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第Ⅱ卷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高三级部九月份模块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共4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1.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君被放逐的事例很多,著名的如伊尹将太甲放之于桐宫 ,国人暴动使厉王出奔于彘等。对于这些情况时人不以为怪,周王后裔王子朝对周厉王被逐事曾直言不讳地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君王于彘。”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局面动荡不堪 B.君主专制受到制约C.带有原始民主传统 D.宗法制的逐渐崩溃2.湖北“马山1号”战国中晚期楚墓中出土的田猎纹绦,描写的是贵族进行田猎活动的场面。田猎纹条用棕色、土黄、钴蓝色相间织出两人御车追逐猎物、奔鹿仓皇逃命、武土执剑与盾搏兽等戏剧性的场景。这一田猎活动A.反映了热烈紧张的战争场面 B.体现出荆楚文化的浪漫色彩C.稳定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反映了富国强兵的时代特色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郑国渠南引支斗,溉田近4万顷,遂使关中泾阳、三原、富平、蒲城数县之鳥鹵,顿成天府沃野,岁收亩均一钟,而数倍于中原。”“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这些记载表明秦国A.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秦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 B.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发展莫定坚实经济基础C.经济建设成效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D.交通运输网络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优势4.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B.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5.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叙述出处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史记》强秦罢去诸侯,而独自恃《桓子新论》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汉书》A.秦王嬴政开创了郡县制度 B.秦始皇对待属下刻薄寡恩C.秦废分封有利于中央集权 D.秦统一天下后废除了分封6.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唐代这一时期 A.两税法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B.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C.均田制下农村地区土地兼并严重 D.农民家庭经济的平均剩余率在 10%左右7.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 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 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8.宋代时,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到了明代,江南则需要从两湖、江西、安徽运进粮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商业城市的发展 B.南方人口的增加 C.经济作物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转移9.宋太祖尝令后院造一熏笼,数日不至。帝责怒,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覆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进御,以经历诸处故也。帝怒,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太祖大喜。这表明宋太祖A.对熏笼制造迟缓的理解 B.注重以法治抑制官吏行为C.支持制度建设维护国本 D.崇尚勤朴节俭的社会风气10.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界贸易11.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 B.巡行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C.王朝政府注重强化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 D.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是王朝政府重要手段12.《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A.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B.沿袭变革是地方管理的主线C.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D.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3.宋代文献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提到当时“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这一现象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结果C.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体现了社会门第观念的弱化14.宁夏考古资料发现,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残经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A.西夏佛经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 B.南宋时西夏已有活字印刷术C.西夏雕版印刷技术落后于南宋 D.佛经的雕版印刷术始于西夏15.不同于唐代的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体现出宋代A.科举人仕艰难士人失意落魄 B.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C.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消失 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意识变迁16.下表是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下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时期北宋南宋代表类型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内容高山大川岸芷汀兰植被多为阔叶落叶林多为常绿阔叶落叶林用笔强调笔法强调墨法意境阳刚、壮美、雄浑阴柔、优美、缥缈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 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 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17.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时间(年)官员数(人)户数(户)户、官数比14075679698630128260912576907041472173718805897363447711904200012355800294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18.明代官吏考核制度较为成熟,官吏需要定期接受吏部考察,以惩处昏懦贪奸、才力不及者。在弘治六年的考察中,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皇帝要求罢免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皇帝以“人才难得”为由不允,王恕以辞职威胁迫使皇帝同意。这一现象反映出A.明代官僚集团内部相互倾轧 B.人才储备在明代的严重不足C.明中期吏部行政地位的降低 D.君主专制对考核制度的干扰19.弘治年间,江西等地屡有民乱危及郡县,有司"备其东则发于西、剿其南则窜于北。时镇守江西太监及三司仪,以为盗之未平,以政令不一,而邻境有司不肯协力故也。宜设巡抚宪臣置司要地以节制之,而割附近郡县以隶之,则盗平也"。于是合辞以闻,被允准。这主要表明A.明朝地方阶级矛盾尖锐 B.巡抚设置适应协调地方需要C.三司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D.地方割据影响明朝中央集权20.明洪武十年设中央机构通政使司,掌收内外一切奏章、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该机构的设立旨在A.填补废除丞相后的权力真空 B.奠定监察制度设立的民意基础C.加强皇帝对国家事务的掌控 D.建立制约内阁权力的重要机构21.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一般都是根据儒家经典进行命题的,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均被视为异端而不予考察。然而在晚清的某次殿试中,题目中却出现了“孙子练兵,吴子治军……淮南子兵略训”等字样。这一变化说明,晚清时期A.儒家思想已丧失主导地位 B.统治者从诸子学说中寻求方法C.官方意识呈现多元化局面 D.西学的传入促使诸子思想复兴2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 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 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23.汉唐盛世皆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崇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C.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D.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24.明朝中叶以后,南方数省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北方诸省人口只有南方三分之一。而明朝新引人的粮食与蔬果,都是先在华南发展,然后蔓延全国。材料意在强调A.人口分布与食物资源的分布有相应的关系 B.新物种的引进是南方人口多于北方的根源C.历代新物种的引进和推广都始于华南地区 D.明朝人口分布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严重失衡25.明初,冶铁基本由官府垄断,官铁为明政府的武器制造、各类官船、修理宫殿等提供大量原料。洪武以后官铁逐渐减少,民营铁业日益增多。明朝廷不得不实行官民铁课改征折色(征收银两),到市场购买所需钢铁,最终官铁到明末完全被民铁取代。这反映了明朝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专制政府对社会控制力的松弛C.出现众多商人群体 D.税制变化推动民营手工业发展26.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曾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顺治帝重用汤若望的主要目的是A.调和西学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B.修订历法巩固清朝统治C.应对东来的天主教会的挑战 D.宣扬国威维护朝贡体制27.下图是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抑商政策废除 B.经济重心南移 C.种植结构调整 D.自然经济解体28.王守仁弟子王畿将“良知”解释为“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其观点A.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性 B.与王守仁的观点背道而驰C.说明当时各种思想的活跃 D.体现当时市民阶层的兴起29.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C.不支持清政府卖国行径 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30.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列强侵略的影响C.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 D.民族工业的兴起 31.(12分)记述“靖难之役”的文献史料明太祖死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对势力膨胀的藩王实行削藩。1399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役”。材料一 太祖疾……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无敢应者,凡三问,言不及他,逾时遂崩。允炆矫遗诏嗣位。(朱棣攻破南京城后)允炆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诸王及文武群臣(数次)上表请上尊号,上(朱棣)固辞不允。己巳,诸王及文武群臣备法驾、奉宝玺……拥上登辇,上不得已升辇……遂诣奉天殿,即皇帝位。——摘编自《奉天靖难记》(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材料二 (乾隆圣谕)易名以谥(意:帝王死后依其行迹定谥号),古之制也……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然天下共主矣……追谥建文皇帝为恭闵惠皇帝。——《清高宗实录》(乾隆御批)七国之反以诛晁错为名,大抵乱臣贼子必有说以为兵端,燕王之称端靖难,亦犹是也……揆厥所由(意:究其原因),殆因成祖自知惭德,欲曲讳其篡弑恶名,以明己无致死其君之事。——《御批通鉴辑览》(1)阅读材料,概括《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于“靖难之役”的不同看法。(6分) (2)结合所学,分析《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靖难之役”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英雄”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4分) 3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与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其后随着社会实践与文明程度的发展,学界更是把它作为法家治世的一种典型符号象征,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研究。 从变法开始直至今日,对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从价值维月上可粗略地划分为四类不同的认知:第一类,传统法家季派“富强王治”的评判,积极肯定商鞅变法理论与实践,《商君书》《韩非子》等基本可以划归为这一类;第二类,传统儒家、道家、杂家等“背道刻暴派”的评判,即以道德为依据对商鞅变法持强烈批判态度,如荀子称商鞅为“盗兵”,孟子批评商鞅“强战”,等等;第三类,近代史学“富国强邦的军国法术派”的评判,如钱穆《国史大纲》、张阴麟《中国史纲》等;第四类,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阶级服务派”的评判,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 ——摘编自王云鹤《商鞅变法若干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任选一类关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12分) 34.(15分)“宾阳中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洞内佛像。宾阳中洞始建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北魏时期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在服饰方面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双脚外露,表情较严峻。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后壁中央的本尊是释迦牟尼的坐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右脚压在膝下。——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为宾阳中洞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威海乳山银滩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第Ⅱ卷必须用0,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钱穆先生指出,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