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专题6 细胞呼吸学生版 课件 6 次下载
- 专题7 光合作用教师版 课件 3 次下载
- 专题8 有丝分裂教师版 课件 5 次下载
- 专题8 有丝分裂学生版 课件 7 次下载
- 专题9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学生版 课件 5 次下载
专题7 光合作用学生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7 光合作用学生版,共22页。
专题7光合作用 Ⅰ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
(2)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3)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4)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
a
b
b
b
a
b
b
一、 光合作用概述
1、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 。
(2)异养生物: 。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1)概念:绿色植物、藻类等通过利用光能,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
(2)总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3)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①结构模式图:
②结构:外表:①双层膜(外膜、内膜)。
内部:②基质:液态,内含有与碳反应有关的酶。
决定
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其膜可称为 ,
膜上分布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③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 光合作用的研究——氧气的产生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与反应的水。
①C18O2 短时间:C6H12O6 H2O ②H218O 短时间:O2 ③ 14CO2——C3——C6H12O6
长时间:C6H12O6 H2O O2 长时间:C6H12O6 H2O O2 CO2
(5) 阶段
光合作用分:光反应和碳反应两阶段。
光反应在光合膜上 原核生物:质膜 真核生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碳反应 原核生物:质膜 真核生物:叶绿体基质
二、 活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1、 原理:提取色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不同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开来。
2、 取材:新鲜的菠菜叶(或刺槐叶等)
3、 步骤:
(1) 提取色素:洗净、烘干(40~50℃)粉碎、添加①95%的乙醇(2-3mL)
②CaCO3③SiO2充分、迅速研磨并用单层尼龙布过滤。
(2) 制备滤纸条(1x10cm2):在距剪去两角的滤纸条的一端1cm处用铅笔
画一条细的横线。
(3) 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沿铅笔线画一条均匀细直的
线,干后再画共3-4次。
(4)分离色素:将适量层析液倒入大试管→插入滤纸条→软木塞塞紧试管口。
或见P88实验装置图
(5)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呈现4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
(6) 知识拓展
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依次: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依次: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③相邻色素带距离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提高实验效果的方法或措施及目的
实验过程
方法或措施
目的
提
取
色
素
①
新鲜叶片,40~50℃烘干
②
研磨时加入2~3mL95%的乙醇
③
加入少许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④
迅速、充分研磨 用尼龙布过滤
⑤
盛放滤液的小试管口加棉塞
分
离
色
素
①
滤纸条预先干燥处理
②
滤纸条的一端减去两角
③
滤液细线要直、细、齐
④
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画2~3次
⑤
滤纸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5、叶绿体中色素
色素种类
类胡萝卜素(约1/4)
叶绿素(约3/4)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颜色
分布
吸收光谱
化学组成
化学特性
分离方法
纸层析法
色
素
和
叶
片
色
正常绿色
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叶片呈绿色。
叶色变黄
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叶色变红
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环境,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在光能转换中的作用
吸收、传递光能
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吸收、转换光能
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呈黄色。
6、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 ,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 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 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诊断与思考] ①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4)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5)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2.为什么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3.为什么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4. 如图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题组一 根据吸收光谱确定光合色素的功能
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2.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则该色素是( )
A.类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胡萝卜素 D.叶绿素a
题组二 叶片颜色与其色素的相关性分析
3.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4.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深度思考] ②
(1)为什么需要选用新鲜绿色的叶片做实验材料?
(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少量的CaCO3和SiO2?
(3)为什么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4)滤纸为什么需预先干燥处理?在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
(5)为什么画滤液细线要直、细、匀,而且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
(6)在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分析滤纸条上色素带宽窄不同的原因。
(8)图是实验得到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图示,分析比较各色素的含量及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题组一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分析
1.在做“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试剂
甲
乙
丙
丁
无水乙醇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2.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题组二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与探究
3.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4.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判断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无水乙醇、SiO2、CaCO3、层析液等。
实验材料: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各放入同样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黄瓜幼苗。
第二步:A烧杯中加入完全培养液,B烧杯中加入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到两组黄瓜幼苗叶片出现颜色差异为止。
第三步: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提取叶片色素,用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
(1)A、B两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和颜色一致,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不是由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主要变化:
(1)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2)水在光下裂解为H+、O2和电子。
(3)水中的氢(H++e-)在光下将NADP+还原为NADPH。
即:(1)水的光解:H2O2H++2e-+O2
(2)ATP的生成:ADP+Pi+能量ATP
(3)NADPH的生成:NADP++H++2e-NADPH
总结:①光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的 上
②条件:
③产物:
④能量转化: →电能→
⑤实质:光能转变为活跃的 ,并释放出
⑥NADP+被 还原成NADPH
⑦水在光照下可裂解为:
⑧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
⑨ATP为碳反应提供:
⑩NADPH为碳反应提供:
2、碳反应(卡尔文循环)
主要过程:
(1) CO2的固定:一个CO2被一个五碳分子(RuBP:核酮糖二磷酸)固定,形成一个六碳分子,随即又分解成2个三碳酸分子(3—磷酸甘油酸)。
(2) 三碳酸分子的还原:三碳酸分子接受NADPH中的氢和ATP中的磷酸基团和能量,被还原成三碳糖,这是碳反应形成的产物。(完成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酶
(3) RuBP的再生:每三个CO2进入此循环,可以形成6分子的三碳酸分子,再被还原为6分子三碳糖,其中5个三碳糖分子在此循环中再生为RuBP,另一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循环,或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蛋白质或脂质,或者运出叶绿体,转变成蔗糖。
酶
酶
即:(1)CO2+RuBP2个三碳酸分子 (2)2个三碳酸2个三碳糖
(3)5个三碳糖3个RuBP
总结:①场所:叶绿体基质
②条件:酶、ATP、NADPH、CO2
③产物:三碳糖
④能量转换: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数量关系:3CO2→1个三碳糖(产物) 5个三碳糖→3个RuBP 循环3次→1个三碳糖
⑥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⑦三碳酸还原生成的三碳糖主要用于:
⑧产物三碳糖主要运出叶绿体外,转化为:
3、知识小结和理解深化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各元素的去向
(2)完善光合作用的过程
(3)光照与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三碳酸、RuBP、NADPH、ATP、三碳糖合成量的影响
项目
直接影响
ATP
NADPH
三碳酸
三碳糖
RuBP
光强度 ↑
光反应
↑
↑
↓
↑
↑
光强度 ↓
光反应
↓
↓
↑
↓
↓
CO2浓度 ↑
碳反应
↓
↓
↑
↑
↓
CO2浓度 ↓
碳反应
↑
↑
↓
↓
↑
此表变化是短时间内各物质的相对变化,不是长时间。↑ 表上升,↓ 下降。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2)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3)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过程( )
(4)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应强度和碳反应强度都降低( )
(5)在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和RuBP的含量都迅速增加( )
2.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反应
碳反应
条件
场所
物质转化
①水光解:
②ATP的合成:
③NADPH的生成:
①CO2的固定:
②三碳酸分子的还原:
③RuBP的再生和其他有机物的形成:
能量转换
3.根据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利用箭头构建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关系模型(光能、NADPH、ATP、ADP+Pi、H2O、O2、CO2、三碳糖)。
4.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变化的影响
变化条件
三碳酸分子
RuBP
NADPH和ATP
三碳糖
CO2供应不变
光照强→弱
光照弱→强
光照不变
CO2充足→不足
CO2不足→充足
题组一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1.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NADPH、ATP、CO2、三碳糖
D.②不仅用于还原三碳酸分子,还可促进③与RuBP的结合
2.为研究光反应中ATP产生的原理,有科学家进行如下实验: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琥珀酸溶液后,琥珀酸进入类囊体腔,腔内的pH下降为4;然后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此时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ADP和Pi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对实验条件和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暗中进行,结果表明:H+能通过扩散进出类囊体膜
B.光照下进行,结果支持: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色素吸收的光能
C.黑暗中进行,结果支持:光反应使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推
动ATP合成
D. 光照下进行,结果表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参与碳反应中三碳
酸分子的还原
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RuBP→三碳酸分子。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RuBP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中14C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含14C的三碳酸分子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题组二 分析条件骤变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4.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5.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三碳酸分子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三碳酸分子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RuBP
D.光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升高
6.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碳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三碳酸分子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四、产物三碳糖的去向
一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一分子三碳糖,这是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多数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是为了再生成RuBP,以保证循环的进行。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只有小部分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原料(如图所示):
专题7光合作用 Ⅱ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光合作用
(1)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异同
(3)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
c
b
c
一、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1、光合速率的概念
(1)光合速率(又称光合强度):指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的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如释放多少氧气、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2)表示方法:产生氧气量/单位时间或 /单位时间。
(3)表观光合速率:指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总量。
(4)真正光合速率:指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的量,加上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即植物实际所同化的CO2的量。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内因:①植物种类不同,光合速率不同
②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光合速率不同
③同一植物在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
④叶龄
⑤叶绿素含量
⑥酶的含量、活性
外因:①光强度(光的波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②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
③CO2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④水:如光合午休的影响。
⑤必需矿物质:N、P、K、Mg(Mg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光合作用的光合速率是由光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共同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3、详细读解几点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1)叶龄
①规律:叶片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逐渐增多,光合效率逐渐增强。生长到一定程度,叶片面积和光合色素含量等达到稳定状态,光合效率也基本稳定。随着叶片的衰老,部分色素遭到破坏,光合效率下降。(如图1和图2)
②对农业生产的启示: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密植、适当间苗、修剪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作物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降低呼吸。
③补充: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占
土地面积的比值。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物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呼吸作用加强,净产量反而随
叶面积的增大而下降。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光,光照不足。
因此要“合理密植”。
(2)光强度
①光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详见图)
②对农业生产的启示
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1)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光照)。
3)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4)温室大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CO2浓度
①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影响碳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如果CO2浓度继续升高,光合速率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2中毒而影响它正常的生长发育。
②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温室栽培植物时适当提高温室内CO2的浓度,如放一定量的干冰或多施有机肥。
(4)温度
①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所需酶的
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在低温条件下,植物酶促反应速
率下降,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在高温条件下,叶绿体的结构
会遭到破坏,叶绿体中的酶发生钝化甚至变性。低温会影响光合
酶的活性,植物表观光合速率较低;较高温度使呼吸作用加强,
表观光合速率下降。(详见图)
②对农业生产的启示
1) 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
(5)多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常见坐标曲线图
甲 乙 丙
(1)关键点的含义
P点:此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Q点:此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影响因素为坐标图中三条曲线所标示出的其他因子。
(2)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可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强度或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光合速率及其测定方法
1、光合速率
(1)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通常以单位时间内CO2等原料
的 或O2等产物的 表示。
(2) 真正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2 、CO2
或有机物 表示。
(3)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如图:在不
考虑光强度对呼吸速率影响下,OA:呼吸速率,OD:
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OA+OD。
2、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1)以气体体积变化为测量指标
①测定方法
光合作用速率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NaHCO3可以维持瓶内空间CO2浓度稳定,小液滴的移动量表示植物放氧量(表观光合量)。
②物理实验误差的校对
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非光合作用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死的幼苗),其他条件均不变。利用装置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测出的结果是净光合速率,要得到真正的光合速率,还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测出其呼吸速率,二者相加即为真正光合速率。
(2)以有机物变化量为测量指标——半叶法
如图,可在同一片叶主脉两侧对称位置取等大的两部分A、B。
若给B照光,A不照光,将A取下并放置在与B温度、湿度等条件相同,但无光的环境中保存,一段时间后,与取下的B同时烘干、称重,重量差值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真正的光合速率,假设最初A、B初始重量为X克,实验处理t时间后A、B称重分别为
WA、WB,则(X-WA)表示呼吸消耗量,(WB-X)表示净光合量,真正光合量=(WB-X)+(X-WA),真正光合速率=(WB-WA)/t。
若先将A取下烘干称重,B照光一段时间后再取下烘干称重,则重量差值与时间比值表示净光合速率(A、B初始干重相等,故WB-WA表示有机物积累量)。
三、图形分析
(1) 全天积累量=SP-(SM+SN) (白天吸收外界CO2—晚上呼吸释放CO2)
全天积累量大于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白天日照长,昼
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多。(如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
A点:凌晨3—4点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CO2释放减少。
B点:早上6点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点、E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Q点:12时左右的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关闭,
CO2供应减少,光合速率减弱。
CE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EF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FG段:太阳下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 A点:只呼吸不光合,细胞释放CO2,吸收O2。
AB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细胞释放CO2,吸收O2。
B 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细胞外观上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
B点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细胞吸收CO2,释放O2。
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
全天积累量=全天总光合-全天总呼吸
=光下积累的有机物-24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
(2)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 )
(3)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
2.说出光强度、CO2浓度、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
3.解读光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
A点
AB段
B点
BC段
C点
4.解读CO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
A点
A′点
B和B′点
AB段和A′B′段
5.解读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
AB段
B点
BC段
6.举例说明光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应用。
题组一 光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1.下图表示光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三碳酸分子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RuBP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强度(L)的影响。如图表示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 ℃和20~30 ℃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A.L、T B.T和L都不是 C.T、L D.T、T
题组二 其他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如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能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4.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题组三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5.图甲是探究光对黑藻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光源位置固定,且光照时间一定,反应室的溶液中含有适量NaHCO3。图乙为黑藻叶绿体中的某生理过程。请回答:
(1)本实验中黑藻的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
(2)若变换图甲中的光源,可改变光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从一个________________开始,每形成1分子三碳糖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轮该循环。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供植物细胞利用。
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异同
1.完善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的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被分解成
能量变化
光能→
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主要是叶绿体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条件
时刻都能进行
2.完善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的联系
(1)物质方面
C:CO2
O:H2O
H:H2O[H]碳反应, [H]
(2)能量方面
光能 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①热能②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各项生命活动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气体变化
下面为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气体变化图示,据图判断生理过程。
图①:表示黑暗中,只进行 ;
图②:表示呼吸速率 光合速率;
图③:表示呼吸速率 光合速率;
图④:表示呼吸速率 光合速率。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膜和线粒体内膜( )
(2)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
(3)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
(4)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
(5)适宜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的总量等于固定的CO2的总量( )
2.探究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过程中[H]和ATP的来源、去向
项目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H]
来源
去向
ATP
来源
去向
3.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计算
(1)绿色植物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数值表示 。
(2)绿色植物组织在有光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值表示 。
(3)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CO2或葡萄糖的量表示如下:
①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实测的O2 +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
②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实测的CO2 +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葡萄糖的 +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
4.叶绿体吸收CO2的量属于真光合作用还是净光合作用?
题组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判断
1.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6H12O6+O2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贮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过程利用的ATP是由甲和丙过程共同提供的
B.乙中的ATP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和还原三碳酸分子
C.甲、丙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丁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题组二 线粒体、叶绿体中物质转化的相关应用
3.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
C.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
4.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注: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
题组三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其他条件不变,光强度适当增强时,两曲线的交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6.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在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2)恒定在上述___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mg。
题组四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键点”移动
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与光强度的关系。若温度降到25 ℃(原光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下移、右移、上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8.如图表示20 ℃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题组五 密闭容器和自然环境中光合作用曲线分析
9.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10.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B.绿色植物吸收CO2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强度弱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组六 “三看法”突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11.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_________,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____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分钟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下表: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__(填“左”或“右”)移1.5 cm
乙装置
右移0.5 cm
测定植物净光
合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____(填“左”或“右”)移4.5 cm
乙装置
右移0.5 cm
(4)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g/h;白天光照15 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12.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A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正光合速率
B.C-B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
C.A-B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
D.实验过程中,乙组圆片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保持恒定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 mg
5.6 mg
3.8 mg
13.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 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1 mg
相关课件
专题7 光合作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7 光合作用教师版,共30页。
专题8 有丝分裂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8 有丝分裂学生版,共15页。
专题24 种群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24 种群学生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