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各种细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关于单细胞生物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它的各种生命活动
B.单细胞生物多数形体微小、构造简单,有些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C.单细胞生物有些属于原核生物,如细菌;有些属于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
D.单细胞生物有些是异养的,如各种细菌;有些是自养的,如各种单细胞藻类
2.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及结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可检测到还原糖
B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细胞线粒体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
A.A B.B C.C D.D
3.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C.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D.叶绿体中不同膜结构的成分有差异
4.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
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
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
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早春旱、冷,早稻浸种后温水淋种、时常翻种,为种子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温和O2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7.如图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据所学知识判断,亲本芦花雄鸟的基因型为( )
A.XBY B.Bb C.ZBW D.ZBZb
8.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9.健康成年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维持相对平衡。其中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自身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下列现象中可以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是( )
A.饮大量清水之后
B.刚刚献血之后
C.饮用5%葡萄糖溶液(等渗)之后
D.静脉输入0.9%生理盐水之后
10.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1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2.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能会抑制动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3.如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后的浓度对三种器官而言均为高浓度抑制效应
B.a、a'点所在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的作用效应
C.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抑制根生长、促进茎生长
D.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均不同
14.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表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细胞内不同基因的表达效率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核基因表达的①和②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B.上图基因表达的①和②过程中,都存在着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C.人的mRNA是以DNA为模板进行转录的产物,rRNA和tRNA则不是
D.人体细胞能在转录和翻译环节调控基因表达,上图基因B的表达效率低于基因A
16.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B.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
C.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二、综合题
17.作物光合作用的速率,直接决定作物的产量。叶绿体中的光合产物多以蔗糖的形式不断运出,如以淀粉形式在叶绿体积累,则不利于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持续低温胁迫会破坏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同时使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下图表示在低温(4℃)处理12h后,一定光照强度下两种类型的番茄净光合速率随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持续的低温天气会导致番茄减产,从光合作用过程的两个阶段分析,其原因是: 。
(2)研究表明,A酶催化叶绿体中淀粉的合成,B酶催化叶绿体中淀粉的降解。耐低温番茄细胞中可产生Y蛋白,该蛋白可分别与A酶和B酶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调控它们的转录过程,从而降低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推测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可能是 。
(3)低温条件下,植物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影响A酶和B酶合成的数量,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角度分析;低温时细胞膜发生的变化为 。已知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由此推测,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 (填“越高”“越低”)。
(4)研究发现植物对低温有一定适应性,不同植物品种耐寒性各有差异。柑橘抗寒锻炼过程中,抗寒柑橘品种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内嵴增多,而不抗寒品种不发生这种变化。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
(5)研究发现,不耐寒的植物在严寒袭来时,细胞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小泡液泡化,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落。这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直接危害是 。
18.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M期)两个阶段。间期很长,其核心变化是DNA的复制。以DNA复制为标志,间期又分为G1期(合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为DNA复制做准备)、S期(DNA复制期)与G2期(合成纺锤丝微管蛋白等蛋白质,为M期做准备)。这样,细胞周期就包括G1期、S期、G2期、M期四个时期。M期又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如左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动物胚胎干细胞(ES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科学家取小鼠ES细胞放入适宜的培养液中,研究其有丝分裂周期G1期、S期、G2期、M期的特点。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的原料)用3H标记,即3H-TdR;培养液中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即32P-UdR。分别测量3H-TdR、32P-UdR在细胞周期各个时期被利用的速率。请推测:32P-UdR被大量利用的时期是 ;3H-TdR被大量利用的时期是 。
(2)利用DNA合成阻断法可使ES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在上述培养液中添加适量DNA聚合酶可逆抑制剂,处于 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 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3)人体细胞周期的进程受到精密的调控,从而细胞有序正常分裂。癌细胞周期失控而恶性分裂。研究表明,雌激素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其机理是:雌激素进入细胞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激素-受体复合物促进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表达,cyclinD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结合,促使CDK4/6活化。活化的CDK4/6促进乳腺癌的恶性发展(如上图所示)。蛋白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而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因为性激素 。
(4)为了抑制乳腺癌进展,根据癌细胞增殖的调控特点,研制了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雌激素受体拮抗剂Bazedoxifene及纺锤体抑制剂紫杉醇等药物,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请在表格中填写出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时期和原理。
药物
时期
主要原理
Palbociclib
Bazedoxifene
紫杉醇
19.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感到心怦怦直跳,并高声尖叫,下图为该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感受器受到恐高的视觉信息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为 。在完成图中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
(2)头朝下疾驰时,促使心跳加快的激素主要是 。该同学走下过山车后,心跳并不能立即恢复平静,这是因为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 特点。
(3)图中①②分别代表 和 。图中显示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调节和 调节的特点。
20.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对遗传学的研究,果蝇做出了杰出“贡献”。请回答下列一组关于对果蝇研究的相关问题。
(1)a.下图甲、乙是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则甲所示果蝇的性别为 。雄果蝇精巢的精原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也有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显微镜下观察雄果蝇精巢切片,如果看到一个细胞中有两个Y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 时期。
b.图乙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同源染色体 对、四分体 个、染色单体 个、染色体组数 个。
(2)下表中,①-④是果蝇4个纯系的性状和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每个纯系均有雌、雄两类果蝇)。
①野生型(有关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②
③
④
性状
红眼W、灰身B、长翅V
白眼w
黑身b
残翅v
染色体
X
Ⅱ
Ⅱ
注:【②③④纯系果蝇:表中所列的性状均为隐性,其余相关性状均为显性】
a.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如让①和③之间交配,请设计正交和反交两种杂交组合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 。
选择①中的雄蝇,让其和 【②③④】中的雌蝇交配,由子代F1的表现型就可直接判定其性别。
b.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研究③和④黑身、灰身,长翅、残翅的遗传,③×④得F1,F1之间交配得F2,分析其F2表现型及比例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 。
2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该菌对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抗生素不敏感,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其危害主要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形成急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体检时可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定时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4CO2以及量的多少,作为诊断指标。现从患者胃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能够以尿素为氮源,是因为其能产生 。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 。
(2)若利用尿素培养基来分离幽门螺杆菌,对培养基灭菌所采用的方法 。
(3)某研究小组利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培养。幽门螺杆菌在正常空气的氧浓度或氧浓度过低条件下均不能生长。下图中 号和 号试管可分别代表幽门螺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状态。
(4)若要将得到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可采用肉汤基础培养液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需加入混合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其目的是: 。
(5)医生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是:连续服用青霉素2周,至14C检测阴性后停药。其依据是: 。
22.一种天然蛋白t-PA能高效降解因血浆纤维蛋白凝聚而成的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但是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t-PA会诱发颅内出血。研究证实,将t-PA蛋白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其诱发出血的副作用。据此,先对天然t-PA基因的碱基序列进行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改造后的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注:下图表示相关的目的基因、载体及限制酶。pCLY11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以上技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的过程被称为 工程。
(2)DNA重组技术中所选用的质粒载体应具有以下特征:质粒DNA分子上有复制原点,可以保证质粒在受体细胞中能 ;质粒DNA分子上有 ,便于外源DNA插入;质粒DNA分子上有 ,便于筛选出含质粒载体的宿主细胞。
(3)拟改造t-PA基因,须先获取t-PA基因。若从cDNA文库中获取上t-PA基因,则从CDNA文库中获取的t-PA基因 (填“含有”或“不含”)内含子序列。已知t-PA基因比较小,且碱基序列已经测出,也可以通过 方法获取t-PA基因。已知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CA,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则改造后的t-PA基因第84位的丝氨酸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应设计为 。
(4)若改造后的t-PA基因的粘性末端如上图所示,则需要选用限制酶 和 切割质粒pCLY11,才能保证质粒与t-PA改良基因高效连接。改良基因与质粒pCLY1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 酶催化,该酶催化形成 键。
(5)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受体细胞并非都是目的菌株,原因是 。这时需选择呈 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以选育出能生产改良t-PA蛋白的工程菌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它的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
B、单细胞生物多数形体微小、构造简单,有些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如细菌,B正确;
C、单细胞生物有些属于原核生物,如细菌;有些属于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C正确;
D、单细胞生物有些是异养的,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某些细菌是自养的,如蓝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答案】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应先混合再使用,A错误;
B、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应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B错误;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料,不能先用盐酸水解,C错误;
D、由于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是不同步的,故将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中有染色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这个实验是利用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3、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植物细胞内部有绿色的叶绿体,颜色与染色后蓝绿色的线粒体相近,不能用其作实验材料,以免干扰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3.【答案】C
【知识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蓝藻,原核生物有DNA,RNA和核糖体,故叶绿体内也有核糖体、DNA,RNA,A正确;
B、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有机物,B正确;
C、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C错误;
D、叶绿体的外膜由原始真核生物的细胞膜演化而来,内膜由蓝藻细胞膜演变而来,成分上存在差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4.【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膜的功能;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蛋白质磷酸化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可携带信号分子,蛋白质去磷酸化又恢复原来的结构将信号分子释放,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
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在进行细胞信号传递时,蛋白质的磷酸化是由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所以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不符合题意;
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所以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信号进入过程中,蛋白质和ATP在蛋白激酶作用下,ATP为蛋白质提供磷酸基团并未这一过程提供能量,信号进入后,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磷酸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且酶受温度和pH的影响。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氧气的释放,可能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完,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必须先与植物体内的C5结合形成C3分子,再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因此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还原,B不符合题意;
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减掉部分花穗,光合作用产物无法输出,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C不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施有机肥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这些措施均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A正确;
B、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因此,农作物种子入库储藏时,应在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贮藏寿命会显著延长,B错误;
C、油料作物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C正确;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使水分散失减少,氧气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呼吸速率,低氧、一定湿度是新鲜水果保存的适宜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7.【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亲本芦花雌鸟与芦花雄鸟杂交,F1中芦花∶非芦花=3∶1,说明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F1中的雄鸟均表现为芦花,而雌鸟中的芦花∶非芦花=1∶1,说明基因B和b 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亲本芦花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的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的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在雄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
8.【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不符合题意;
B、人工选择只对金鱼的变异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变异的来源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符合题意;
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选择对金鱼的变异起选择作用,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不喜好的性状被淘汰,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答案】B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饮用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A错误;
B、大量失血后,机体血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减少,B正确;
C、5%的葡萄糖是等渗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抗利尿激素的量基本不变,C错误;
D、饮用大量等渗的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抗利尿激素的量基本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0.【答案】D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释放,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故为题图②;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需要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故甲状腺激素的传输方式为题图①,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 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11.【答案】D
【知识点】反射的过程;动物激素的调节;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能将身体中的癌细胞及时的发现并杀死,A项不合题意;
B.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B项不合题意;
C.神经细胞可以释放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以分泌激素等,免疫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故三者都可以释放化学物质,C项不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兴奋性,故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完成依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性。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的结构
【解析】【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造成的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小种群易于灭绝,因此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错误;
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从而促进动物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错误;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13.【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A、c~c′点的浓度促进茎的生长逐渐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不是高浓度抑制效应,A错误;
B、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a、a'点所在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效应,B错误;
C、根据图形分析及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可判断图中三曲线依次(从左向右)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根的效应是抑制,茎是促进作用,C正确;
D、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图中数据可知,存在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14.【答案】C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A.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所需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中的有机物,A项不合题意;
B.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其数量的统计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B项不合题意;
C.题干中已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已经充分混匀并分成两组,所以种群密度是一致的,只是两组的培养液体积不同,种群数量不同,C项符合题意;
D.酵母菌在氧气、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会大量繁殖,种群数量会增加,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异养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活,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生长繁殖迅速,种群数量增加快。
15.【答案】C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真核生物核基因表达的①转录和②翻译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正确;
B、①表示转录过程,DNA模板链和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②表示翻译过程,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RNA分为三种:mRNA,tRNA和rRNA,它们都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C错误;
D、基因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从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A的转录和翻译水平都高于基因B,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RNA聚合酶合成mRNA的过程。
(1)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2)过程:解旋、原料与DNA碱基互补并通过氢键结合、RNA新链延伸、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T-A。
2、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模板:mRNA。
(3)原料:21种游离的氨基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U-A。
16.【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LDL受体缺失,则LDL不能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A不符合题意;
B、如果PCSK9基因内非编码区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变后对应的氨基酸不变则不一定会导致PCSK9蛋白活性发生改变,则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引起PCSK9蛋白活性增强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减少,使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C符合题意;
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则apoB-100蛋白减少,则血浆中胆固醇与之结合形成LDL减少,进而被运进细胞的胆固醇减少,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根据题干可知胆固醇从血浆运输到细胞内需要载脂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如果受体或载脂蛋白发生改变就会影响胆固醇的运输。
17.【答案】(1)CO2浓度和番茄品种;低温破坏类囊体结构,影响光反应进行,淀粉在叶绿体积累使暗反应受阻,同时酶活性降低
(2)Y蛋白与A酶基因结合,抑制其转录,淀粉的合成减少;Y蛋白与B酶基因结合,促进其转录,B酶增加,淀粉的分解增加
(3)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越低
(4)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其数量多,体积大,内嵴多,细胞呼吸强度提高,细胞的热量和能量供应增加,以抵抗低温的影响
(5)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从而危害生命活动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CO2浓度和番茄品种,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低温会破坏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进而影响光反应进行,同时淀粉在叶绿体积累使暗反应受阻,此外低温使时酶活性降低,因此低温胁迫会导致番茄减产。
(2)根据题意,A酶促使淀粉的合成,B酶促使淀粉降解,一方面Y蛋白与A酶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抑制其转录,减少淀粉的合成,另一方面,Y蛋白与B酶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促进其转录,增加淀粉的分解,这样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就会减少。
(3)低温条件下,植物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知低温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已知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说明不饱和脂肪酸易溶,由此推测,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
(4)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抗寒品种中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内嵴多,则细胞呼吸强度提高,细胞的热量和能量供应增加,从而更好地抵抗低温的影响。
(5)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因此细胞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小泡液泡化,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落,这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直接危害是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从而危害生命活动。
【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8.【答案】(1)G1期、G2期;S期
(2)分裂;S(或答:间)
(3)是脂质,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4)药物的作用时期及主要原理
药物
时期
主要原理
Palbociclib
G1期
抑制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的活性,使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Bazedoxifene
G1期
阻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结合,使雌激素失去作用
紫杉醇
M(前期)
抑制纺锤体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G1期和G2期合成蛋白质,而合成蛋白质先要进行转录形成mRAN,又由于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特有的碱基,培养液中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所以32P-UdR被大量利用的时期是G1期和G2期。S期是DNA复制期,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含N碱基,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的原料)用3H标记,所以3H-TdR被大量利用的时期是S期。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因此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准确的说是S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雌激素进入细胞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说明性激素能进入细胞中,因为性激素属于脂质,是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Palbociclib是CDK4/6抑制剂,而CDK4/6是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作用于G1期,所以Palbociclib能在G1期,抑制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的活性,使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Bazedoxifene是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而雌激素进入细胞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激素-受体复合物促进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表达,cyclinD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结合,促使CDK4/6活化,从而作用于G1期,所以Bazedoxifene能在G1期,阻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结合。紫杉醇是纺锤体抑制剂,而M期中的前期形成纺锤体,所以紫杉醇作用于M期中的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分析】1、分裂间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19.【答案】(1)外负内正或内正外负;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2)肾上腺素;作用时间长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级;反馈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1)信息刺激产生兴奋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导致形成动作电位,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头朝下疾驰时,促使心跳加快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等特点,故该同学走下过山车后,心跳并不能立即恢复平静。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图中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甲状腺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线,属于分级调节,此外也存在反馈调节。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20.【答案】(1)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4或四;0或零;8或八;2或两
(2)①雌×③雄、①雄×③雌;灰身;②;不能;黑身、长翅和灰身、残翅的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a.根据图甲中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是一样的,可知甲所示果蝇的性别为雌性。在显微镜下观察雄果蝇精巢切片,如果看到一个细胞中有两个Y染色体,说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了,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b.图乙细胞一共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染色单体,也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四分体(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因此同源染色体对数为4对、四分体个数为0个、染色单体数为8个、染色体组数为2个。
(2)a.正反交是指两个杂交亲本相互作为母本和父本的杂交,因此设计正交和反交两种杂交组合为①雌×③雄、①雄×③雌。①雌×③雄,即BB×bb,后代都是Bb,表现为灰身;①雄×③雌,即BB×bb,后代都是Bb,表现为灰身,因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灰身。要通过子代F1的表现型就可直接判定其性别,那应该选择②中的雌蝇交配,因为②中的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上,而③④中的雌果蝇的黑身和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b.由表可知,控制黑身、灰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即这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故分析F2表现型及比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1.【答案】(1)脲酶;红色环带
(2)高压蒸汽灭菌
(3)②;④
(4)抑制除幽门螺杆菌以外的其他杂菌的生长(抑制对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敏感的微生物生长)
(5)幽门螺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连续使用青霉素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14C检测阴性说明幽门螺杆菌被基本清除
【知识点】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1)幽门螺杆菌能够分解利用尿素是因为它可以产生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产生NH3造成培养基的pH升高,遇到酚红指示剂会变红,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2)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幽门螺杆菌在正常空气的氧浓度或氧浓度过低条件下均不能生长,因此②号试管可以代表其生长状态。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因此试管④可以代表其生长状态。
(4)若要将得到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扩大培养,那么该培养基上就不能有其他的杂菌繁殖生长,因此培养液中需加入混合抗生素的目的是抑制除幽门螺杆菌以外的其他杂菌的生长。
(5)根据题干信息:受试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定时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4CO2以及量的多少,作为诊断指标。由于幽门螺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连续使用青霉素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14C检测阴性说明幽门螺杆菌被基本清除
【分析】1、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2.【答案】(1)蛋白质
(2)自我复制;一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有标记基因(某种抗生素抗性基因)
(3)不含;化学合成(人工合成);AGA
(4)XmaⅠ;BelⅡ;DNA连接;磷酸二酯
(5)导入未连目的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也可以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白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其核心是基因工程。以上技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属于蛋白质工程。
(2)复制原点可以保证质粒在受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从而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质粒DNA分子有上一至多个限制酶切位点,可以切割得到不同的粘性末端,便于外源DNA插入;质粒DNA分子上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有利于筛选目的基因,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可作为转化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3)mRNA逆转录得到cDNA,mRNA中内含子对应的序列已经被剪切掉,因此cDNA文库中获取的t-PA基因不含内含子序列;如果基因的序列已知,可以用化学合成仪即化学合成方法合成t-PA基因;将t-PA蛋白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造后的t-PA基因第84位的丝氨酸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应设计为AGA。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PA基因的左端粘性末端为CCGG-,为XmaⅠ酶切得到,t-PA基因的右端粘性末端为GATC-,为BelⅡ酶切得到,质粒需要用相同的酶进行酶切以得到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粘性末端,因此质粒需选用限制酶XmaⅠ和BelⅡ切割质粒pCLY11;改良基因与质粒pCLY1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DNA连接酶对粘性末端进行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5)导入未连目的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也可以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并非都是目的菌株(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结合重组质粒示意图可知,mLacZ基因中插入了目的基因,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呈白色菌落,因此这时需选择呈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
【分析】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问题。因此,蛋白质工程生产合成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2、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3、“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4、“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DNA连接酶来源于T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5、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启动子的本质是DNA片段,其为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3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89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2.0(36.0%)
主观题(占比)
57.0(64.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72.7%)
主观题(占比)
6(27.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综合题
6(27.3%)
57.0(64.0%)
单选题
16(72.7%)
32.0(36.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2.7%)
2
容易
(22.7%)
3
困难
(4.5%)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0(2.2%)
4
2
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2.0(2.2%)
13
3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
7.0(7.9%)
21
4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0(2.2%)
2
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7.0(7.9%)
17
6
动物激素的调节
2.0(2.2%)
11
7
群落的结构
2.0(2.2%)
12
8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2.0(2.2%)
2
9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2.2%)
11
10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2.0(2.2%)
2
11
遗传信息的翻译
2.0(2.2%)
15
12
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13.0(14.6%)
22
1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2.0(2.2%)
1
14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0(2.2%)
3
15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2.0(2.2%)
4
16
细胞膜的功能
4.0(4.5%)
4,16
17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7.0(7.9%)
17
18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9.0(10.1%)
19
19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0(2.2%)
6
20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0(2.2%)
1
21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
13.0(14.6%)
22
22
水盐平衡调节
2.0(2.2%)
9
23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1.0(12.4%)
20
24
激素调节的特点
11.0(12.4%)
10,19
25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2.0(2.2%)
2
26
伴性遗传
2.0(2.2%)
7
27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21.0(23.6%)
18,20
28
蛋白质工程
13.0(14.6%)
22
2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2.2%)
8
30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9.0(10.1%)
19
3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2.0(2.2%)
14
32
生物的多样性
2.0(2.2%)
12
33
灭菌技术
7.0(7.9%)
21
34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9.0(10.1%)
5,17
35
突触的结构
11.0(12.4%)
10,19
36
遗传信息的转录
2.0(2.2%)
15
37
反射的过程
2.0(2.2%)
11
38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10.0(11.2%)
18
39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11.0(12.4%)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部分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综合测试(二)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