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9 桃花源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9 桃花源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悉如外人                 悉:都
    C.欣然规往                 规:计划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3.下列语段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具:详细 B.要:同“邀”邀请 C.咸:都 D.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天启王戌秋日”属于年号干支兼用法。
    C.“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 D.后遂无问/津者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shè)    俨然(yǎn)    豁然(huò)
    B.邑人(yì)     垂髫(tiáo)    缤纷(bīng)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太守(yì)
    D.刘子骥(jì)   间隔(jiàn)    平旷(kuàng)

    二、课内阅读
    8.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林处于溪流两旁,长达几十步,林中落花纷纷,地上花草秀美,令人神往。
    B.渔人误入桃花源后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人人幸福,没有外界的战乱。
    C.作者虚构了南阳刘子骥这一人物,他对桃花源求而不得,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人们美好的幻想。
    D.文中成语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阡陌交通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黄发垂髫”中“黄发”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12.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理想的世外桃源。从“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被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三、对比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汨汨。溯源而上,屡陟⑤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⑥。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④藉(jiè):衬垫。⑤陟(zhì):升,登(高)。⑥灵壁:即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
    (2)便要还家  要:______
    (3)不足为外人道  不足:______
    (4)明日过桃源县  明日: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l)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落花,【甲】文中描写落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描写落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16.【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桃花源,两位作者写的桃花源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 确实。④浣:洗。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⑴具答之( )      ⑵便要还家( )
    ⑶寻病终( )      ⑷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
    18.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C.盖江北之俗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D.余顾而慕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9.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20.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谊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生怨恨。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复行数十步(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
    ③尝采药至衡 ( )
    ④深入忘反(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24.【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仿。
    25.【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C.有误,桃源人不希望桃源中和平宁静的生活被打扰,才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说法有误;
    故选C。
    2.D
    【详解】D.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故选D。
    3.D
    【详解】A.句意为: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具,详细;
    B.句意为: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要,同“邀”,邀请;
    C.句意为: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D.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故选D。
    4.D
    【详解】D.《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5.C
    【详解】此题意在考查对文言同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具答之”的“具”应解释为“详细地”。
    故答案为:C
    6.D
    【详解】此题意在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能力,“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问不能停顿。
    故答案为:D

    【点睛】文言文中的阅读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本题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判断,D项应为:后遂无/问津者。

    7.B
    【详解】B. bīng-bīn。
    8.(1)C
    (2)①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②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3)B

    【解析】(1)
    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为:作为/向;
    B.乃:于是,就/竟然;
    C.去:都是“离开”;
    D.寻找/不久;
    故选C。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甚(很,非常)、异(感到惊异)、复(再,又)、欲(想要)”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属一县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错误,依据“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可知,桃花林并非是“长达几十步”,而是“数百步”。
    C.错误,南阳刘子骥这一人物并不能确定是作者虚构的,意在通过南阳刘子骥来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人们美好的幻想。
    D.文中成语“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这个成语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9.(1)缘:沿着,顺着。(2)异:对……感到惊异。(3)交通:交错相通。(4)延:邀请。    10.(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渔人)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1.“黄发”指代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2.     渔人的行踪     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顺着溪水行船。缘:沿着,顺着。
    (2)句意为: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异:对……感到惊异。
    (3)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4)句意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
    10.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
    (1)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指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展现出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突出桃花源的祥和的气氛,人们在那种无官僚、无苛捐杂税的环境下生活状况。也暗示当时外界社会的黑暗。
    1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缘溪行”“复前行”“便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得其船”等内容分析可知,本文是以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描绘桃桃花源的。桃源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源人不愿被外界打扰的意愿,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点睛】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3.     交错相通     同“邀”,邀请     不值得,不必     第二天    14.(1)(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众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15.     落英缤纷     花蕊藉地寸余    16.(1)景色优美。(2)环境幽静。(3)依山傍水。(4)位置隐秘。(5)与世隔绝。(6)祥和安宁。(答出3点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2)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
    (3)句意: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不足:不值得,不必。
    (4)句意:第二天经过桃源县。明日:第二天。
    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重点词有:
    (1)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2)泊:停泊;步:步行;至:到。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知,此处描写渔人看到桃花林后的景色,意为“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据此可知描写落花的句子为“落英缤纷”;
    第二空:由【乙】文“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汨汨”可知,此处为作者来到桃源洞口看到众多桃树、锦帐、满地花儿和泉水的美丽景色,据此可知描写落花的句子为“花蕊藉地寸余”。
    1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从【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乙】文“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中概括为:景色优美,环境幽静;
    从【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和【乙】文“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中概括为:位置隐秘,与世隔绝;
    从【甲】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等内容概括为:生活祥和安宁。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17.     详细     同“邀”,邀请     随即,不久     打水    18.C    19.A    20.C    21.(1)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具:详细。
    (2)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邀:同“邀”,邀请。
    (3)句意:不久后就病死了。寻:随即,不久。
    (4)句意: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汲:打水。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乃:副词,竟然、居然/判断词,是;
    B.其:代词,他/代词,他的;
    C.盖:都是副词,大概;
    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这天是顺风,不到正午时分,已经抵达浦口,住在大山家里。“是日风顺”写天气,“不及午”写到达时间,“已抵浦口”是抵达的地点,“宿大山家”写住宿的地点。故断为: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故选A。
    20.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C.乙文最后作者的感慨“自恨不如远甚也”,意思是: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安宁的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本项中“心生怨恨”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
    (2)俱:都;耘:耕地;于:在。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    这天是顺风,不到正午时分,已经抵达浦口,住在大山家里。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22.     又,再     值得     曾经     同返,返回    23.(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个人感到很奇怪。    24.悉如外人    25.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个虚幻的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复:又,再。
    ②句意:(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足:值得。
    ③句意:曾经到衡山采药。尝:曾经。
    ④句意:深入衡山忘了返回来。反:通“返”,返回。
    2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重点字词:人迹,人活动的踪迹;异,对……感到奇怪。
    2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乙)文中的“不异世间”意为“于人世间没有差别”;(甲)文中“悉如外人”意为“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由此可知,(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悉如外人”意思相仿。
    25.本题考查理解写作目的。
    结合(甲)文第⑤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可知,刘子骥听说了桃花源的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但没有实现;通过一个真实世界的人来寻找桃花源,把它放置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之下,写出了桃花源的不可寻觅,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写出了世人对桃花源的向往,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得桃花源这个虚无缥缈的地方真的成为了千古之谜;
    结合(乙)文第①段“欲更寻索,不复知处”可知,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却再也找不到它在哪里,写出了那个地方的美好与神秘,暗示了那个美好的地方是虚构的,实际上在当时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可知,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真实世界的人——刘子骥去来寻找桃花源和石门却不得,来暗示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社会现实。
    【点睛】参考译文:
    (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与人世间没有差别。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理解性默写,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学常识填空,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