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513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二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4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0分)1、在小鼠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体色的复等位基因(A1控制黄色、A2控制灰色和a控制黑色),A1对A2和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已知A1A1个体会在胚胎时期死亡。小鼠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且与体色独立遗传。若取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短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亲代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1A2Dd、A1aDdB.F1中的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C.若F1中灰色短尾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鼠占1/4D.若F1中灰色长尾相互交配,子代中不会出现黑色鼠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C.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D.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3、普通小麦是自然条件下由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杂种—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B.普通小麦具有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C.杂种二发育成普通小麦可能是由于温度骤降所致D.拟二粒小麦减数分裂所得配子含7对同源染色体4、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B控制红色素合成(BB和Bb的效应相同),基因D为修饰基因,DD与Dd的淡化程度不同,可将红色淡化为白色或粉红色。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与一株纯合的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得F1,F1为粉色植株,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DD与Dd基因型中能将红色淡化为白色的是DDC.亲本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BBDD或bbDDD.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粉红花植株:红花植株=7:6:35、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 黑×棕→1匹黑 ② 黑×黑→2匹黑 ③ 棕×棕→3匹棕 ④ 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组合①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B. 根据组合②可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
C. 根据组合③可判断棕色是隐性性状 D. 根据组合① ② ③ ④ 都无法判断显隐性6、将基因型为Bb和bb的豌豆种子混种在一起(两者数量之比是2: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A.1:2:3 B.1:2:1 C.1:4:4 D.6:2:17、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表型之比接近3∶1B.提出的问题: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演绎推理的过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型之比接近1∶1D.得出的结论: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8、果蝇的长翅和截翅受基因F/f的控制。将多只长翅雌、雄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每对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果蝇均出现截翅:长翅=1:3。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F控制长翅且位于常染色体上B.亲代雌果蝇都含有基因F和基因fC.子代杂合长翅果蝇的数量少于纯合长翅果蝇的D.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与亲本长翅果蝇的都相同9、小麦毛颖(D)对光颖(d)为显性,抗锈(R)对感锈(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用表现型为毛颖抗锈和光颖抗锈的小麦杂交,子代表现型有:毛颖抗锈、毛颖感锈、光颖抗锈、光颖感锈四种,比例接近于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10、一种蛾中深颜色(A)和浅颜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假设有640只浅色蛾和360只深色蛾的自然群体,群体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浅色蛾与深色蛾的比例为( )A.9∶16 B.16∶9 C.4∶1 D.1∶4二、填空题(共20分)11(本题 10 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则以上所得F1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______________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12、(10分)已知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纯合亲本(AABB、aabb)进行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请分析回答:1.若单独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F1基因型为Aa,其连续自交两代后,子代中AA、Aa、aa的比例为__________。2. 同时观察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的双显性个体中纯合体占__________;若选取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则巧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4. 若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着植株的高度,且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则F2中表现为40cm高度的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共10分)13(本题 10 分)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和纯种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F1,再让F1自交产生F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F2绿色圆粒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3)F2中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占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4)若用杂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和某豌豆杂交,子代的性状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则某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四、实验题(共10分)14(本题 10 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同学们分组对该植物的茎色、花色进行遗传方式的研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一)第一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交配组合F1表现型A: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B:紫茎自交全为紫茎C: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组。(2)如果C组正常生长繁殖,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二)第二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亲本杂交组合F1表现型D: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E: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F: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3)从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组。(4)若任取E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E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6)D、E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共10分)15(本题 10 分)油菜(雌雄同株)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了纯种半矮秆突变体8。为了阐明半矮秆性状是由几对基因控制以及显隐性关系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1)根据F2的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秆性状的遗传机制是_____。(2)杂交组合②F2高秆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3)现有另一株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将其与S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到F2,F2中高秆:半矮秆≈3:1,若涉及的基因用A/a、B/b……表示,则Z′的基因型为_____,若让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高秆:半矮秆=_____。(4)已知油菜的抗病(D)和不抗病(d)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高秆抗病纯合子和半矮秆不抗病纯合子若干(各种基因型均有且均已知,涉及基因用A/a、B/b……表示),若要探究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抗病性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和_____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则说明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抗病性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后代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可知,亲代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1A2Dd、A1aDd,A正确;F1中体色的基因型为:A1A2、A1a、A2a,故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B正确;若F1中灰色短尾即A2aDd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黑色=3:1,其中黑色鼠aa占1/4,C正确;若F1中灰色长尾A2add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鼠的概率为1/4,D错误。故选D。2、答案:D解析: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B正确;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正确;D、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A、杂种一含有A、B两个染色体组,但由于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是高度不育的,A正确;B、普通小麦具有6个染色体组,故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7=42条染色体,B正确;C、杂种二发育成普通小麦可能是由于温度骤降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的,C正确;D.拟二粒小麦减数分裂所得配子含有A、B两个染色体组,共有14条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4、答案:C解析:A.由题意可知,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 b和D, d控制,独立遗传的两队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正确;BC、分析题意,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BBdd) 与- -株纯合的白花植株(BBDD或bbdd. bbDD等) 进行杂交实验得F1, F1为粉色植株,说明亲本为BBddxbbDD, F1为BbDd,表现为粉色,说明DD与Dd基因型中能将红色淡化为粉色的是Dd,故淡化为白色的是DD, B正确, C错误;D、F1为BbDd, F1自交, F2中B_ dd: B_ Dd: B_DD+bb_ =:3:6:7,D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A、黑×棕的后代只有1匹黑色马,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而不能确定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A错误; B、根据组合②无法判断黑色是显性性状,B错误; C、根据组合③无法判断棕色是隐性性状,C错误; D、由于①②③④后代数目少,具有偶然性,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D正确;故选D。6、答案:A解析: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种植基因型为Bb和bb的豌豆只能通过自交方式产生下一代种子。根据题意, Bb和bb两者数量之比是2: 1,且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自交产生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2/3×1/4) : (2/3×2/4) : ( 1/3+2/3×1/4)=1:2:3. A正确。故答案为:A.7、答案:C解析:8、答案:B解析:A.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截翅:长翅=1:3, 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此性状属于常染色体遗传或伴X染色体遗传,A错误;B、无论翅型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子代果蝇截翅:长翅=1:3,则亲本雌果蝇都为杂合子,B正确;C、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则子代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2/3, 纯合子占1/3,杂合长翅果蝇数量多于纯合长翅果蝇数量,C错误;D、子代长翅果蝇中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XFXf) , 雄果蝇为纯合子(XFY)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亲代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Ff) , D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10、答案:B解析:
11、(1)答案:1/6;MmRr;5/12解析: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一代,所得子一代中基因型为Mm、MM、mm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2、1/4、1/4。由于基因型为mm的植株雄性不育,无法自交,所以子一代中可自交的植株的基因型为2/3Mm、1/3MM,其自交后,子二代中基因型为Mm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3×1/2=1/3,基因型为MM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3+2/3×1/4=1/2,基因型为mm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mm,所以其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MmRr。以该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MmRr)为亲本连续种植,每代均随机受粉,可将两对性状分开分析。由于基因型为mm的植株雄性不育,只能作母本,故F1中可作父本的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2/3Mm、1/3MM,可作母本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4Mm、1/4MM、1/4mm,F1群体中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2/3M、1/3m,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2M、1/2m,则F2中雄性不育植株(mm)占1/3×1/2=1/6,可育植株所占比例为1-1/6=5/6;基因型为Rr的植株随机交配两代,F2中晚熟红果植株(Rr)占1/2,综上分析,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M_Rr)所占比例为5/6×1/2=5/12。(2)答案:0;M基因;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1/2n解析:根据题意,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甲、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即甲和乙作父本,雄性不育植株作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由于喷施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全部死亡,故F1的体细胞中均不含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由于植株甲与雄性不育植株(mm)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产生的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mm),可推知植株甲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含m基因的雄配子存活,而含M基因的雄配子死亡,所以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由于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故必须有1个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中;喷施NAM后仍有存活的雄配子,说明部分配子不含H基因,故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综上,植株乙体细胞中含有的n个H基因分别插入n对同源染色体中,并且每对同源染色体均仅有一条染色体插入了H基因,故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1/2n。12、答案:1.3:2:3; 2.自由组合; 1/9; AaBB和AABb
3.15:1; 3/4; 4.AaBb、AAbb、aaBB解析:1.F1基因型为Aa,连续自交两代后,杂合子比例为(1/2)2=1/4,纯合子AA和aa的比例相等,均等于(1—1/4)/2=3/8,AA、Aa、aa的比例为3:2:3。
2.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F2的双显性个体A B 所占比例为9/16,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其中纯合体AABB占1/9;选取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均应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基因型是AaBB 和 AABb。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9+3+3)∶1=15∶1;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则F1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出现AaBb、aaBb、Aabb、aabb4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只有AaBb表现为显性,其余均表现为隐性,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4。
4.若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着植株的高度,且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则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为(50—30)/4=5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则F2中表现为40 cm高度的个体,应含有(40—30)/5=2个显性基因,对应的基因型有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13、(1)答案:YYrr解析: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故亲本纯种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2)答案:黄色圆粒;2/3解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基因型为YyRr,表现为双显性,即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F1自交产生的F2中,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RR:ggRr=1:2,即F2绿色圆粒豌豆中杂合子占2/3。(3)答案:5/8;1/5解析:F2中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占F2的10/16;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基因型为YYRR和ggrr,占重组类型的1/5。(4)答案:YyRr解析:杂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ggRr,和某豌豆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子代中黄色:绿色=1:1,说明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g和gg,由此判断另一豌豆的基因型为YgRr。14、(1)答案:紫茎;A、B解析:根据表格中A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B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2)答案:绿茎∶紫茎=3∶1解析:根据(1)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C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3)答案:白花;D解析: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D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4)答案: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解析:E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5)答案:2∶1解析: E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6)答案: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3:1或1:1的一定的分离比解析:D、E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15、(1)答案: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解析:分析杂交组合①②,F2中均是高秆:半矮秆≈15:1,为9:3:3:1的变式,据此推测油菜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答案:4/5解析:根据(1)可知,控制油菜株高的是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设为A/a和B/b,则杂交组合②F2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1/15AABB、2/15AABb、2/15AaBB、4/15AaBb、1/15AAbb、2/15Aabb、1/15aaBB、2/15aaBb,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5,则杂合子占4/5。(3)答案:AAbb或aaBB;3:1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Z′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则其产生Ab(aB)配子的概率为1/2,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2,让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半矮秆植株(aabb)占1/2×1/2=1/4,故后代中高秆:半矮秆=3:1。(4)答案:AABBDD;aabbdd;45:15:3:1解析:若要探究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抗病性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可让基因型为AABBDD的高秆抗病纯合植株和半矮秆不抗病纯合植株(aabbdd)杂交得到F1(AaBbDd),F1(AaBbDd)自交得到F2,若F2的表现型比例为(15:1)×(3:1)=45:15:3:1,则说明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抗病性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