈明控制鼓声响度的方法是 ___________,鼓面振动的幅度,可通过 _____________来显示,听到声音越来越响时,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16.如下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a b c     d e


    17.如右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
    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
    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
    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
    它的音调____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18.如右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在月球做乙图实验,
    (选填“能”或“否”)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与简答题
    19.一次偶然的机会,靠近正在发声的喇叭旁边的玻璃杯破碎了,请你猜想玻璃杯的破碎跟哪些因素有关。




    20.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如图所示,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21.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 为保障你的学习,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2.1 光的传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学习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二、知识准备:
    1、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人类带来光明,到底光是从哪里来的?
    2、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见过或听说过日食、月食等现象,日食、月食又是怎样形成呢?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光源
    在白天,我们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在灯光下,我们可以看书、写字;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
    1.光源的分类:
    光源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另一类是人造光源,如蜡烛、霓虹灯和白炽灯等.根据发光时的特点可分为热光源(发光时又发热)和冷光源.、
    2.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的眼睛是接收光的感觉器官,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它是人类感知物质世界的五种感觉之一(注:眼睛——视觉、皮肤——触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耳朵——听觉).
    跟踪练习:
    1、试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 ( )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一定不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可能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

    【学点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1、光的传播的特点
    思考: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
    探究过程:
    实验器材:手电筒、硬纸板、蚊香、空可乐瓶、烧杯(装足够量的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想一想:怎样才能清楚地观察到光的传播径迹?)
    实验结论: 。
    2、光线
    在物理学中,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一种方法,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跟踪练习:
    1.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如下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的道理.







    【学点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
    右图是我们常见的手影游戏,你也可以试一试。请你解释手“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日食、月食的成因
    下面你看到的是日食及月食形成原因的图示,它们的形成原因是 。




    3.课本35页“想想做做”,试着在图2.1-5乙中画出光行进的径迹。下面这个光路图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请你观察一下,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跟踪练习:
    1.关于小孔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立的 B.倒立的 C.一定是缩小的像 D.可能是放大的像
    2.一个人晚上沿马路散步,经过一盏灯,此时灯照射人的影子长短会相应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学点四】光的传播速度
    1、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记作340m/s,光的传播速度多大?(同学们先阅读课本36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2、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试着回答38页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补充)
    四、交流提升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五、小结
    1.理想模型法: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简单地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即建模法.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光线来描述它的传播路线.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我们为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建立的物理模型.
    2.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与小孔成像中的“像”的区别:
    ①“影”和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前者是光在到达不了的地方形成的阴暗区域,后者则是由光线进入而形成的;
    ③影的形状不一定和物体一样,而像的形状和物体是一样的.
    3.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光的传播不需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一般来说,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而声速越小.
    ③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六、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 的道理.



    2、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
    来解释。
    3、在一大张纸上剪一个三角形的孔,在阳光下举起,让太阳光垂直透过三角形孔,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
    A 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 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C 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D 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员A看到发令枪的烟雾时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B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和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是一样的.
    (1)你如果也是裁判员,发令员鸣枪时,你体验到的光和声的现象是怎样的?
    (2)你认为哪位裁判员计时是不科学的?为什么?
    (3)两位同学真的跑得一样快吗?


    5、如图所示,是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B是玻璃窗上留下的“弹孔”,A是子弹打击到墙壁上留下的“痕迹”.M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M楼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子弹速度很大).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来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来的.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 的.








    §2.2 光的反射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反射定律;
    2.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反射现象;
    3.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能利用反射定律做出光发生反射时的光路图;知道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由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学习难点:由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二、知识准备:课前小测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解释?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光的反射现象
    仔细体会下列三个情景,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
    1、清晨,朝阳透过窗户射向白色墙壁,光却弥漫了全部的空间,照亮了整个屋子;
    2、正午,骄阳射向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光炫眼夺目;
    3、傍晚,夕阳射向湖面,泛起波光鳞鳞.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人眼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 )
    A.物体一定是光源 B.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
    C.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人眼 D.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学点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你能否试着画出被反射的那条光线的大致位置吗?请你利用手边的器材做一做,并大致完成这个作图。(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思考:在反射过程中,如果改变了入射光线的位置,则反射光线的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请你继续用手边的器材做做看。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在作图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可不可以任意去画?其实光在反射时是遵循一定规律的。那么请你来猜想一下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我的猜想: 。
    (请同学先阅读课本39~40页,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表格:

    入射角i
    反射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练习:
    1、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反射光线是________,入射光线是________,法线是________.
    (2)入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
    (3)∠2与∠4的关系是__________,∠1与∠4的关系是__________.
    2、请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光路作图。





    选做题: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上时,作图说明:(1)入射角为多大?反射角又为多大?(2)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劝200角,则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大?



    【学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内容自学课本41页的知识,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光的反射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发生两种反射的根本原因是反射时反射面的 不同。入射光线同为平行光线,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 ,我们只能在 的位置接收到反射光线,此时眼睛感觉 ;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 ,我们可以在 接收到反射光线,此时眼睛感觉 。
    3、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跟踪练习:
    1、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右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一个雨后的晚上,天空晴朗,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踩在水潭里,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无论迎着还是背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五、小结
    本节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得出光的反射定律,知道了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三线共面”、“两角相等”、“两线分居”;同时学习了光在反射时的两种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本节中容易混淆的是“两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七、当堂检测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对光发生了_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 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MN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实验结论是: .第三步:使入射光线从左侧射入,记下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再使入射光线从右侧记下的反射光线位置射入,观察左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实验结论是: .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0时,反射角也为20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
    C.小孔成像
    D.冰透镜向日取火

    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5、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 )
    A.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能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B.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C.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D.白布能使光线沿直线传播,使人看到银幕上的像



    §2.3 平面镜成像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二、学习内容
    (一) 课前小测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注明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



    (二) 学习过程
    【学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玻璃片,平面镜,夹子,跳棋子,蜡烛,火柴,白纸等
    提出问题:照镜子,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镜中的“自己”就叫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后写在下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先阅读课本43页,然后试着解答下列问题):
    1.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选择器材:
    实验方案:

    2.如何来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择器材:
    实验方案:

    3.思考: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求:记录好实验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得出结论:
                    。
    跟踪练习: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学点二】怎样理解虚像
    S’
    s
    思考:上面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能看到它,这是什么原因?(阅读课本44页)
    分析: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像从镜中射出,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像,叫做虚像。因此,平面镜所成像,都是虚像。
    跟踪练习
    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
    的(   )




    【学点三】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二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种方法完成下列光路作图。
    作图:画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分别用两种方法作图)。





    跟踪练习:
    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
    3.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学点四】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44页科学世界中的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镜面
    反射面
    对平行光的作用
    成像
    应用举例
    平面镜
    平面
    既不会聚又不发散


    凸面镜
    凸面
    有 作用


    凹面镜
    凹面
    有 作用
    (待学)


    跟踪练习
    1.太阳灶是用_________ 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___在一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_________ 温度也就越_________,利用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_________的环保型能源。
    2.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光射出去。

    三、小结
    小组内交流: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四、达标检测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要求蜡烛l和蜡烛2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2.4 光的折射

    一、学习目标
    1.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折射现象;
    2.会画光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习内容
    (一)课前小测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完成光路作图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光的折射现象
    做一做: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传播路径能清楚地被观察到?)
    思考:如果这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光束又会怎样传播呢?

    自学课本47页,完成下列问题: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将 (填“靠近法线”、“ 远离法线”。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其它介质时,传播方向 。
    (3)当光线从水(玻璃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 (填“靠近法线”、“ 远离法线”)。
    (4)光在折射时,光路 可逆的。(填“是”、“不是”)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插入水中的铅
    笔好像弯折A

    水中山的倒影
    B
    手影
    C
    花瓶在平面
    镜中的像D






    空气
    玻璃
    2、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中的折射光线。




    3、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4.如果在湖底安装一些彩灯,这些灯发出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学点三】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阅读课本48页,尝试解释下列问题:
    1、到河边玩,想抓起水里的石头,结果一伸手没抓到,需要把手伸得更深一点才能拿到,水池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船上的人看水中潜泳的人比实际的位置高还是低?水中的人看船上的人比实际的位置高还是低?如果给你一把钢叉,去叉水中的鱼,你如何叉才能叉住鱼呢?
    3.炎热的夏日,当你沿着沥青路面行走时,会发现前方出现一大片水渍,水面象镜子一样闪着光,还映出了倒影,你知道马路上的“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
    §2.5 光的色散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三基色和三原色,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3.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学习重点:①光的色散 ② 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学习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光的色散
    1.思考: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2.做一做: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观察现象。
    思考:用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什么颜色?
    这就是光的色散,你来试着说一下: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光的色散现象?
    阅读课本51页,并试着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学点二】色光的混合
    阅读课本52页,回答: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三种色光。
    动手做一做:
    ①把红、绿、蓝三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②将任意两片叠放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

    ③透过各色透明塑料片,观察我们课本上的画面,色彩发生变化了吗?

    【学点三】物体的颜色
    阅读课本52页“物体的颜色”这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跟踪练习:如果一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物体能 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学点四】颜料的混合
    1.物体的颜色与颜料的混合有关。
    2.阅读课本53页,并根据颜料的三原色图,同时与色光的三原色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①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
    ②颜料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 色。
    ③颜料的混合规律和色光的混合规律 (填相同或不相同)。
    跟踪练习:小明和小强一起研究颜料的混合与色光混合情况:小明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发现相互重叠的区域是品红色,小强将红、蓝两种颜料均匀涂在白纸上,发现重叠区域是紫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情况与色光的混合情况是 (相同/不相同)的。这是采用 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三、课堂小结
    1.光的色散:太阳光分解成 、 、 、 、 、 、 七种色光;
    2.光的色散现象其实就是光的 现象(填“折射”或“反射”)
    3.色光的三原色是 、 、 ;
    4.物体的颜色:①透明物体 ;
    ②不透明物体 ;
    5.颜料的三原色是 、 、 ;

    四、达标检测
    1、用放大镜去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 、 、 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2、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日看到的水比实际浅,就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
    B.雨后的天空,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C.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D.我们看到的红色物体,是因为光照在这个物体上,把红光都吸收了,所以是红颜色
    3、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
    A.红色 B.蓝色 C.白色 D.黑色



    §2.6  看不见的光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学习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二、知识准备
    1.太阳光是 色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 、 、 、 、 、 、 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叫做光的 。
    2.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__和_________后形成的。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红外线
    1.仔细阅读课本 54页“红外线”部分,思考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
    (1)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 七种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就是 。
    (2)红外线位于 外,它的频率范围是l012Hz~5×1014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越多。
    2.做一做:接通电视机的电源,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用手挡在遥控器前再对着电视机,看能否控制电视机?将遥控器对着电视机前面的墙壁或天花板,看能否控制电视机?
    思考:(1)电视机遥控器前被手挡住时还能控制电视机吗?这说明了:

    (2)当把遥控器对着墙壁或天花板按键时,还能控制电视机吗?这说明了:

    3.在生活中红外线的应用有哪些?请举出三个实例。

    跟踪练习一:
    你知道吗?人和物体都能够丰富地辐射一种人眼无法看见的光——红外线.当人体的温度上升时,虽然人的外表没有变化,但它辐射的红外线量却大大地增强,请你说说这项发现有什么应用?

    【学点二】紫外线
    1.仔细阅读课本 55页“紫外线”部分,思考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
    (1)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 之外,它的频率范围是在7.5 ×104Hz~5×1016Hz。
    (2)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 ,促进人体对 的吸收。
    2.做一做: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在灯下放张百元和五十元的钞票,将正面对着紫光灯,观察紫外线下的钞票的防伪标记。
    思考:实验中的钞票在紫光灯(主要发射紫外线)下放置时,我们可以看见平时找不到的钞票内的用荧光物质印在上面的暗记。这说明紫外线有什么样的特性?

    3.紫外线的应用有哪些?请举出三个实例。

    跟踪练习二:
    小刚的妈妈常与验钞机打交道,使用验钞机可鉴别钞票真伪.小刚好奇地启动家里的一台验钞机,看到钞票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数字和字母,这是因为( ).
    A.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有光照射就会发光
    B.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照射它的灯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线,涂有荧光物质的地方就会发出与太阳光相似的白光
    C.灯光中含有大量红外线,能使钞票中的荧光物质感光
    D.灯光中含有大量X射线,能穿透钞票中涂有荧光物质的部分

    【学点三】空气中光的传播特点
    1.仔细阅读课本 56页“科学世界”,思考讨论后回答:
    (1)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 ,而且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光最易被 ,波长较长的光不易被 .
    (2)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在“红、橙、黄、绿、蓝、靛、紫”中,红光波长最 ,紫光波长最 。
    (3) 、 易被大气散射,传不远; 、 不易被大气散射,传播远,穿透能力强.
    2.对光深入一步的理解:
    (1)光是一种波(微观角度看),在太阳光的光谱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其后一个比一个短.
    (2)大气对光的散射特点:波长较短的光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3)太空中的光景象:大气层之外,由于没有大气的散射现象,尽管直射的阳光十分耀眼,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其他方面的天空范围却是黑色.

    跟踪练习三:
    某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 色光。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应用属于红外线遥感技术的是( )
    A.飞机上利用红外线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灾
    B.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
    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
    D.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
    2.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用雷达式、热红外等多种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的同胞。其中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它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跟光速相同)约为 m/s;热红外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在黑暗中 (选填“能”或“不能”)发现目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4.①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②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较波长较长的光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理想?

    5.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十分关怀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使用了很多最新科技设备进行救援。例如:生命探测仪。
    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 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的位置;声波生命探测仪有3~6个“耳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 发出微小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至心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
    6.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院里和食品加工厂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
    B.紫外线对人体没有好处
    C.利用紫外线摄像头可以在没有可见光的情况下摄影
    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7.在地球的大气层上部有一层臭氧层,它可以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但臭氧层的“天敌”是致冷设备中的氟利昂等物质.正是由于空调、冰箱中的氟利昂的逸出,使得地球南极上空出现了较大的臭氧层“空洞”,严重的威胁着地球上生物的安全,根据这个事实,请你想出一种在不影响人们使用空调、冰箱的同时,又能使臭氧层不遭人为因素破坏的办法来.


    《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关现象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难点:虚像
    三.构建知识网络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 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3) 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
    (1)定义: 时,一部分光被 另一种介质 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具体内容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光的折射:
    (1)在折射中,光路是 的。
    (2)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 偏折。
    5.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
    色光的三原色: . 颜料的三原色: 。
    (2)看不见的光: 。
    四、方法技巧归纳
    要正确认识光的一些知识,需要做好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现象,分析,探究从而总结规律。用光线画出光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光路图是本章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方法。
    在本章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探究,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联系起来,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五、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1.如图,一同学在房间里看书,但光线不足,请你在虚线圆中放置一块平面镜将光线引过来,使这位同学能清楚的看到书上的内容.(图中A为该同学的眼睛,B为书.)




    A
    B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右图在桌面上竖一块_______,然后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移动棋子B,使它与A的像_______.
    如果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B的位置,
    在纸上______(能、不能)出现棋子A的像,所以
    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它们到
    镜面的距离 .
    六、达标检测
    1.如图1所示,已知同一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A和另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B,试画出光源所在的位置.
    A
    B
    S
    P
    玻璃
    空气
    A
    O




    图1 图2 图3

    2.如图2所示,S为点光源,P为不透光的挡光板,试画出在P的右侧能够看到S的像的范围.
    3.画出图3中光线AO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大致光路图.
    4.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





    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侧

    6.如图,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_________。
    7.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向水中看,看到水中有: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
    (1)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2)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
    8.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
    9.如图,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_______m。
    第9题
    60°
    第10题






    10.如图,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度。
    11.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折射角为 度。
    七、课外延伸,探究实验拓展

    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2
    CO
    40°

    3
    EO
    20°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_________。
    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
    “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3.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被查者观察对面镜中的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人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 像,若要测某同学5m的视力,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他离实际的视力表为 m。
    4.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在幕布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投影幕布上发生了
    ;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 。
    5.下列给出的两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答:A

    B.小泥人照镜子
    答:B
    A B
    二、选择题:
    6.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 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 , 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
    A.2m B.3m C.5m. D.6m
    7.河岸边的垂柳在清清河水中有一“倒影”,在长长河堤上有一“荫影”,关于这两者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8.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文中( )
    A. “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9.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树影 B.你看到别人的背影
    C.平静水面中的倒影 D.礼堂里放电影
    10.下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B.看到池底下的石头变浅了
    C.阳光下树木的影子 D.用凹面镜看物体时,物体变大了
    12.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40° B.40°50° C.50°40° D.50°50°

    1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14.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5.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三、作图题
    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下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7题图
    18题图







    17.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 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18.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9.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使从一端射入的光能传播到光纤的另一端。请在图中作出光路图,表示光纤传输光信号的原理。






    20.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四、实验题:
    21.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3)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3.1  透镜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通过实验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4.能完成特殊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5.利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及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难点:完成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二、知识准备
    1.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 ;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若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光线将 。
    2.完成下列光路图:



    图1 图2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阅读课本60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
    2. 是主光轴, 是光心。
    3.怎样画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在下面分别画出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在透镜上画出主光轴并标出光心。




    【学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三棱镜是光学中常用的器材,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是一束光线水平射入三棱镜,请画出该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再进入空气中的光路.
    (2)运用三棱镜进行组合,探究如何达到图中乙、丙两图要求的目的.
    (3)针对对图乙、丙中组合的情况加以总结:
    图乙中的三棱镜组合从外形上看,它与什么透镜相似?你能否判断出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怎样偏折?

    图丙中的三棱镜组合从外形上看,它与什么透镜相似?你能否判断出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怎样偏折?

    2.做一做:
    (1)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
    要求:请你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2)用激光灯发出的光线分别照射在凸透镜和凸面镜上,你有什么发现?(与其他同学交流,看其他同学是否和你判断的相同)

    (3)用激光灯发出的光线分别照射在凹透镜和凹面镜上,你有什么发现?(与其他同学交流,看其他同学是否和你判断的相同)

    (小组内讨论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有何不同?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与以前学过的凸面镜和凹面镜有何异同?)
    4.总结:
    根据上述实验,发现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理解:
    对会聚作用的理解: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拢了一些,最终的光线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交于一点.(如图3所示)



    图3 图4
    对发散作用的理解:折射后的光束相对于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如图4所示)

    跟踪练习:
    1.为了防止森林大火,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2.如下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学点三】焦点和焦距
    1.阅读课本51页的相关内容,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2.做一做:如何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相关器材实际测一测,然后写出实验步骤)


    跟踪练习:
    1.请总结出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实验l: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尺测量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lOcm,换用另一个较凸的凸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得亮点到镜之间的距离是5cm.
    实验2:拿一个凹透镜重复实验l的过程,发现:没有在纸上形成亮斑.(动手做一做)
    (1)实验l中最小、最亮的光斑物理名称是 .直尺测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了 。
    (2)实验2中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右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全部选填“大”、“小”)。

    3.(1)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2)如下图所示,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2 生活中的透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制作,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生活中的透镜的使用。
    二、知识准备
    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凸透镜可以成几种像?成像条件是什么?

    2.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照相机
    1.请先仔细观察实际照相机镜头的形状,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再自学阅读课本62 ~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 的像。
    2.请阅读课本63页中“想想做做”,然后自己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要求:(1)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2)制作完成后,请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跟踪练习一:
    1.右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看一看:照相机的核心构造中有 、 .想一想: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填“倒立的”或“正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像,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学点二】投影仪
    1.请先仔细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再自学阅读课本64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2)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作用是 ;
    平面镜作用是 ;
    (3)投影仪成 、 的实像。实际像的正、倒与透明胶片(物)的方位 (填“有”或“没有”)关系。
    2.做一做:拿出一张投影片,首先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向黑板,头朝向课桌。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仔细观察后回答: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问题回答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进一步了解反光镜的作用。

    跟踪练习二:
    1.如图所示,左边的实线框内是小红的头像在胶片上的图样,右边是供选择的该胶片所成的像的形状,若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在屏幕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为( )



    2.幻灯机能把幻灯片上的景物的像变成放大的实像. 这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u为 ( )
    A.u>2f B.2f>u>f C.u<f D.u=2f

    【学点三】放大镜
    1.做一做: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请说出看到的情况:
     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2.思考: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3.做一做:做一个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通过这个水滴放大镜,你看到的字的特点是什么?
    跟踪练习三:
    1.放大镜实际是一个________.用它来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它的________.
    2.观察课本64页图3—2—6利用放大镜看邮票,发现邮票的一部分被放大了.
    想一想:利用放大镜能放大角度吗?(请你用放大镜做一做)

    【学点四】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第64—65页,回答以下问题:
    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都是 像;平面镜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 像。实像总是 立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总是 立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跟踪练习四:
    1.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
    A.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像 B.从河水中看到的游鱼
    C.从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火车 D.从放大镜中看到的细菌
    2.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拍照,如果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 ).
    A.远大于l5cm B.略大于5cm C.略小于5cm D.等于5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3.老年人用放大镜看书,必须把书放在透镜的________位置,才能观察到________像.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银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成的像是①③④
    5.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一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6.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实”或“虚”)。
    六、课外延伸
    1.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2.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3.用分离原理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4.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5.根据4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4.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重点及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二、知识准备
    观察现象: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请用用桌上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提示:先观察书上的小字,然后在透过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现象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活中总结规律: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_____,成的是 、 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胶片离镜头比较_____,成的是 、 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_____,成的是 、 的虚像。
    请你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学习内容
    实验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填在表格上方的横线上。(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太阳光代替平行光源。)
    2.将实验器材按下图所示摆放。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并尽量的让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上?
    思考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一做,验证你的想法)
    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记录下列现象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和像的虚实)
    2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为什么?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 ;
    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
    这个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是怎样判断的?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出物距,并估测出像距。
    请同学们按上述计划操作,并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 =2f





    2f>u>f





    u =f





    u





    归纳和总结: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1.u>f时成____像,u<f成_____像,______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 的实像,u<2f时成 的实像,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_____,像变______;物距增大时,像距_____,像变_____。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
    5.实像是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____________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 cm B.15 cm C.20 cm D.30cm

    3.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后,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思考: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选填“甲”、“乙”、“丙”、“丁”)。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5.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六、课后延展
    1.商家制作的泡有人参或海马的酒瓶为什么设计成较圆的凸形?
    2.照相时,使用的长焦镜头有什么作用?
    3.取两只老花镜片(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镜片看前面的物体(两个镜片前后放置),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做做看。



    §3.4 眼睛和眼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通过类比照相机原理知道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重点:运用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知识准备
    1.比较手中三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观察它们的焦距f与厚薄的关系,能得到什么规律?规律:直径一样的三个凸透镜越厚,焦距越_____;越薄,焦距越______。
    2.完成下列光路图,分析比较又能得到什么规律?




    规律: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__;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___。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仔细观察课本68页图3.4-1眼球的结构图,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____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的作用是 。
    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学点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阅读课本69页的相关内容,找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

    思考: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探究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下图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将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2.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模仿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说出此方案,并实际做一做)

    【学点三】眼镜的规格
    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用“焦度”来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倒数的l00倍.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例如:-300度镜片,其物理意义是:
    (1)是凹透镜片,可作近视眼视力矫正用;
    (2)焦距的大小是: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2)(1) B.(3)(1) C.(2)(4) D.(3)(4)

    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
    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
    D.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

    3.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类似,请将下列人眼结构与照相机的组成对应用线连接起来.

    4.下面左图所示的装置是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右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和矫正的方法光路图,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5.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哪一副 。





    6.琳琳的爷爷在不戴眼镜时,看近处物体眼睛的成像如图所示,则琳琳的爷爷看远处的物体( ).
    A.需戴远视镜
    B.不需戴眼镜
    C.需戴近视镜
    D.戴与不戴没区别
    7.琳琳过去使用的是-100度的眼镜,现在时常感到使用眼镜仍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板 书的内容,爸爸带琳琳到眼镜行验光后,工作人员说需改戴-300度的眼镜,请你帮助琳琳一同分析下面三个问题.
    (1)琳琳配戴的是什么类型的眼镜?
    (2)新配戴的眼镜的焦距是多少?
    (3)琳琳的视力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了保护好视力,请你提出两条好的建议.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以及成像情况。
    2.了解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作用和视角,并会自行设计、制作望远镜。
    学习重点、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
    二、学前准备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结论:实验中的小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透镜。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则看到的箭头的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怎样才能将看到的像放大的更大呢?
    原来,人眼在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而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像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显微镜
    请结合课本71页图3.5—1,了解: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
    2.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物体通过______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____成放大的虚像。所以,物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物距在_________________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物距在________之内。
    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_______ 。

    【学点二】望远镜
    请结合课本72页图3.5—3,了解:
    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的像,作用是______。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____________,成_______的像,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镜都起_________的作用
    思考:我们要看清一个物体,应该怎么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五、达标检测
    1.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2.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 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3.望远镜是用来观察 的;天文望远镜只用来观察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镜筒是由凸透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物镜的作用是得到 .由于天体离物镜很远,从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经过物镜后,在焦点 (填“内”或“外”)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倒立、 的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4.我们站在平面镜前看自身的像,离镜子越远会感觉到 .这是因为 .如果用肉眼直接观察很远的物体,视角 ,而用望远镜的物镜把很远物体的像呈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视角 .

    5.有两个凸透镜M1、M2,它们的焦距分别为f1=2.5cm,f2=20cm,怎样组装才能成为一个望远镜?作出简图加以说明.


    6.市面上有许多便宜的望远镜,和你的同学一起买一个回来探究.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两次观察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

    眼睛观察目镜: .
    眼睛观察物镜: .


    7.右图是反射望远镜的原理图,请你根据图中的提示,简述它的原理.在实际制作时,力求把凹面镜的口径加大,这又是什么原因?


    8.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倒正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作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9.猜一猜,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5×,物镜l0× B.目镜10×,物镜l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10.(1)右图描述了眼球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大小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A.站在20m远的地方看6m高的人 B.18m远的地方看一棵7m高的小树
    C.20m远的地方看7m高的栏杆 D.40m远的地方看8m的竹竿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远离镜子时,由于像对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 逐渐 ,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小”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

    11.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 的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 (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12.小雨想利用录音带盒、滴管一支、清水及普通放大镜来制作一个显微镜,他组成了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凸透镜有何要求?
    (2)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和难点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① 透镜分 和 。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中间薄、边缘厚
    的是 。
    ②主光轴: ;
    透 ③光心: ;
    ④焦 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 焦点
    镜 点 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__ 焦点
    ⑤ 焦 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 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透镜对光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__
    透 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__
    镜 透镜 凸 ① 当u>2f时,成 、 、 像,如: ;
    及 成像 透 ②当f 其 的 镜 ③当u 应 规律 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虚像
    用 生活 照相机 原理:
    中的 幻灯机、投影仪 原理:
    透镜 放大镜 原理:
    眼睛 眼睛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透镜
    和 成像原理:
    眼镜 眼镜:①近视眼:戴 矫正
    ②远视眼:戴 矫正
    结构:
    透 望远镜 望远镜
    镜 成像原理:
    及 和
    应 结构:
    用 显微镜 显微镜
    成像原理:

    研究方法回顾:请你举出本章中与每种方法对应的概念或规律
    1、比较法:就同类事物中辨别异同的方法。
    例如:学习眼睛的成像时可与照相机进行比较。
    本章还有:

    2、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划分类别的一种方法。
    例如:面镜可分为平面镜和球面镜;而球面镜又可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在本章中学过的是:

    三、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利用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刻度尺、火柴等器材及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很多光学实验。请选择器材,尽可能多地来研究本章的物理规律。要求说出:
    ① 实验研究的问题:
    ② 实验所需的器材:
    ③ 实验步骤和分析结果:







    四、考点训练、巩固强化:
    1、下图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L1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L2为经过光心O的入射光线,请在图中划出L1 、L2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L1/ 、L2/
    L1

    · · ·
    L2 O F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小)
    像的倒正
    1
    30
    15
    缩小

    2
    20
    20
    等大

    3
    14
    35
    放大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 ;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一侧放大的像。
    3、显微镜中物镜成像,目镜也成像,则(     )
    A.物镜成正立虚像,目镜成倒立实像 B.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成正立虚像
    C.物镜、目镜均成倒立实像 D.物镜、目镜均成正立虚像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10㎝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
    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处,所成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五、当堂达标:
    1、下列光学元件: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1)第一类包括 ;
    其特征为 。
    (2)第二类包括 ;
    其特征为 。
    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一部普通照相机镜头焦距为40㎝,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 、缩小的、 像(填“实”或“虚”)。
    3、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
    镜片上,此时画面的影响为( )
    A.几乎无影响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4、如何测出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课外延伸: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注意用眼卫生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的近视率已超过50﹪。在你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保护眼睛的经验。能写出其中的两点做法吗?
    (1) ;
    (2) .


    《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达标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使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等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
    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处的主光轴上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则所成清晰的像一定是(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4.人的眼睛像一部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成像
    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5.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6.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成像情况
    1
    30
    15
    缩小的像
    2
    20
    20
    等大的像
    3
    12
    60
    放大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A.小于7.5㎝ B.等于7.5㎝
    C.等于10㎝ D.大于12㎝
    7.如下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
    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小明所戴的眼镜度数分别是:左眼-100,右眼+300。则( )
    A.他的左眼为近视,右眼为远视 B.他的左眼为远视,右眼为近视
    C.两眼均为近视 D.两眼均为远视
    二、填空题
    10.班上照集体像时,发现有同学没有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
    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照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 (填“伸长”或“缩
    短”)
    11.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活
    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 位置。
    12.有一块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设计两种确定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能用手触摸镜面)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
    13.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
    所成的清晰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14.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则胶卷与镜头
    的距离应 (填“大于”或“小于”)80㎜,所成的像为缩小、 (填“倒立”
    或“正立”)的 (填“实”或“虚”)像。
    15.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右图所示。由图可
    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选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作
    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三、作图与实验(共14分。17题6分,18题8分)
    17.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1)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焦点; (2)画出入射光线SP的折射光线。
    18.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
    四、探究与创新( 10分)
    19.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以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方
    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4.1 温度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3.知道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与实验实用温度计的区别;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学习重点、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二、知识准备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船夫在冬天划一小船,带着自己的孩子,过了一会他感到很热,就脱了棉衣,同时也给孩子脱去一件衣服。又过了一会,还是很热,就又脱了一件上衣,同时也给孩子脱去一件衣服。最后他还是感到很热,而他的孩子却冷的发抖。那么,靠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热可靠吗?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1.完成课本76页的想想做做,说出自己的感觉。
    2.了解温度的单位——摄氏温度(℃)
    请同学们学习课本76页相关内容,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规定的?

    (2)读出下列的几个温度。互相检查有无错误
    地球表面最高气温 63℃ 人体正常温度为 37℃
    地球表面最低气温-88.3℃ 酒精凝固点 -117℃

    【学点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观察所给的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和原理。
    2.做一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最小刻度,最大刻度,分度值,将你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量程: ;最小刻度: ;最大刻度: ;
    分度值: ;
    (2)测量热水的温度
    注意:①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②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想一想:测量温度时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事项?)
    (3)记录实验数据:________
    3.阅读课本79页“科学世界”,了解人体的温度情况、体温计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的温度计的应用。
    【跟踪练习】
    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2、你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自制一个温度计吗?说说你的制作方法,并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更好。
    【学点三】体温计
    自学课本78~80页体温计的内容,并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进行比较,完成下列问题:
    体温计构造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导致体温计在使用时与其它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读数。
    2.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3.下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同学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 )
    A.36.5℃和38.2℃ B.37.5℃和38.2℃
    C.36.5℃和37.5℃ D.37.5℃和37.5℃

    §4.2 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能认识到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利用图像分析问题;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难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二、课前检测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A
    图1
    B
    C
    D
    图2
    30
    20

    甲  乙
    30
    40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物态变化
    阅读课本81页,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以水为例,请各举一例说明水的三种状态。
    2、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3、思考: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转化时是否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组内可交流)
    【学点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与假设:(说出你的猜想并陈述理由)

    3.进行实验:阅读课本82页的内容,参照图4.2-1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注:该实验中用的是水浴法加热),实验物品从蜡和海波中选一种。当温度升到40℃时,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注意观察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蜡或海波的状态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简易方法:选用海波时,可在小烧杯中直接倒入开水,不需酒精灯加热,然后每隔30秒记录一次实验数据。)
    4.记录数据的表格 (探究_____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课本83页相应的方格纸上)
    5.根据图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分析熔化曲线,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6.请分析蜡的熔化和海波的熔化的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
    区别:
    7.评估实验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或者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跟踪练习】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乙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学点三】熔点与凝固点(阅读课本83~84页相关内容)
    D
    E
    F
    G
    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右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跟踪练习】
    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2.在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质量增多   B.冰质量增多 C.水和冰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4.请你阅读课本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然后回答:固态酒精的熔点比固态汞的熔点 ,冰的熔点是 ,金属中熔点最高的是 。灯丝通常用 制成,这是因为这种金属 。我们能用铝锅来熔化铁吗? ,这是因为 。
    (值得注意的是,表格中这些物质的熔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的,由此可知熔点与外界条件有关。)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本节课的重要的方法——图象法。运用图像灵活形象的描述,可以方便的领会知识。

    五、达标检测
    1.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此种物质为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 ℃。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5.2008年南方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1)冰雪道路上,车辆应减速行驶,其原因是:汽车具有惯性,当路面有冰雪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会变小,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长。
    (2)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小亮同学产生疑问: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小亮同学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l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根据曲线图可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快/慢),并能在更
    (高/低)的温度熔化。(通过此题,我们会发现晶体的熔点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4.3 汽化和液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的作用;
    4.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二、课前检测
    1.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2.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3.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CD段表示的是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的是________,锡必须向外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汽化
    做一做:课本79页“想想做做”,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学点二】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进行实验:阅读课本86页的内容,参照图4.3-2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待水沸腾时,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还要注意观察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3.记录数据的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请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课本86页图4.3-3中)
    4.根据图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5.评估: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或者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跟踪练习】
    1.阅读课本87页“几种液体的沸点”及89页“科学世界”,会发现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2.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甲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甲甲







    (2)当水沸腾的时候,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学点三】蒸发
    1.做一做:(1)课本89页“想想做做”;
    (2)两只手都沾上水,其中一只手用电吹风吹,哪只手干的快一些?
    结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______热,
    2.加快蒸发的方法有:
    (1)_________ _ ,举例: ;
    (2)________________ ,举例: ;
    (3)_____________ ,举例: ;
    3.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是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跟踪练习】
    1.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
    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2.电风扇能加快人体表面的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加快,人就感觉到凉快。

    【学点四】液化
    1、 阅读课本90页了解液化的特点: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所以液化是一个_____热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本90页“STS:电冰箱”,了解电冰箱的构造及制冷原理。
    【跟踪练习】
    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2.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段时间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本节课的重要的方法——图象法。

    五、达标检测
    1.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的缘故。
    3.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右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
    6.夏天,冰棒从冰箱内刚拿出来,冰棒周围冒“白气”,“白气”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呢?


    §4.4 升华和凝华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2.能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碘的升华和凝华。 难点:理解升华凝华现象。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认识升华和凝华
    问题:冰吸热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为水蒸气,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呢?
    (请阅读课本92-93页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 ,此过程 热;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此过程 热。
    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小组交流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你找到的现象
    物态变化
    吸放热









    跟踪练习:
    1.为什么灯丝用久了会变细?灯泡用久内壁会发黑?

    2.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吗?

    小资料:
    我国古代的一些人,已经会利用升华和凝华的方法,来提纯一些化学药品,所谓的“炼丹”就是一个例子。具体的方法是:把天然的红色硫化汞放在炼丹鼎里煅烧,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分离出金属汞;汞又和硫磺化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硫化汞受热后升华,再凝华就成了结晶的硫化汞。这就是所谓的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学点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常见的水有三态: 、 和 ,请你对照下图说出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吸放热的关系。
    你知道雪霜雹雾露云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跟踪练习:
    请你说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过程:
    (1)铸工把铁水浇铸成铸件;
    (2)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冷库里冒出白气;
    (3)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 (4)冬天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5)固态碘,受热变成碘蒸气;(6)夏天早晨草叶上的露水;
    (7)夏天自来水管上出现水珠;(8)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9)初冬瓦上的霜;
    三、交流提升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我们一起来解决。

    四、当堂检测
    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3.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4.运输食品时,往往用干冰来给食品降温,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什么道理呢?

    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一些樟脑球碾成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选择并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的特点。
    3、知道物态变化产生的条件,能解释物态变化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温度计的使用。
    2、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识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探究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方式有两种 和 。
    二者的区别(关键词):①温度 ②部位 ③程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
    物态变

    温度计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测量原理:
    2、常用的温度计 、 、 。
    3、使用方法(关键词):①观察 ②放入 ③稳定 ④停留 ⑤平视

    (固→液)

    (液→气)

    (固→气)
    请从课本中找出一例:
    方式有两种 和 。
    请从课本中找出一例:


    (液→固)

    (液→气)

    (固→气)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是
    请从课本找出一例:

    请从课本找出一例: 。
    三、构建知识网络:


















    四、方法与技巧归纳
    本章以实验为基础,探讨了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学习中,应注意从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温度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些现象上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识规律。学会利用图像研究物理量变化规律,能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
    应注意:(1)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要注意熔化、凝固、沸腾的条件;(3)要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凝固、沸腾的图像;(4)利用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时,对液化气体的来源要认清;(5)在解释物态变化现象时,要找准初态和末态,判断属于哪类物态变化,并注意总结归律,利用所属的物态变化特征去解决问题。

    五、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1、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n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5
    71
    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12min全部熔化完毕。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两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2、如图1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① ;
    ② 。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图2)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3)小明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图像得出如下结论:
    a、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是:
    b、 ;
    c、 ;
    (4)请你简单描述一下水在沸腾时的现象:

    0
    2
    4
    6
    8
    10
    时间/min
    温度/℃
    90
    94
    98
    102
    (图1)
    (图2)








    六、当堂达标:
    1、如图是小明同学测量水温时的操作,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3、关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4、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5、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A
    B
    C
    D
    温度
    时间
    O
    温度
    时间
    O
    温度
    时间
    O
    温度
    时间
    O





    6、端午节,小李和小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更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即可,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理由是 。
    7、在炎热的夏季,烈日当头,走在市区的大街上,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城市绿化洒水车洒水过后,不但没有凉爽而是更加湿热。一阵风过后, 大地和空气清凉了,人也感到凉爽了。
    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和原理。



    七、拓展延伸
    (选做)如图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的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第四章 物态变化》达标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此过程是( )
    A.升华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3、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会变成水
    4、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上用火焰烤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成水珠使镜面变的不清楚,有利于看清病情
    5、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 )
    A.蒸发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 D.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熔化 B.夏天,湿衣服变干-----升华
    C.用久了灯泡中钨丝变细-----汽化 D.冬天,玻璃窗内壁上出现冰花-----凝固
    7、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8、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56
    48
    40
    温度/℃
    18时间/min
    B

    C

    D

    0

    6

    12

    A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9、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10、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1、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二、填空题
    1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设要制造测铅的熔点的温度计,应选 液体;测固态甲苯的熔点的温度计,应选 液体。



    物质
    温度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8.3
    -117
    -95
    328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13、人们通常选用金属钨制造灯丝,这是因为钨的 。气体打火机内用的是丁烷气体,这是用 的办法将丁烷变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对于高烧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法”,也就是向患者身上擦拭酒精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 。
    14、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读数 。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的中水蒸气含量(即空气的湿度)越 。
    15、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中,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1)
    (2)
    17、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空气湿度。
    18、在卫生间洗澡时,室内热气使玻璃镜面变的模糊不清,这是一种 现象,过一段时间后,镜面又变的清晰起来,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19、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42
    43
    45
    47
    48
    48
    48
    48
    49
    52
    55
    59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处于 态。第4min时该物质可能处于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用了 min。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在熔化时的特点是 。

    20、小刚同学刚做完了沸腾实验,将酒精灯撤掉后,紧接着又做了沸水的冷却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温度t/℃
    99
    70
    55
    45
    35
    30
    27
    24
    22
    22
    22
    22
    35
    0
    5
    10
    15
    20
    25
    30
    40
    45
    50
    55
    t/min
    10
    20
    90
    40
    30
    50
    60
    70
    80
    10030
    t/℃







    (1)在右图中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分析图象或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
    (3)冷却较长时间后,水温不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5.1 电荷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对摩擦起电实质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如右图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越大,这是为什么?动手做一做,写出原因。

    Ⅲ交流展示
    【学点一】电荷
    先独立完成下面的体验活动,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1.早晨起来你一定会梳头的吧?在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当你把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一些轻小的纸片时,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

    2.我们知道,“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重力的缘故,而当你将摩擦过的塑料棒(或尺)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你会发现水流将会________,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利用你手中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归纳:总结上面三题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一些物体被 后能够吸引 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4.参照课本98页图5.1-2所示的实验探究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下列的横线上。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的结论吧!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正电荷,把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 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5.认真阅读课本98页最后一自然段,参照图5.1-3所示实验进行探究,小组内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以下问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的仪器——验电器。
    (1)你能说出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吗?
    (2)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用验电器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总结上面的各种问题,我们可知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1.小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屑时,发现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马上又离开了。试解释看到的现象。

    2.你能说出几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说说看

    3.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则肯定不带电的小球是____;肯定带电的小球是____;不能确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____。




    B

    C

    D

    A

    C

    E

    F

    A












    4.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 С。
    【学点二】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
    请你阅读课本99页“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部分的内容,先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1.1897年,英国的科学家 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 ,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原子由 和 组成。
    2.最小电荷叫做 ,常用符号 表示,电量是 С。
    3.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为什么对外不显电性?
    跟踪练习:
    1.绸子和玻璃棒摩擦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带电,绸子不带电 B.玻璃棒和绸子都带正电,且两者电荷量相等
    C.玻璃棒带正电,绸子带负电,且两者电荷量相等
    D.玻璃棒所带正电的电荷量多于绸子所带负电的电荷量
    2.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B.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 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
    【学点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阅读课本100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 )
    A.原子核 B.自由电荷 C.正负电荷 D.质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B.导体中有多余的自由电荷,而绝缘体中没有多余的自由电荷
    C.空气始终是良好的绝缘体 D.绝缘体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3.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导体的有( )
    A.铅笔芯、铁丝、人体 B.海水、油、水银
    C.塑料尺、硬币、大地 D.碳棒、陶瓷、玻璃
    三、小结
    电荷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带 电的 和带 电的电子构成
    元电荷e= .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绝缘体
    两种电荷:
    电荷

    摩擦起电: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原理:

    作用:

    请完成本节课知识梳理。









    四、当堂达标
    1、将一个轻小的通草球A用丝线吊起来,为了确定它是否带电,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用验电器的金属球去接触A,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A球带电
    B.用一些碎纸屑去靠近A,若纸屑被吸引,则A球带电
    C.用另一个带电的小球B去靠近A,若互相推斥,则A球带电
    D.用另一个带电的小球B去靠近A,若互相吸引,则A球带电
    2、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3、关于导电和带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容易导电,也能够带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B.导体容易导电,也能够带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C.导体容易导电,但不能带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D.导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绝缘体容易导电,也能够带电
    4、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越梳越蓬松,这里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1) ;(2) 。
    P1 P2 P3
    A
    5、小明在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图所示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小球,B为用绝缘丝线悬挂的带电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挂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5.2 电流和电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条件,明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知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能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来认识电路的构成;通过实验体验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3.认识常用元件的符号,并会根据连接的简单实物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能通过实验初步的体验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学习重点:认识电流、电路组成,会画电路图
    学习难点:按要求画电路图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电流
    探究活动:在你的实验桌上提供了一节干电池、带灯座的小灯泡、开关、和几根导线,请同学们两人一个实验小组进行分组实验,要求:让一个小灯泡发光,且能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发光和熄灭。
    请思考:小灯泡发光了,是因为电流流过了小灯泡。你知道此时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你阅读课本101页“电流”部分的内容,先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1.关于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下列哪些认识是正确的( )
    A.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B.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C.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
    D.物理学中把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在电路中,电池的正极用“ ”表示,负极用“ ”表示。(友情提示:电池有正、负之分,凸出的铜帽是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是电池的负极。)
    3.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的 流出,经过 等流入电源的 。
    跟踪练习:
    1.用箭头标出下边实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





    2.关于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里通常使用的是干电池   B.干电池有正、负极,而蓄电池里不分正负极   
    C.电源就是电池    D.手电筒里用的是干电池
    3.如右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导体A和一个带负电的导体B用
    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杆连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
    电流的方向是从导体 到导体 。
    选做题:请你提出一种方法,判断一个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它的哪端流入,哪端流出;然后设计一个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的小仪器,用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或者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学点二】电路的构成
    请你阅读课本102页“电路的构成”,先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提出有疑问的问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一)请仔细观察你刚才所连接的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写出各元件名称及其作用。
    1.用 把 、 、 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
    2. (应注意的问题)连接电路的良好习惯是:
    (1)按照一定的___________连接电路。
    (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当始终_________,经检查无误后才_________开关。
    3.①干电池被称为 ,你知道的电源还有 ;
    ②小灯泡被称为 ,你家中的用电器还有 ,
    它们是 的装置;
    ③开关:你知道的开关 开关的作用: ;
    ④导线:你知道的导线还有 ,它能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跟踪练习:
    1.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① ;② 。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物理含义是( )
    A.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B.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
    C.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D.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3.下图画的是一位同学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电动机能转吗?请说出理由。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做一做:
    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像这样“处处连通”的电路——通路;
    ②断开开关小灯泡不发光了,像这样“在某处断开”的电路——开路;
    请思考: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开关断开吗?用你桌上的实验电路体验还有哪些情况也能造成开路?将你体验的结果归纳总结: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还可能是:

    短路——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短路时的危害有:
    __ 。

    跟踪练习:
    1.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战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纤维状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导体);石墨丝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电厂停电。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  )
    A.炸塌厂房 B.炸毁发电机 C.使设备短路 D.切断输电线
    2.如右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S1闭合,S2断开时,灯都不会亮
    B.S1断开,S2闭合时,电源被短路,有可能被烧坏
    C.S1 、S2都闭合时,灯都不亮 D.S1 、S2都闭合时,灯都会亮
    【学点三】电路图
    请你阅读课本103页“电路图”,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提出有疑问的问题。
    1.为了更清晰的表示电路的组成,我们引入了电路图的概念,请你将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图形符号对应填空。
    (1)开关: (2)干电池 、电池组: (3)灯泡:
    (4)电动机: (5)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6)闭合的开关:
    2.请画出下面实物连接图的电路图。





    跟踪练习:
    1.右上图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观察它的结构:在手电筒的电路中, 是电源, 是开关, 是它的用电器, 是它的导线。按下按钮时,电路是怎样接通的?画出它的电路图。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哪条措施是必要的( )
    A.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B.开关应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   
    C.一定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次逐个连接元件   
    D.一定要从电源负极出发,顺自由电子的实际定向运动顺次逐个连接元件
    3.请按照电路图甲把图乙中的实物元件用铅笔线连接起来组成电路。
    图甲
    图乙
    图丙







    选做题:请画出图丙的电路图。


    三、小结:
    请完成本节课知识梳理。
    电流和电路
    组成:由 四部分组成
    三种状态:通路、 、
    电路图:用规定的 表示 的图。
    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
    电流:把 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 ;②电路是 的。









    四、当堂达标
    1.打开手电筒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并不发光,请参照示例猜想两种可能使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并简单写出验证你猜想的方法。
    示例:原因:可能电池用久了;验证方法:换上新电池
    ①原因: ;验证方法: ;
    ②原因: ;验证方法: ;
    2.右图是电视机显像管的示意图,在显像管的内部,由阴极K发出的电子,在阳极高压的作用下,高速射向荧光屏S,使荧光屏发光。请问在显像管内部,电流的方向是 。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灯L1 ,灯L2
    (填“发光”“不发光”),电路存在的错误是 。

    4.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电流按图示的方向流动,
    请在图中填入电源和灯泡。

    图12—2—8


    选做题:
    5.如右图所示,现有一个电池组、两个开关和两盏电灯,请你连接好下面的实物电路图,使S1闭合时L1亮,S2闭合时L2亮。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5.3 串联和并联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电路连接实验认识到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2.能连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能正确区分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串联和并联
    1、做一做:
    桌面上有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导线若干,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连接方法?请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并画出你所连接电路的电路图,并分析比较所连接的这几个电路有哪些不同之处。


    2、阅读课本106页的相关内容,并分析比较刚才所连接的电路。可以得出:
    用电器 连入电路,说明用电器是串联的。
    用电器 连入电路,说明用电器是并联的。
    3、实验探究:
    在刚才所连接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若去掉其中的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发光情况将会怎样?并观察开关的控制情况。请各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⑴思考课本108页“想想议议”,在课本106页图5.3-1、5.3-2的电路图中画出电路闭合时电流的方向。
    ⑵请你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有哪些特征?
    串联电路的特征:
    并联电路的特征:
    ⑶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阅读课本107页,了解生活中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跟踪练习:
    1.请说出实际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串联的,哪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并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电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使L1、L2串联起来,则应闭合开关   ;
    ⑵若使L1、L2并联起来,则应闭合开关   ;
    ⑶若只有S3闭合,则电路中灯   不亮;
    ⑷若闭合开关S1、S2,则电路中灯   亮。
    选做题: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学点二】电路的连接及电路图的画法
    ⑴将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导线若干连接成电路,使开关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请先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请你归纳: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要注意哪些问题?

    跟踪练习:
    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不许交叉)






    2、小翔在研究串联电路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两灯都不亮。老师借助一根导线来帮他检查故障,当把这根导线两端分别接在a、b两点时(如图乙),两灯仍不发光,接在a、c两点时(如图丙),灯L1发光,L2不发光。则可能的故障是(  )
    A.L1断路 B.L1短路
    C.L2短路 D.L2断路 



    3、请阅读课本108页“生物电”部分内容,就会知道生物电是来源于 的电流。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我们一起来解决。


    四、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的电路属于串联的是(  ),属于并联的是(  )

    2、下面是小强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连接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是工作,有时只有电动机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3、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


    4、如图是理发用吹风机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选择开关可分别在“A、B”间、“B、C”间、“C、D”间三个位置与触点接触,当选择开关在   位置时,吹风机送热风;当选择开关在   位置时,吹风机送冷风。

    5.右图中是一个简化的电冰箱电路图,学习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知识,你能看懂这个电路图吗?其中M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泡,电路图中的灯泡L与电动机M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和判断方法。
    你的猜想:                       
    判断的方法:                      







    §5.4 电流的强弱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了解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电流的各种单位间的换算。
    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会在电流表上读数。
    学习重点: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怎样连接电流表;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学习难点:怎样连接电流表。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请你阅读课本110页“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部分的内容,先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
    1.电流是表示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2.比安培小的单位有 和 ,符号分别是 和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A= A 1µA= A
    3.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流值:
    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 µA;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 mA;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 mA;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 A;
    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 A;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 A;雷电的电流可达 A。
    跟踪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⑴45A= mA= µA
    ⑵800µA= mA= A
    2.如图所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1A




    3.一只普通家用白炽电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约为( )
    A.200A   B.20A   C.0.2A   D.20mA


    【学点二】怎样连接电流表
    请你先独立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提出有疑问的问题。
    ⑴请阅读课本111页的内容,你可以归纳出电流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以下问题你可以先进行猜想,然后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电流表在连入电路时,与用电器并联,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⑶如果电流表在连入电路时,正负接线柱接反,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⑷如果电流表在连入电路时选择的量程偏小,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⑸如果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
    (注意:第5步不可操作,以免损坏电流表。)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其中电路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a、b、c、d为电路中的四个接线点,若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则电流表的M、N接线柱与电路中的各接线点的连接关系为(  )
    A. M接a,N接b  B. M接c,N接d 
    C. M接b,N接c  D. M接a,N接d

    选做题:
    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至少画了两条导线,忘了标出电灯L1、L2,请你补上两条导线和标出电灯L1、L2,要求用电流表测量通过L2的电流;并画出补上导线后的完整电路图。





    【学点三】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请先阅读课本112页的内容,并对照电流表实物,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组内交流。
    ⑴若选0~0.6A的量程,则每一大格表示 A,每一小格表示 A;若选0~3A的量程,则每一大格表示 A,每一小格表示 A。
    ⑵测量电流时,如果电流表的指针没有正好指在某个刻度线上,应该怎样读数?

    ⑶在不清楚电流强弱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量程?请说出你的方法。

    ⑷请你动手做一做:桌面上准备了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两个小灯泡,请将两个小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一只小灯泡的电流。先画出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跟踪练习:
    读出图中电流表的示数,甲表示数是   A,乙表的示数是   A。






    选做题:
    在实验室,鲁慧中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
    A. 0~0.6A   B. 0~1A
    C. 0~2A    D. 0~3A

    三、小结
    请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梳理:
    单位及换算: .
    .
    .
    电流 使用 .
    (符号 ) 用 测量 .
    选0~0.6A,一大格表示 ;一小格表示
    读数  选0~3A,一大格表示 ;一小格表示


    四、达标检测
    1.用电流表测某一电路中的电流时,如选用0-0.6A的量程,测得的电流为0.48A,若选用0-3A量程时,测得的电流是0.5A,则该电路中的电流是(  )
    A. 0.48A B. 0.5A C. 0.49A D.0.52A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  )
    A.通过灯L1的电流     B.通过灯L2的电流
    C.通过灯L1、L2的电流之和 D.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

    3.按照图中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中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已知干路中电流约为1.2A,支路中电流约为0.5A。







    4.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时,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线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同学的问题:                   。
    乙同学的问题:                   。
    丙同学的问题:                   。




    §5.5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能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3.切身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前小测
    (小组同学互相提问)
    1.什么是串并联电路;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在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中,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你猜想这三处的电流大小是怎样的?
    ●我的猜想: 。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113页~115页)
    1.实验器材: 。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1



    2



    3



    4.实验步骤(组内进行交流)
    ●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一步是实际操作,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如实记录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分析和论证:(思考: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
    实验评估:
    请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思考:
    ①实验设计中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妥善之处呢?
    ②操作中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故障呢?
    (提示: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③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呢?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我的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 ”既要改正自己的不足又要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跟踪练习:

    小明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连接了如图电路。闭合开关后,测出甲、乙、丙三处的电流,则这三处的电流大小关系是( )
    A.甲处最大 B.乙处最大 C.丙处最大 D.一样大



    【学点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在右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你猜想这三处的电流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和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有什么不同呢?
    ●我的猜想: 。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116页~117页)
    1.实验器材: 。
    2.实验电路图(可参考串联电路的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1



    2



    3




    4.实验步骤(组内进行交流):
    ●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和论证:(思考: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
    实验评估:
    请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思考:
    ①实验设计中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妥善之处呢?
    ②操作中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故障呢?
    (提示: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③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呢?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跟踪练习:
    在方框中画出灯泡L1和灯泡L2并联,电流表测灯泡L1电流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四、达标检测
    1.在右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L1电流为0.7A
    B.过L1电流为1.2A
    C.过L2电流为1.2A D.过L2电流为2.5A
    2.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图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










    (1)电流表A2的读数是:      。
    (2)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




    (3)连接实物电路后,两灯泡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
    方法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法是否可行
    方法1
    把其中一灯泡从灯座中取下
    另一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方法2
    把任意一根导线断开
    两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选做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能发光,过了一会儿,L1灯熄灭,但L2仍在发光,经检查L1灯丝被烧断了。对前后二种不同情况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1表示数减小,A2表示数不变
    B. A1、A2表示数均不变
    C. A1表示数减小,A2表示数增大
    D. A1、A2表示数均增大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能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表的使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重点:实验探究电流表的使用、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路图的设计
    三、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电荷:自然界存在 种电荷
    提供电能
    消耗电能
    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输送电能
    电 路
    控制电路通断

    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

    记住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
    电路图
    会设计、会连接简单的电路图
    方向: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 ;(2)电路要
    电流强弱:电流符号 ;电流单位 及其换算
    外形(注意观察表盘和接线柱)
    测量电流的仪表电 流
    ( ) 量程和最小刻度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串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特点:
    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提出问题 — —
    — 进行实验 — — 交流 —
    研究方法回顾:
    1、类比法: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如本章的:
    2、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本章在学习电流时,对通过导体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 )来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
    四、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利用电源、开关(3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以及身边的铅笔、橡皮、小刀等物品可以进行很多的电学实验。请你选择器材尽可能的设计出研究本章的物理规律或现象的实验。
    (1)实验研究的问题:
    (2)实验所需的器材:
    (3)实验步骤和分析(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电路图或数据处理等)


    五、考点训练、巩固强化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是螺丝口灯泡和灯头的实物图。在组成它们的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有____;属于导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某校学生在布置迎元旦联欢晚会会场上的一个情景,小莉同学将插头插入插座中,小彩灯发出了美丽的彩光,同学们高兴极了。可就在晚会快要开始时,小彩灯全部熄灭了,在场的物理老师很快查出故障,是这串小彩灯中的某一个灯丝烧断。如果要你将这个烧坏的小灯泡查出来,你会怎样查?简要写出你的方法。


    3、根据本章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试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2)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b)(c)两图读得,则电灯L1中的电流是( )
    A. 0.8A  B. 0.16A  C. 0.52A  D. 1.28A

    六、当堂达标
    1、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1A
    2、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越梳越蓬松,这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右图为电工常用的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其中,钳把包了一层胶皮是为了___________.

    4、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b)所示,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 ___A,10s内通过灯L1的电量为 ___ C。
    4题图
    5题图





    5、野营时,小红携带的手电筒不发光了,请你帮助找出原因。
    (1)请根据图中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将电路图补画完整。
    (2)写出手电筒不发光的三种可能原因。
    ① ; ② ;
    ③ .
    6、如图所示电路,
    (1)闭合开关后电路将_______ (填"通路"、"断路"、"短路");
    (2)去掉导线a后,电路是____联电路;
    (3)改变a、b、c三根导线中一根的接法,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先在原导线上打"×",后才更改接法)




    课外延伸(探究实验拓展):
    1、小丽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她想用汽车上的蓄电池和照明灯泡自制一个洗印黑白照片用的小型曝光箱。按要求曝光箱内应有两只灯泡,其中一只涂成红色,曝光箱外有两只开关,当闭合开关S1时,只有红灯L1发光,这时可在红灯照明下调整底片和相纸的位置,调好后闭合S2,则L1和L2均正常发光,从而使相纸感光。为了防止在放好相纸之前,由于操作失误而使L2发光,电路设计要求在S1闭合前,接通S2时L2并不发光。根据上述要求,请画出曝光箱内部的电路图,并将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成相应的工作电路。






    2、王刚同学想检查一根旧导线是否折断,他手中只有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段好的导线,请你帮他想想办法。画出电路图)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达标检测题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从水龙头中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路上的路灯看上去是排成一串串的,所以它们的连接方法是串联
    B.几个灯泡接入电路中,只要有一个灯泡不发光,则其他几个灯泡也一定不发光
    C.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接一开关就能控制所有支路上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D.小彩灯接成一串,通电后发光,拿掉一只灯泡其余均同时熄灭,这些灯泡是并联的
    3、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能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 )



    K1
    L3
    K2
    L1

    L2
    4、如图所示,当开关K1 K2都闭合时,电路中( )
    A.三灯并联,且都亮
    B.三灯串联,且都亮
    C.L1L2并联后与L3串联,三灯都亮
    D.L1L2并联,L3被短路,只有L1 L2亮
    5、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对此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
    A.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B.L1与L2属于并联
    C.开关S能控制整个电路
    D.如果用导线将L1两端直接连起来,则L1发光L2发光,

    6、家中的电灯、插座、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之间的连接方法( )
    A.都是串联的 B.有并联,也有串联的  
    C.都是并联的   D.都不对
    7、将几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一个小灯泡不亮.这个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 )
    A.电路中某处发生了开路     B.开关接触不良
    C.此灯泡两端发生了短路     D.此灯泡已烧坏
    8、如图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负电,则( )
    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
    C.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 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9、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发电厂进行轰炸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电厂停电.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 )
    A.炸塌厂房   B.炸毁发电机  C.使设备短路   D.切断输电线
    10、有一个看不见内部情况的盒子,盒上有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线在盒内。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发亮,断开开关,两个灯泡都熄灭。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小玲为了判断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把其中一个灯泡拆下,闭合开关,观察另一个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另一个灯还亮,则原来两灯是并联 B.如另一个灯还亮,则原来两灯是串联
      C.如另一个灯不亮,则原来两灯是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2、永刚同学家中有洗衣机一台,工作电流为1.2 A;电冰箱一台,工作电流为1.2 A;日光灯5盏,工作电流均为180 mA;电视机一台,工作电流为500 mA;电磁炉一个,工作电流为4 A。他家的进户保险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 A,他家的这些用电器_________同时使用(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了解冰箱内压缩机和灯泡连接情况的过程中,打开或关闭冰箱门
    后,根据看到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断定压缩机和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

    14、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 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 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提出这样的问题:a、b、c三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    。
    小明先后把电流表接到a、b、c三处,测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A
    b点的电流Ib/A
    c点的电流Ic/A
    第一次
    0.5
    0.5
    0.5
    第二次
    0.4
    0.4
    0.4

    (1)请你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两灯泡的亮度不同,甲灯比乙灯亮,于是
    小明对上述结论心存疑惑。你认为灯泡的亮暗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吗?     。请你说出判断的理论依据:                         。

    三、实验题
    16、小宇连接好了一个电路,如图所示。但是小丽认为此电路有缺点,因为没法只让L2
    亮,而L1不亮。小丽想将此电路改为由S1、S2分别控制L1、L2的并联电路,应该如何改?
    请你帮她想个解决的办法,要求改动的导线不超过两条。请在图上改动,先在需改动的导
    线上画“×”,然后再画出改动后的导线,并画出改后的电路图。







    20、如图是表示某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若要测L2支路的电流,请用笔画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在原图上修改)













    相关学案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2: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91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本册综合学案,共9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生成,新知探究,达标检测,巩固提升,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复习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共75页。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1: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81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1: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81页),共81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