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诗词三首》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词的上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C.词的下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
B.诗以抒情开篇,用“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C.三四句诗人情感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并化用南朝诗人鲍照的诗句,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D.在这首短诗中,诗人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任上。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本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答元珍》中“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笋以知觉,并被春雷惊醒。同时用一“欲”字,写出竹笋在地下正要抽芽的情态,将一般人未察觉到的早春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三、四句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期间的感触。
C.两首诗都写到了被贬谪的际遇,也都表达了不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 豁达的人生态度。
D.两首诗都是酬和之作。前者运用典故,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后者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亲切流畅。
二、诗歌鉴赏
4.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道了出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下列关于这两首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B.【甲】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C.【乙】诗中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乙】诗中第二句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6.【甲】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7.【甲】词与【乙】诗都以明月寄情,这两首诗词,分别以明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请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9.请说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哲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批注:颈联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通过描写沉舟旁千船竞发,病树前万木争春的景象,揭示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深刻哲理,表达乐观进取、积极昂扬的情感。
【乙】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参照【甲】诗的批注,为【乙】诗画线句作批注。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均为唐人律诗,句式整齐,韵律谐调,富有格律之美。
B.【甲】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气愤、茫然的情绪。
C.【乙】颔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秋草”“人去”“寒林”“日斜”,渲染出故宅的萧条冷落。
D.两首诗歌都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遭遇,但都通过他事或他人来表达自己的不得志。
(2)李白空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深感行路之难;刘长卿两遭迁谪,经过长沙贾谊故居,心生强烈感慨。请分析两首诗的情感异同点?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班超字仲升,兄固①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固:指班固,班超的哥哥。
12.【甲】诗中“垂钓碧溪”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13.【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借助典故直接表达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 (2)尝辍业投笔叹曰( )
15.用现代汉语题译下面的句子。
超与母随至洛阳。
16.【乙】文中的“小子”指_______,“大丈夫”和“壮士”指___________。
17.【甲】诗和【乙】文中的主人公都面临人生的困境,李白的处境是(1)__________,班超的处境(2)__________,但是面对困境,他们都(3)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表面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故选C。
2.B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
B.“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有误,作者就是在极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从而以乐景写哀情,烘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
故选B。
3.B
【详解】B.根据这两句中的“怀旧”与“到乡”可知,这是作者回到家乡后的感触,而不是被贬期间的感触。“闻笛赋”表达诗人怀念故友的无限悲痛和亲朋逝去的伤感;“烂柯人”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和人事变迁的感叹。故选B。
4.(1) 凄凉 弃
(2)蕴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暗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解析】(1)
本题考查炼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凄凉地”点明诗人被贬之地地处偏远,“二十三年”点明诗人贬谪时间之久,“弃”字把诗人满怀报国之志,却身遭贬谪无法施展才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道了出来,诗句中满是诗人因经历坎坷的悲愤与惆怅。
(2)
考查对诗句赏析。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其蕴含的哲理。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用“沉舟”和“千帆过”对举,用“病树”和“万木春”对举,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5.B 6.(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虚实结合,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7.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B.“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错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故选B。
6.考查对诗歌的鉴赏。《水调歌头》所表现词人广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使苏词的境界更高。“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一般中秋词,往往都难以突破对月思乡怀人的题旨,而苏词以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远超出一般中秋词或“对月怀人”或“享受美好时光及时行乐”的境界,词中所抒写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是对世事人生哲理的感悟,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的末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离人的美好祝愿,也超越了兄弟的界限,“成为对普天之下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祝愿”。全词的立意、构思奇逸飘妙,凸显了苏词的豪放的词风;全词以超越现实的遥想——“把酒问青天”开头,进入一种飘渺的幻想世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心理波折,人生体验和哲理感悟。处处以出世之形表现入世之情,不仅表现了词人超凡脱俗乐观豁达,也构成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豪放风格;全词以月为主线,将写景、抒情、达理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全词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以月的阴晴圆缺,比赋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了词人的积极乐观情怀,景、情、理巧妙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使得这首词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
7.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
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但愿亲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寄予明月,希望月亮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据此理解作答。
8.“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9.表明了悲喜是人之常态,圆缺是月之本性,揭示了自然理性无法背离的哲理,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8.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诗人想乘风而上,一览神仙宫阙的美妙,但又害怕“高处寒冷”,因而犹疑不决。实际上,此处对“天上宫阙”的向往,是指对“寻仙访道”、归隐山林的出世的向往;而“高处不胜寒”则反映出诗人难以割舍对亲人(子由)的牵挂、依恋之情,体现他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恐”字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写了出来,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心情由对立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抑郁惆怅,到融合后(此事古难全)的积极乐观、心胸旷达。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会有别离;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这都是自然界的规律,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
10.示例一:诗人以“金”比喻自身被谗言掩埋的高贵品质,通过写淘金人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淘得黄金的过程,喻指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谗言陷害,但他的价值终将会被发现。 示例二:运用比喻,以“沙”“金”作比,表明自己及那些忠贞之士虽历尽磨难,依然保持内心的追求,终会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等精神)。
【详解】考查赏析诗句。
甲诗的批注是先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据此模式赏析乙诗即可。
乙诗画线句意为: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身的高贵品质比作“金”,那些沙无法把黄金掩埋,经过淘漉,最终显现出来。而自己的高贵品质也无法被那些谗言掩盖。自己的价值终将会显现出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喻指历尽艰辛与磨难,“金”比喻高贵的品质与追求。虽然历尽艰辛,但最终却一定冲破磨难,发出像金子一样耀眼的光芒。从“吹尽狂沙”中的“尽”字可看出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可以看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1)A
(2)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遭遇仕途不顺(“志向受挫”)的痛苦经历之后所写,一开始都表现出悲伤(“愁闷”)的情感,而甲诗在结尾处转向乐观(“昂扬”)的情绪。
【解析】(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这两首诗均为唐人律诗”有误,《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不是唐人律诗;
故选A。
(2)
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比较理解。
《行路难》: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甲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乙诗是一首怀古诗,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时,要注意作者和“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遭诬陷被贬。“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何事到天涯” “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和对自身境遇的感叹。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2.姜尚/姜太公/姜子牙 13.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 14. (1)到 (2)工作 15.班超和母亲跟着班固来到洛阳 16. 嘲笑班超的人/胸无大志者; 班超/胸怀大志者 17. (1)仕途艰难/怀才不遇 (2)身份卑微/生活贫困 (3)心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
【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垂钓碧溪”是一个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所以填:姜尚/姜太公/姜子牙。
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因此,甲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描写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乙文中,“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运用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两文都借助典故直接表达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14.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诣:到。
(2)句意为: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业:工作。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与:和。随:跟从。至:到。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乙文中的“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可知,“小子”指嘲笑班超的人/胸无大志者;“大丈夫”和“壮士”指班超/胸怀大志者。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以看出,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结合乙文中的“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可知,班超生活贫困、劳苦;
结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可知,他们都心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
【点睛】译文:
乙:班超,字仲升,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初中语文诗词三首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诗词三首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诗歌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