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节选)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节选)课后复习题,共6页。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而长篇小说的标志就是长度和密度。
长篇小说的长度,是指小说的篇幅。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但是,把小说写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丘壑、大山脉、大气象、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这些都是长篇胸怀的内涵。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对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正确思想,所谓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B.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
C.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就在于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D.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长篇小说,是因为小说能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画线句语病有:一是“之所以……”和“……的原因”杂糅;二是“塑造”和“社会生活”不搭配。A.“……的原因”和“是因为……”句式杂糅。B.搭配不当,“塑造”和“社会生活”不搭配,应在“社会”前加“反映”。C.“之所以……”和“……的原因”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3分)( )
A.引用、排比、比喻
B.比喻、对偶、排比
C.排比、引用、借代
D.比喻、引用、顶真
【答案】A 【解析】“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即便是羊羔……也有恶念头”等内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段没有使用对偶、借代、顶真的修辞手法。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答案】①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 ②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此书写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_____于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__________,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为基础,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________的用语和________的阐述,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缘起 另起炉灶 顺其自然 深入浅出
B.缘由 重起炉灶 通俗自然 隐晦曲折
C.缘起 重起炉灶 通俗自然 深入浅出
D.缘由 另起炉灶 顺其自然 隐晦曲折
【答案】C 【解析】缘起:事情的起因;叙述故事起因的文字。缘由: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文中讲的是作者写《乡土中国》的起因,“缘起”更为恰当,同时“缘由”不能与后文搭配,排除B、D。重起炉灶: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费孝通先生最初参考美国教材,上过几轮后,发现不适用,于是结合自己的社会调查重新开始,“重起炉灶”更为恰当,排除A。顺其自然: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通俗自然: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此处形容著作的语言,选用“通俗自然”。隐晦曲折: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根据后文的“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选用“深入浅出”。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3分)
【答案】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或“以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为基础”),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玩偶之家(节选)
[挪威]易卜生
柯洛克斯泰:我身上带着一封给你丈夫的信。
娜 拉:信里把这事完全告诉他了?
柯洛克斯泰:信里把情节尽量说得轻。
娜 拉:别让他看那封信,快把信撕了!我好歹给你去弄钱。
柯洛克斯泰:对不起,海尔茂太太,我记得我说过——
娜 拉:喔,我不是说我欠你的那笔债。我要你告诉我,你想问我丈夫要多少钱,我去想法子凑出来。
柯洛克斯泰:我一个钱都不想跟你丈夫要。
娜 拉:那么你想要什么?
柯洛克斯泰:告诉你吧。我想恢复我的社会地位。我想往上爬,你丈夫一定得给我帮忙。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我一件坏事都没干。虽然日子苦得很,可是我耐着性子一步步往上爬。现在我又被人一脚踢下来了,要是人家可怜我,只把原来的位置还给我,我决不干休。我告诉你,我想往上爬。我一定要回到银行里去,位置要比从前高。你丈夫必须给我添个新位置——
娜 拉:他决不会答应。
柯洛克斯泰:他会答应。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不敢不答应,等我做了你丈夫的同事,你瞧着吧。用不了一年工夫,我就是经理离不开的一个好帮手。那时候,合资股份银行真正的经理是厄尔·柯洛克斯泰,不是托伐·海尔茂。
娜 拉:不会有这种事。
柯洛克斯泰:你是不是会——
娜 拉:现在我有胆量了。
柯洛克斯泰:喔,你别打算吓唬我!像你这么个娇生惯养的女人——
娜 拉:你瞧着吧!你瞧着吧!
柯洛克斯泰:是不是躺在冰底下?躺在冰凉漆黑的深水里?明年春天开冻的时候漂到水面上,头发也没有了,丑得叫人不认识——
娜 拉:你别打算吓唬我。
柯洛克斯泰:你也吓唬不了我。海尔茂太太,没人会干这种傻事情。再说,干了又有什么用?到那时候你丈夫还是在我手心里。
娜 拉:以后还是在你手心里?将来我不在的时候——
柯洛克斯泰:你忘了,你的名誉也在我手心里。(娜拉站着不作声,两眼瞧着他)现在我已经通知你了。别干傻事情。海尔茂一接到我的信,我想他就会答复我。你要记着,逼着我重新走上邪路的正是你丈夫,这件事我决不饶他。海尔茂太太,再见吧。
(他从门厅里出去。娜拉赶紧跑到门口,把门拉开一点,仔细听)
娜 拉:他走了。他没把信扔在信箱里。喔,这是不会有的事,(把门慢慢拉开)怎么啦?他站着不走,他不下楼?难道他改变了主意?难道他——(听见一封信扔到信箱里。柯洛克斯泰下楼的脚步声渐渐地远了,娜拉低低叫了一声苦,跑到小桌子旁边,半晌不作声)信扔在信箱里了!(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厅门口)信在里头了!托伐,托伐,现在咱们完了!
(林丹太太拿着衣服从左边进来)
林丹太太:衣服都弄好了。咱们试一试,好不好?
娜 拉:(声音低哑)你过来,克里斯蒂纳。
林丹太太:(把衣服扔在沙发上)什么事?我看你好像心里很乱。
娜 拉:你过来,你看见那封信没有?瞧,从信箱玻璃往里看。
林丹太太:不错,我看见了。
娜 拉:那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
林丹太太:借钱给你的就是柯洛克斯泰吗?
娜 拉:是,现在托伐都要知道了。
林丹太太:娜拉,我告诉你,他知道了对于你们俩都有好处。
娜 拉:你还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底细呢。我签过一个假名字——
林丹太太:什么!
娜 拉:克里斯蒂纳,听我说下去。将来你要给我作证——
林丹太太:怎么作证?要我证明什么事?
娜 拉:要是我精神错乱了——这事很容易发生——
林丹太太:娜拉!
娜 拉:或是我出了什么别的事,到时候我不能在这儿——
林丹太太:娜拉,娜拉,你真是精神错乱了!
娜 拉:将来要是有人要把全部责任、全部罪名拉到他自己身上去——
林丹太太:是,是,可是你怎么想到?
娜 拉:那时候你要给我作证,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克里斯蒂纳。我的精神一点儿都没错乱,我自己说的话自己都明白。那件事是我一个人做的,别人完全不知道。你记着。
林丹太太:我一定记着。可是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话。
娜 拉:喔。你怎么会明白?那是一桩还没发生的奇迹。
林丹太太:奇迹?
娜 拉:不错,是个奇迹,克里斯蒂纳,可是非常可怕,千万别让它发生。
林丹太太:我马上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这件事。
(节选自易卜生《玩偶之家》第二幕)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快把信撕了”中的“快”字表现出娜拉此时心情的急切,同时暗示信中所述之事对娜拉与海尔茂家庭安定的重要性。
B.柯洛克斯泰台词中出现的多处破折号大都表示话语中断,是娜拉急于表达所致,反映出娜拉要极力摆脱被要挟的困境。
C.“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不敢不答应”,既流露出柯洛克斯泰对目的达成的自信,又侧面表现出海尔茂胆小怯懦的特点。
D.“把衣服扔在沙发上”,看似是一个随意的动作,实则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表现了林丹太太对娜拉真切的关心。
【答案】C 【解析】“表现出海尔茂胆小怯懦的特点”无中生有,原文中“我知道他的脾气……答复我”等,大多为柯洛克斯泰的猜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中用“回溯”的手法,即通过柯洛克斯泰的追述交代出他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使全剧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强烈。
B.选文将柯洛克斯泰与娜拉作对比,彰显出狡猾、冷酷与单纯、正直的人性差异,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丰富了戏剧主题。
C.柯洛克斯泰要挟娜拉这一情节,引出下文娜拉对林丹太太的托付,并触发后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情节设计巧妙。
D.选文中人物的台词多用口语,通俗易懂,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诗化台词风格迥异,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体验。
【答案】B 【解析】“将柯洛克斯泰与娜拉作对比”错,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两人的对话串联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态度都很强硬,没有表现出两人的对比。
8.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娜拉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①听说柯洛克斯泰要把信给海尔茂,娜拉因怕借款之事败露而担忧。②柯洛克斯泰要损害海尔茂的利益,娜拉因维护丈夫而变得勇敢、坚定。③柯洛克斯泰投信之后,娜拉开始为丈夫会承担一切罪责而担心恐慌。(意思对即可)
9.戏剧《玩偶之家》以娜拉的出走为结局,请简要分析选文为娜拉的出走做了哪些铺垫。(6分)
【答案】①受到威胁时娜拉表现得勇敢有担当,说明她内心坚定、有主见,为出走做了性格铺垫。②娜拉深爱丈夫,准备为丈夫牺牲自己,付出一切,与后文海尔茂对她的态度形成对比,为其出走做了情感铺垫。③娜拉深信丈夫会主动承担全部的责任和罪名,而后文海尔茂的表现让她希望落空,为其出走做了心理铺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2 玩偶之家(节选)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