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章末整合.docx
    •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docx
    •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03
    还剩6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文件包含章末整合docx、第二节土壤的形成docx、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人地协调观: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土壤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3.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

    4.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认识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

    一、土壤

    ?结合教材第121页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1.概念: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功能: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成土因素

    ?结合教材第122~125页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因素

    作用

    成土

    母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层较薄;在平坦的地方,土层深厚

    时间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人类

    活动

    积极影响:能培育出肥沃的耕作土壤。

    消极影响:会导致土壤退化

    [思考1]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吗?

    答案: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三、土壤剖面

    ?结合教材第125~129页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1.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的主要类型

    名称

    特点

    有机层

    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

    质层

    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

    和母

    岩层

    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思考2] 你知道土壤剖面中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和淋溶层颜色较浅的原因吗?

    答案:腐殖质层是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的颜色较深的腐殖质。淋溶层是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迁移,造成矿物质淋失,故颜色较浅。

    1.判断题

    (1)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 )

    (2)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 )

    (3)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 √ )

    (4)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 × )

    2.连线题

    将土壤形成与对应的自然因素连线

    探究一 成土因素

    当你来到南方丘陵地区,到处是赤色大地,与郁郁葱葱的植被相映成趣。这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干湿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赤铁矿形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黏、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

    [思考]

    (1)(综合思维)红壤具有黏和酸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刷形成黏、酸的特点。

    (2)(区域认知)红壤广布于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植被繁茂,为何还有瘦的特点?

    答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地理实践力)针对红壤黏、酸、瘦的特点,如何对其进行改良?

    答案: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解决“黏”。

    (4)(人地协调观)红壤形成水稻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长期灌溉浸淹种稻。

    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图示

    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2.气候与土壤

    (1)气候通过降水、热量、风等要素影响土壤的厚度、水气比例、粒径、有机质含量。

    (2)降水充沛,土壤粒径大、(下渗增加)土层较厚,土壤中含水量大。降水少,土层薄、土壤中空气含量多,土质疏松。

    (3)热量丰富,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贫瘠。

    (4)风力强,空气湿度降低,蒸发旺盛,成土母质迁移速度快,土壤粒径小、多气孔、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差。

    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1)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1)生物创造土壤: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衣类、苔藓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功不可没。

    (2)土壤养育生物:各种陆地植物生长在土壤上,蜱螨类、多类真菌以及蚯蚓、地鳖等以土壤为家。

    (3)生物改造土壤: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低等动物和微生物改造土壤中的各类生物遗体,动物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软。

    (2)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下图。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

    (1)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2)山脊: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

    (3)迎风坡:降水多,下渗,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北方肥沃,南方贫瘠。

    (4)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生长期短,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5)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沉积物不规则,水气组合较好。

    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1)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②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如下图所示。

     土壤从性质上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退化,失去肥力。土壤保护是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我国几种典型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黑土

    东北平原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红壤

    江南丘陵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紫色土

    四川盆地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水稻土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1.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综合思维)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明确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二是理解各个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第(1)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故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提供有机质,故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故D错误。

    答案:(1)C (2)A 

    2.(区域认知)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思路点拨:土壤有机质与枯枝落叶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于表层,而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故选B项。

    答案:B 

    探究二 土壤剖面的判读

    材料一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

    材料二 部分土壤剖面图。

    [思考]

    (1)(综合思维)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哪几层?

    答案: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2)(区域认知)旱地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哪几层?

    答案: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1.土壤剖面图及土层判读

      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如下图所示。

    名称

    特点及判读

    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

    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

    和母岩层

    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2.典型土壤及其剖面特点

    类型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含义

    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指草甸草原及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分布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

    有机质

    来源

    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

    以根系的形式

    腐殖质

    特点

    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典型

    土壤

    棕壤

    红壤

    黑土

    黑钙土

    所在

    植被带

    温带落

    叶阔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甸草原

    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

    剖面

    特点

    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认知)图a中甲为(  )

    A.有机层 B.淀积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2)(综合思维)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知道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二是掌握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大致占比。第(1)题,图a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第(2)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1)B (2)C 

    一、选择题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和化学性质

    B.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2题,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回答3~4题。

    3.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4.据图可知(  )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渍化现象

    解析:3.B 4.A 第3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和地形对土壤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4题,材料指出理想土壤各组成物质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水分大约占35%,比理想土壤多,空气大约占10%,比理想土壤少,故A正确。该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约为5%,说明当地微生物活动旺盛,所以当地可能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故B错误。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于40%,比理想土壤稍大,但是颗粒无法判断,故C错误。前面已经分析出,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

    A.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子

    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

    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

    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

    解析:B 诗句说明的是植被最终落叶归根,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没有强调说明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子,A错误,B正确。夏季气温高时微生物分解作用速度快,C错误;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如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因此生物风化并不能使得有机残体归还多,D错误。

    6.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如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对以上土壤的特征与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红壤红——水稻的大量种植

    B.黄土黄——温带地区有机质的大量积累

    C.紫色土贫瘠——盆地日照差

    D.黑土肥沃——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解析:D 我国南方红壤是自然条件形成的,并不是人类活动种植水稻造成的,A错误;黄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受风力和流水搬运沉积形成,并不是有机质沉积形成的,B错误;成都平原紫色土则富含磷钾,肥力较强,C错误;东北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冬寒夏热,夏季草木茂盛,冬季冷湿,有机质不易分解,再加之平原地形有机质大量沉积,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杭州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分别是                   

    (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测定,得到的pH值    (大于、小于、等于)7。 

    (3)从图中获知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因素还包括    、地貌、生物、时间和人类活动。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我国江南丘陵地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育的土壤是红壤。第(2)题,红壤属于酸性土壤,pH值小于7。第(3)题,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除此之外,还有气候、地貌、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共同影响土壤的形成。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促进岩石的风化,补充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2)小于

    (3)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基础达标训练

    1.下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时间

    C.生物    D.气候

    解析:B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该图中不能显示的因素是地貌和时间。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3.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

    A.红土 B.沙土

    C.黄土 D.黑土

    解析:2.B 3.B 第2题,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A错误;从②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正确;从③到④,由湿到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增强,D错误。第3题,①处土地景观的特征是在“干”“热”的条件下形成的,最有可能是沙土,B正确。

    4.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A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底土层 D.④为淀积层

    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解析:5.D 6.B 第5题,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6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7.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能力提升训练

      2020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据此回答8~9题。

    8.返校实验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生物 D.成土时间

    9.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8.A 9.B 第8题,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解题的关键由红壤得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9题,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所以改良的措施中秸秆还田,可以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土壤酸碱度。掺沙子改良土质黏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浙江某高中地理老师带领高一学生在山坡观察某森林土壤剖面,发现土壤略微发红,并完成了该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

    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

    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

    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11.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

    A.温暖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解析:10.B 11.A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剖面的识别。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B正确。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A、C、D错误。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发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暖湿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A正确。B、C、D错误。

      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回答12~13 题。

    12.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湿黏壤土 B.②—湿沙壤土

    C.③—干沙壤土 D.④—干黏壤土

    13.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

    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

    C.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

    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

    解析:12.B 13.C 第12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这四种土壤又可以分为干和湿、黏和沙,就入渗率来讲应该是干>湿,沙>黏,所以①为干沙壤土,②为湿沙壤土,③为干黏壤土,④为湿黏壤土。故选B。第13题,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得更快,入渗率更高。

    我国面积广大,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回答14~15题。

    14.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15.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解析:14.B 15.B 第14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但不是形成富铝土最主要因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第15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16~17题。

    实验相关数据表

    样本

    土壤质地

    /%

    砂粒

    40

    45

    78

    14

    粉粒

    25

    25

    14

    19

    黏粒

    35

    30

    8

    67

    水土流失量/(g/m2)

    47.3

    201.2

    15.7

    76.9

    16.甲土壤属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17.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解析:16.B 17.B 第16题,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黏粒占35%,砂粒占40%,粉粒占25%,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区域。B正确。砂土砂粒占60%以上,黏土黏粒占38%以上,粉土砂粒比例小于20%,A、C、D错误。故选B。第17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判断乙土壤黏粒比重为30%,砂粒比重占45%,粉粒占25%,说明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粉粒比重小,三者比重差距较大。故选B。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19.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Ⅱ

    解析:18.A 19.D 第1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故选A。第19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图2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1中的Ⅱ,故选D。

    20.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      层和    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1)腐殖质 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寒地黑土是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原始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深厚腐殖质的高肥力黑色土壤,在我国仅见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近年来我国寒地黑土资源遭到破坏,面积逐年减少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下图示意我国寒地黑土分布。

    (1)分析寒地黑土面积逐年减少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

    (2)提出保护寒地黑土资源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寒地黑土面积逐年减少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可以从城市面积扩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方面回答。第(2)题,保护寒地黑土资源的有效措施,可以从增施有机肥、加强坡面治理、减少黑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立法保护等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城市面积扩大和不合理占用导致黑土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

    (2)措施:加大土地休耕轮作力度;增施有机肥;加强坡面治理,减少黑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立法保护黑土资源,禁止非法占用行为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时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