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课时学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章末整合.docx
    • 第一节 流水地貌.docx
    •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
    • 第二节 风成地貌.docx
    章末整合第1页
    章末整合第2页
    章末整合第3页
    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1页
    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2页
    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3页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1页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2页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3页
    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1页
    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2页
    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3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课时学案,文件包含章末整合docx、第一节流水地貌docx、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第二节风成地貌docx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章末整合




                      
    1.(2019·全国Ⅱ卷,9~1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回答(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土壤次生盐渍化
    思路点拨: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挟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对。第(2)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第(3)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堆积,使周边地区可能出现土地沙化,C对。
    答案:(1)B (2)C (3)C 
    2.(2018·全国Ⅰ卷,6~8)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回答(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思路点拨: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堆积,故A项正确。第(2)题,河流堆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堆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堆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堆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A项正确。第(3)题,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并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D项正确。
    答案:(1)A (2)A (3)D 

                      
    敦煌鸣沙山与月牙泉
      地处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省敦煌市,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艺术,还有一处奇异的沙山与美妙的泉水共存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鸣沙山与月牙泉。
    自然界的水泉多若繁星,然而沙山与美泉共存的情形是不多见的。在沙山包围之中之所以会出现月牙泉,是因为疏勒河水从地下渗流到此地,在良好的隔水层上,形成了丰富的含水层。在这种情况下,含水层一旦出现裂缝,水就会由于压力的作用向上涌,这就是裂隙泉。而鸣沙山脚下正有这样的一道裂隙,于是地下水涌出,形成美丽的月牙泉。
    月牙泉北、西、南三面皆山,只有东面是风口。当风从东面吹来时,受到高大的沙山阻挡,气流只能在山中旋转上升,把山下的细沙带到了山顶,并与山外吹来的风平衡,使得山顶的沙不可能被风吹到山下,失去了形成流沙的条件。所以,月牙泉能历经几千年而未被沙埋没,形成了沙与泉共存这一奇景。
    第二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字形河谷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V字形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
    A.入海口段 B.下游河段
    C.上游河段 D.中游河段
    2.作用于V字形河谷的力主要是流水的(  )
    A.下蚀和溯源侵蚀 B.侧蚀和堆积
    C.堆积和溯源侵蚀 D.下蚀和堆积
    解析:1.C 2.A 第1题,在河流入海口段发育的河流地貌往往是河口三角洲,A错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B、D错误。在河流上游河段,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发育V字形河谷,C正确。第2题,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字形。A正确。
      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回答3~4题。

    3.“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
    4.下列与“蜂巢”地貌所属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

    解析:3.B 4.A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蜂巢”为裸露的岩石表现出千疮百孔的景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岩石呈现出千疮百孔的形态,B正确;岩石的这种形态与河流侵蚀、冰川侵蚀等关系不大,排除A、C;波浪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湖、海边,D错误。故选B。第4题, “蜂巢”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景观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正确;B景观为冲(洪)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B错误;C景观为“象鼻山”,属于流水侵蚀地貌,C错误;D景观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A。
      “碛”表示沙、石等搬运颗粒物。下面为某外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该外力作用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6.对该外力作用的沉积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描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较集中 温度 B.沉积较集中 速度
    C.沉积较分散 地形 D.沉积较分散 地质
    解析:5.C 6.A 第5题,在流水的搬运途中,由于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比重等的差异,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流水沉积作用有明显的分选性,B错误。风的沉积发生在大气介质中,是纯机械的沉积作用。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形成沙丘,A错误。海浪沉积也具有较好分选性,D错误。冰川向雪线以下流动,并不是无休止的;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冰川逐渐消融,冰运物也就随之堆积,所以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积的主要原因。冰川沉积杂乱无章,不具有分选性;图中的堆积物杂乱无章,物质颗粒大小不均表明不具有分选性,属于冰川堆积作用产物,C正确。第6题,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冰川逐渐消融,冰运物也就随之堆积,所以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积的主要原因,与地形、速度、地质关系小;冰川搬运力随其消融而逐渐减弱时,冰运物便逐渐堆积下来。向下流动的冰川,当其能量逐渐减弱,流动变慢,最后在冰川末端停滞,因此沉积物分布较为集中,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由红色砂砾岩组成 B.②地势起伏很大
    C.③所在地四季分明 D.④为风成地貌
    解析:7.B 8.A 第7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广东丹霞山位于湿润地区,海南“南天一柱”是海岸侵蚀地貌,云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地貌,均不在干旱地区,①③④错误;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②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图①广东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组成,具有成层性,A正确;图②地势较平坦,B错误;图③海南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高,季节不分明,C错误;图④云南石林为喀斯特地貌,D错误。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9~11题。

    9.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0.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11.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解析:9.D 10.D 11.C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丘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第10题,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第11题,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慢,大气降水不会显著增加。
    12.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侵蚀、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D.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解析:B 据图中景观可知,第一幅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二幅图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第三幅图为高海拔地区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第四幅图海边的沙滩应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回答13~14题。

    13.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4.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13.A 14.D 第13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形成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第14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下图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中地貌(  )
    A.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C.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
    D.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
    16.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  )
    A.气候异常,降水增多 B.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
    C.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 D.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解析:15.C 16.D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因流水作用形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第16题,据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18.据材料分析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解析:17.C 18.A 第17题,读图可知,Ⅲ岩层最先遭受侵蚀,说明Ⅲ岩层岩性最松软。第18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从崖壁陡峭状态来看,此处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剖面,甲、乙、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面,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经测定甲、乙、丙三个平坦面形成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基本一致。据此回答19~20题。

    19.甲、乙、丙三个平坦面上堆积物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四个平坦面的形成,河床位置自东南向西北移动
    B.每一个平坦面的形成过程中,地壳都呈间歇性上升
    C.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丁
    D.乙平坦面形成时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解析:19.D 20.B 第19题,对应甲、乙、丙三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一般堆积物颗粒直径的大小与河流流速、流量相关,流速、流量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河流流速、流量跟地势起伏落差以及降水季节变化有关,但根据材料和图无法确定。D正确。第20题,图示河流位于我国,指向标指向东南方,说明河流河床的西北侧较陡,说明西北侧侵蚀严重,东南侧堆积,河床不断向西北移动,A正确;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结果;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当地壳平稳时,堆积作用为主,形成阶地。4个平坦面,说明河流所在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但每个平坦面的形成过程中,是河流堆积,B错误;丁位于丰水期水位之下,说明丰水期河水仅能淹没丁,因此堆积物还会继续在此沉积,丁的面积仍在扩大,C正确;图中显示乙平坦面厚度最大,三个平坦面形成所经历的时间长度一致,说明乙形成时期(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大,流速最快,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最强,水土流失最严重,D正确。故选B。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 B.孤峰
    C.残丘 D.洼地
    22.关于溶洞中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
    B.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
    C.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
    D.其形态呈柱状
    解析:21.A 22.A 第21题,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沟、峰林、洼地等,图中①地貌为峰林,A正确。第22题,石钟乳由溶洞的洞顶自上而下碳酸钙沉积逐渐增长,洞底的碳酸钙沉积则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A正确。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回答23~25题。

    2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
    B.流水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
    D.流水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
    2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25.如果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23.D 24.A 25.B 第23题,a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三角洲是涨潮时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4题,下层为陆地表面沼泽沉积,向上为潟湖沉积、沙坝沉积,说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是上升的。第25题,若海平面显著下降,将使潟湖不再受外海涨潮时的海水入侵,陆地淡水不断注入,导致其盐度逐渐降低。
      下左图是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嘉峪关市社会实践时拍摄的照片(拍摄时间5月16日17时),下右图是拍摄地附近的遥感图像。读图,回答26~27题。

    26.当地的地貌特点是(  )
    A.平坦开阔 B.山河相间
    C.奇峰林立 D.冰川广布
    27.与拍摄点所在地区地貌特点的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有(  )
    ①冰川侵蚀 ②风力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堆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26.A 27.D 第26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祁连山北侧,应为祁连山河流的冲积扇地区,该地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欠发育,由于纬度及海拔均不是太高,不会有冰川分布。第2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拍摄地点位于河流冲积扇上,是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地形,由于位于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风力侵蚀强烈,没有冰川活动。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 28~29题。

    28.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②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③地表森林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29.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地震活动频繁
    C.气温高 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28.C 29.A 第28题,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第29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8月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6—8月为我国的夏季,降水量大,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30.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D 沙山是指巨型沙丘,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在迎风坡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坡度较和缓,背风坡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坡度较陡。读图可知,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缓,是迎风坡,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杭州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观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新学期开展交流活动。下面是其中四名同学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

    (1)甲同学研学回来说道:“这次我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该同学拍摄的是   图,该地貌的名称是   ,该同学可以从   、   等角度向其他同学介绍该地貌景观特征。(4分) 
    (2)乙同学的研学活动是在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   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是      。(2分) 
    (3)丙同学拍摄的图③表现出的地貌景观特点是         ,与该地貌形成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有  和    。(3分) 
    (4)丁同学将四幅景观照片进行地貌分类,他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可能是                。(1分) 
    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显示,该中学研学旅行安排在暑假,甲同学研学回来说道:“这次我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该同学极有可能在大陆性很强的沙漠地区,该同学拍摄的应是①图,根据图片中该地貌的形态判断,该地貌为沙丘。该同学可以从坡度、形态、颗粒物状况等角度向其他同学介绍该地貌景观特征。第(2)题,乙同学的研学活动是在海南省三亚进行的,三亚为海滨城市,海浪作用显著,岩石呈浑圆状,多海蚀柱等海岸地貌,有著名的天涯海角景观,天涯海角游览区主要有“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等景点。由此判断,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②图。第(3)题,丙同学拍摄的图③景观,图中显示该地貌景观特点是沟谷地貌发育较多,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征,因此与该地貌形成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黄土疏松)、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或植被破坏严重)、水文(地表径流多、流速快)等。第(4)题,丁同学将四幅景观照片进行地貌分类,分类应从外力作用的主体和外力作用的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按外力作用的主体分类,①为风力作用地貌,②为海浪作用地貌,③和④为流水地貌;按外力作用的类型分类,①和④为堆积地貌,②和③为侵蚀
    地貌。
    答案:(1)① 沙丘 坡度、形态、颗粒物状况等(任答2点得2分)
    (4分)
    (2)② 三亚地处沿海,海浪作用显著,岩石呈浑圆状(2分)
    (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气候 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任答1点得1分)(3分)
    (4)外力作用,分为流水、风力和海浪地貌(或者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1分)
    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500米口径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天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交了研究观测计划。下图为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

    材料二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貌景观,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天坑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
    (1)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那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地区,其主要成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岩,受到    作用形成。(2分)  
    (2)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具有的特征:        。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以    为主。(2分) 
    (3)喀斯特地貌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下面关于喀斯特地貌区叙述错误的是    。(2分) 
    ①由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易漏水,所以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丰富,某些矿物质含量高 ②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④地形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使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4)简析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3分)
    (5)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组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第(2)题,读图文信息可知,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多峰林、洼地、溶沟等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第(3)题,由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易漏水,所以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丰富,某些矿物质含量高,①对;由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植被破坏和降水集中,导致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严重,土壤较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②错;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奇峰林立,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等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发展,③对;地表崎岖,地形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使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④对。第(4)题,气候可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水分条件,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5)题,原有石灰岩受地壳抬升作用隆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
    答案:(1)石灰 流水侵蚀(2分)
    (2)崎岖不平或奇峰林立 溶洞(2分)
    (3)②(2分)
    (4)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3分)
    (5)原有石灰岩受地壳抬升作用隆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4分)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当地更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分)
    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冲积扇的形态与区域河流分布、地形等有关。第(2)题,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挟带物成分等均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除了甲地洪积扇,其他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第(4)题,贺兰山在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冬季可以阻挡冷风、沙尘,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
    答案:(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堆积。(4分)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速慢;河流较长。(4分)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4分)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3分)
    阶段检测试题(一)(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0年1月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可供人类未来居住的行星“宜居地球”,并将其命名为“TOI 700d”,距离地球仅100光年。据此回答1~2题。
    1.“TOI 700d”最可能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判断“TOI 700d”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解析:1.C 2.C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TOI 700d”距离地球100光年,远远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所以“TOI 700d”最可能位于银河系。故选C。第2题,“TOI 700d”与地球类似,宜居的条件最主要的是“TOI 700d”与其围绕公转的恒星距离适中,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条件,C正确;与地球相似的地表形态、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都不是适宜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A、B、D错误。故选C。
      2020年,天象云集,上演了多场精彩绝伦的天象。据此回答3~
    4题。
    3.2020年7月14日出现“木星冲日”现象。“冲日”指的是以地球的视角看去,天体与太阳正好在完全相反的方向。除木星外,下列会出现“冲日”现象的行星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4.2020年8月9日,天空中上演了红色的火星和月亮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火星合月”现象。火星和月球都属于(  )
    A.恒星 B.天体
    C.行星 D.卫星
    解析:3.C 4.B 第3题,水星和金星公转轨道在地球的内侧,不会出现“冲日”现象, 火星公转轨道在地球的公转轨道外侧,可以出现“冲日”现象, 月球不是行星,故选C。第4题,火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它们都是天体,故选B。
      读下表,回答5~6题。
    类地
    行星
    质量
    (地球
    为1)
    体积
    (地球
    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年
    自转
    周期/天
    水星
    0.06
    0.06
    5.43
    0.24
    58.79
    金星
    0.82
    0.86
    5.24
    0.62
    243.69
    地球
    1
    1
    5.51
    1
    1
    火星
    0.11
    0.15
    3.93
    1.88
    1.03
    5.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6.依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人类必须在火星上探寻到(  )
    A.氧气的存在 B.液态水的存在
    C.二氧化碳的存在 D.甲烷的存在
    解析:5.D 6.B 第5题,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周期相差较大,自转周期最为接近,故选D。第6题,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存在液态水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飘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一些人相信它是来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据此回答7~8 题。
    7.如果这种现象属实的话,就说明太阳系之外存在有高级生命现象的星球,推测该星球(  )
    A.温度变化幅度很大
    B.体积和质量类似天王星
    C.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发出的光照较暗
    8.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存在
    C.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
    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
    解析:7.C 8.B 第7题,如果存在生命,该星球应该温度适宜;体积和质量适中,类似于地球;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生命的存在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应该光照稳定。第8题,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
    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存在;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9.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清洁能源
    解析:9.B 10.D 第9题,两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相同,①错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属高原气候,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②④正确,故选B。第10题,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误;我国主要的能源是煤炭,B错误;太阳能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多,收益较小,C错误;太阳能资源是清洁能源,D正确。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11~12题。

    1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以下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11.B 12.D 第11题,地下的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该层分布于上地幔上部。第12题,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为莫霍面,两种地震波均能在该界面附近通过;地震波由该界面向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大陆地壳厚度大,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更深。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我国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如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雾凇的形成,能够直接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
    A.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
    解析:13.C 14.A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及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
      图甲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D.大气圈存在于地球外部
    16.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  )
    A.生物圈下界 B.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C.地下水位线 D.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解析:15.D 16.B 第15题,地壳的厚度比地幔、地核小;生物圈跨水圈与岩石圈,不独立存在;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第16题,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地下水位线在地壳上部,地表以下;地幔与地核分界线的深度大约是2 900千米。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
    18.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是重要的成煤期 D.海生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17.C 18.C 第17题,读图可知,该地质时期是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C正确。第18题,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地质时期裸子植物繁盛,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解析:19.A 20.B 第19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末期同时灭绝,所以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①②。第20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类。
      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据此回答21~22题。

    2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2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21.A 22.B 第21题,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A正确。第22题,由材料“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可知,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夏季,气温高,B正确。
      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或称“U字形”)洼地。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4.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侵蚀—搬运 D.搬运—侵蚀—堆积
    解析:23.D 24.A 第23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字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字形。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②位置最前,发育最早,接着为下切形成的V字形河谷,对应①;④下切最深,之后河水向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U字形河谷,对应③。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D正确。第24题,河流在上游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中游地区流速减缓,主要以物质的搬运为主,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主要以堆积为主。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26.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25.A 26.C 第25题,图示河流是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A正确。第26题,图乙河床T岸陡,是侵蚀作用形成的,对应的是凹岸;P岸缓,是堆积岸,对应的是凸岸;①③连线符合凹凸岸的特征,C正确。
      在同一直径沙粒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回答27~28题。

    27.据图可知(  )
    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中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大
    C.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
    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
    28.风沙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形成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 ②形成降水,净化空气,减轻污染 ③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 ④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
    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27.C 28.B 第27题,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小;三条线均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含沙量降低;在近地面约3厘米的高度,不同风速的含沙量相同,说明相对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第28题,风沙流会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③正确;风沙流会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④正确;风沙沉积增加土壤肥力,但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①错误;风沙悬浮在空中,会增加大气污染,②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30.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堆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解析:29.C 30.A 第29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峰林林立,呈锥形,符合图中锥丘期地貌特征。第30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图示河流河曲地貌发育,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和左右岸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分)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     、
         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    。分别是由      、       作用所形成的。(6分) 
    解析:第(1)题,海南省三亚临海,为海浪侵蚀地貌,与B相符。第(2)题,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冰斗等。第(3)题,由“40 ℃的高温”结合图示可知,应该为风成地貌区,与A、E对应。
    答案:(1)B 海浪侵蚀(2分)
    (2)C 冰川侵蚀(2分)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6分)
    32.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假设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的宇宙空间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星球,有一天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来自该星球的求救信息,大意是:他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他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而向地球人求救,望能接纳他们并告知地球的位置。
    (1)字母H、E分别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和    。(2分)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除了有同向性,还有      、
          两个特征。(2分) 
    (3)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星球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该题要依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判断行星。第(2)题,依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回答即可。第(3)题,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从温度、大气、水以及宇宙环境的安全性方面考虑。
    答案:(1)金星 土星(2分)
    (2)近圆性 共面性(2分)
    (3)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有液态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6分)
    33.下图为我国沿90°E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图中①河峡谷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简述该峡谷的形成过程。(4分)
    (3)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简述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4分)
    (4)图中山脉③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山脉北侧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部多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由此判断两地外力作用的差异。第(2)题,峡谷是流水侵蚀最强烈的表现。第(3)题,形成青藏高原谷地的外力作用:一是冰川侵蚀,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二是流水侵蚀,多分布于东南部边缘。第(4)题,图中③山脉为天山,呈东西走向,因降水差异形成南北两侧沙丘类型的差异。
    答案:(1)甲: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甲位于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风力强劲,多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乙: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作用。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强。(8分)
    (2)板块碰撞,地壳隆起,河流下切侵蚀。(4分)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字形;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字形。(4分)
    (4)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盆地中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多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的,降水很少,所以盆地中多为流动沙丘。(4分)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