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7课 混合与分离
(教材P17~1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 混合与分离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 目标 |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2.能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能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水和沙,利用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 难点:理解分离食盐和水的原理。 | ||
教学 准备 | 为学生准备:食盐、清洗干净的细沙、食盐与沙的混合物、玻璃棒、清水、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放大镜、滤纸、漏斗、铁架台、烧杯、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 ||
流程 | 教学设计 | 二次备课 | |
聚焦 | 1.引入:出示红豆和小米,并将它们混在一起。 2.提问:大家有什么办法将红豆和小米分离开吗?(预设:用手将红豆挑出来;用筛子将小米筛去。) 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海水晒盐的视频。)海水在日晒条件下,水蒸发后就留下了食盐,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们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但是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食盐总是掺杂着一些细沙,能用筛子将食盐与细沙分离吗?(预设:不能。)有什么办法能将它们分离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混合与分离。(板书:混合与分离) 聚焦活动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分离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红豆和小米,再思考如何分离颗粒大小相近的食盐和沙,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探究的兴趣。 |
| |
探索 与研讨 | 探索一:观察食盐和沙 1.活动:(教学提示:出示食盐和沙。)指导学生观察食盐和沙,并分组讨论食盐和沙的特征,完成活动帮助卡。 |
|
探索 与研讨
| 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如何区分食盐和沙,它们分别有哪些特征? 学生1:食盐是无色的、颗粒小、半透明、能溶解在水中。 学生2:沙是黄色的、颗粒小、不透明、不能在水中溶解。 主持人: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学生3:食盐溶解后看不见了,沙不溶解,沉在杯底。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二:分离食盐和沙 1.提问:既然不能用筛子分离食盐与沙,我们还能怎样将它们分离呢?(预设:可根据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进行分离。) 2.过渡:这个想法太棒了!我们可以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溶解后再过滤,从而将它们分离。接下来大家动手试一试。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
|
| 4.交流:知道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我们是怎样将食盐和沙分离的?为什么这样分离? 学生1:通过加水、溶解、过滤,因为食盐溶于水而沙不溶于水。 主持人: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2:溶解食盐。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三:分离食盐和水 1.提问: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开呢?(预设:把水蒸发掉。) 2.追问: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断蒸发而减少,直到全部蒸发完,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是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预设:会留在杯子里。) 3.讲解:窗台上的浓盐水因水分蒸发而有食盐析出,这种自然蒸发,水分减少得很慢,我们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 4.展示:出示蒸发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强调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其他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
|
探索 与研讨 | 6.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吗?如果是,说明什么? 学生1:是,说明盐水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白色颗粒留在蒸发皿中。 主持人: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2:食盐和水是通过蒸发分离的。分离后,水跑到空气中去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7.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对探索过程及研讨问题做总结。 小组1:我们组是通过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的方法来分离食盐和沙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媒介物(介质)的作用。我们组在分离食盐和水时,利用了蒸发法,将水蒸发,水就跑到空气中去了,剩下的是食盐。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和班级内汇报的形式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汇报能力和现象分析的能力。 |
|
拓展 与小结 | 1.提问:怎么分离混合的木屑和铁屑?(预设:可以利用铁屑能被磁铁吸引的特点,用磁铁吸;可以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着的、铁屑在水中会下沉的特点,加水即可分离。)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下次课我们将进行实验成果的交流。 【设计意图】本节课先通过了解食盐和沙的特点,再利用各自的特点对它们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所以在拓展环节设置了分离木屑和铁屑混合物的任务,将书本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质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例子也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混合物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所以,本课首先创设情境,分析原理,获得启发,认识到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分离混合物。在“观察食盐和沙”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食盐和沙的异同点,根据其不同点思考分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然后通过“用水分离食盐和沙”的活动和“分离食盐和水”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最后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迁移运用,利用物质的特点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各项教学任务,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 |
|
课后 作业 |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14~15第二、五题。 二、判断题。 1.点燃酒精灯时,如果没有火柴,可以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 2.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与水分离。( ) 3.蒸发实验结束后,在蒸发皿中看到的细小白色颗粒是食盐。( ) 五、状状设计了食盐和沙的分离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步骤一称为( ),步骤二称为( ),步骤三称为( )。 A.蒸发 B.加热 C.过滤 D.溶解 2.步骤一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 );步骤三中水不见了,是因为水( )了。 A.蒸发 B.溶解食盐 C.结冰 D.融化 3.步骤二中,滤纸的折叠方法是( )。 A.对折一次 B.对折两次 C.对折三次 4.步骤三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完全蒸发之后熄灭酒精灯 B.停止加热后可以立即用手拿蒸发皿 C.盐水蒸干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其烘干 参考答案 二、1.× 2.√ 3.√ 五、1.D C A 2.B A 3.B 4.C |
科学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