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课 专题三 科 技 文 化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专题三 科 技 文 化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
1.甲骨文、青铜器、都江堰
成就 | 概 况 |
甲骨文 |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青铜器 | 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周时期得到高度发展,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都江堰 |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2.老子和孔子
项目 | 老子 | 孔子 |
地位 | 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主张 | 顺应自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 |
经典 | 《老子》(《道德经》) | 《论语》 |
3.百家争鸣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
儒家 |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
荀子 | “礼治” | |
道家 | 庄子 |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
法家 | 韩非 |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主题二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
1.科技
领域 | 人物 | 生活年代 | 主要成就(贡献) |
造纸术 | 蔡伦 | 东汉中期 |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
医学 | 张仲景 | 东汉末年 |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被称为“医圣”;发展“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
医学 | 华佗 | 东汉末年 | “麻沸散”和五禽戏 |
史学 | 司马迁 | 汉武帝时期 (西汉) | 《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宗教
宗教 | 人物 | 创立时间 | 诞生地 | 教义(或派别) | 传播 |
道教 | 张角、张陵 | 东汉末年 | 中国 | 太平道、 五斗米道 | 受到下层 群众的信奉 |
佛教 |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 公元前 6世纪 | 古印度 | 众生平等 | 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
主题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领域 | 人物 | 生活年代 | 主 要 贡 献 |
数学 | 祖冲之 | 南北朝 |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农学 | 贾思勰 | 北朝 | 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书法 | 王羲之 | 东晋 |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
绘画 | 顾恺之 | 东晋 |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雕塑 | - | 南北朝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西周利簋(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的特点是( D )
A.工艺高超 B.制作精美 C.种类多,规模大 D.具有史料价值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利簋可以用来印证武王伐纣。材料说明青铜器的特点是具有史料价值。
2.(2021·河南中考)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A )
甲骨文 | ||||
对应汉字 | 王 | 臣 | 劓 | 刖 |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王”“臣”可知,当时社会已经有了统治阶级,根据“劓”“刖”可知,当时还有维护统治的刑罚,故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3.(2021·陕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解析: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4.(2022·深圳宝安期中)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B )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尊卑等级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解析:通过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下层民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可;主张恢复前代礼乐制度、强调社会尊卑等级的是儒家思想;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思想。
5.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A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时期,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说明了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B、C、D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6.在用纸以前,欧洲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300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因此,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下列内容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D )
A.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B.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C.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解析:“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反映的是造纸术的影响,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发明了造纸术。早在西汉早期,我国就有了纸,故C不正确;A、B不能反映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7.(2021·广东模拟)华佗曾对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华佗意在告诫人们( A )
A.运动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
C.针灸可治病 D.疲劳可致病
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人体要劳动、运动,但不能过量。在适度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人体摄取的食物精华将被吸收和消化,血脉通畅,不易得病。华佗意在告诫人们运动利健康。
8.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D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解析: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麻痹了人民思想,对统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持。
9.某论文写道:“现在河南或山东,石榴树可以在室外生长,冬天无需盖埋,这就表明6世纪上半叶河南、山东一带的气候比现在冷。”该论文可能参考了( B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解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据“现在河南或山东,石榴树可以在室外生长,冬天无需盖埋,这就表明6世纪上半叶河南、山东一带的气候比现在冷”及所学知识可知,该论文可能参考了《齐民要术》。
10.祖冲之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多年来的亲自观测结果,证明冬至点的确是有变动的。他坚定表示,既然发现了旧历法的缺点,又确定了新历法有许多优点,就应该改用新的。这说明了祖冲之( C )
A.以自己的成就为荣 B.全面否定旧历法
C.治学严谨,不盲从 D.轻视文献的价值
解析:“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多年来的亲自观测结果”说明祖冲之既注重文献的参考价值,也注重实践验证作用,D有误;“既然发现了旧历法的缺点,又确定了新历法有许多优点,就应该改用新的”说明,祖冲之对传统知识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敢于证实,不盲从,C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A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
11.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 D )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
C.对外交流日渐频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既吸收了古代印度佛教,又吸收了中原文化,说明文明成果相互吸收,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的相互吸收借鉴,与民族交融无关;统治区域扩大与对外交流频繁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
二、非选择题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粗俗),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答:《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结合所学指出,张仲景撰写的哪部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依据材料二指出,张仲景针对“预防疾病”提出了什么理论?
答:《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理论。
(3)材料三中图一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结合所学指出祖冲之在数学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答:《兰亭集序》。王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4)材料四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答:孔子。“仁”。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 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撰写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由材料二“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可知,张仲景针对“预防疾病”提出了“治未病”理论。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数学方面,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其核心思想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期末复习课 专题二 经 济 发 展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课 专题二 经 济 发 展 学案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文件包含期末复习课专题二经济发展学案教师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期末复习课专题二经济发展学案学生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探究交流,训练反馈,学习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