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5065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备课ppt课件
展开“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 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 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 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能够结合给定的材料和地理图表,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结合学生生活区域的农业生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髙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学会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思考: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思考题: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
答案:图a为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图b为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牧草茂密,远处有树林;该地区地势平坦,降水较图a少。
结论: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思考题:农业的区位因素
思考: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置身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气候条件包含光照、热量、温度变化、降水。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思考: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问题: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答案:“木桶效应”的道理:资源木桶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着木桶装多少水,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我国南方地区的龙井茶园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冬季北方市场上的反季节水果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12°C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 -229C。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问题: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答案:1.亚洲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2.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低山地表起伏小,土层深厚,便于耕地与灌溉。
问题: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水稻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农业,需劳动力多,而且单位面积产量高;而平原、低地及沿海地区往往人多地少,有充足劳动力,对粮食需求量也大,因此水稻生产特点契合人口密集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种植历史、饮食习惯、技术基础、水稻土涵养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
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交通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发展与农产品需求量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例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以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转而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非洲 北美亚洲 欧洲拉丁美洲 日本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问题: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图示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低纬度地带,终年高温,水源充足,利于全年花卉生产:同时,劳动力充足,工资成本低,能够精细种植。
问题: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由于花卉品种品质相对劣势,故要加强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繁殖技术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栽培技术,特别是温室大棚栽培和无土栽培;由于距离销售市场较远,故要采取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切花新鲜度,延长储藏时间;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
问题: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非洲对欧洲,亚洲对日本,拉丁美洲对美国;距离近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保证花卉品质,并能降低储运成本。
问题: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城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随着区城经济的发展,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
自学窗: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优点:反季节供应,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自然条件: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例如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保障条件: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备课ppt课件</a>,共1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文ppt课件,共42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备课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