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暑期学情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9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③中的O2能自由扩散至②中
B.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则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3.图甲所示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外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和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D.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5.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在动作电位形成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6.如图表示实验条件下,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8.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E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
C.图中信息分子B不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信息分子D不能作用于肾小管细胞
D.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只有A
9.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清除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癌细胞的清除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
10.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B.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它在胸腺中成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
11.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时,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不是所有的过敏反应都会损伤组织细胞,有的过敏反应不用治疗即可痊愈
D.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才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12.假设甲、乙两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丙、丁两图中的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f=d>a=b=e=g B.f>a=b=d=e>g>c
C.c>a=f>d=e>b=g D.f>a>d=e>b=g>c
13.下列有关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有利于相关生物的生长
B.二者都能调节相关生物的生命活动
C.二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D.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14.如图所示,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5.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g,则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
B.从图甲中植物的左侧照射光照,一段时间后,测得③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④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图乙中曲线OH段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HC段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性
D.若将图甲中植物水平放置(⑤在下方),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生长发育的棉花幼苗,其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
B.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C.植物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处能合成脱落酸,主要作用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1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点和Q点可分别表示( )
A.植株横放时根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
B.植株横放时茎弯曲部位的远地侧和近地侧
C.具顶端优势的植株的顶芽部位和侧芽部位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
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19.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D.与双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0.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大山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
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第4~10年间,第8年大山雀数量最小,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可以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演替速度
2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
D.M与N将呈现S型增长
2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这里还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白唇鹿、棕熊等动物以及多种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25.下列信息种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孔雀开屏 ④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 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蹈行为 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 ⑧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 ⑨萤火虫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A.①④⑦⑨ B.①②⑧⑩
C.③④⑥⑦ D.②⑥⑦⑨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
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
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7.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殖都有利
28.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沙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B.负反馈调节是南沙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9.下列有关如图所示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G为第三、四、五营养级
C.增加各级生物数量就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A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E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C.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
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32.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S1、S2、S3代表所在区域的面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S2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D.S3越小,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
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3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时应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取等量培养液
B.应对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和无氧处理
C.取样前对试管轻轻振荡、预实验、重复实验等措施均可减小实验误差
D.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
35.下图是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四种关系密切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只有D
B.碳只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 如果去掉丁,则对碳循环没有影响
D. 乙、丙、丁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甲中
36.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 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
C. 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被迅速灭活的有抗体、神经递质、激素
D.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3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是m×c/a
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
38.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 kJ/(m2·a)]。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GP | NP | R |
① | 15.91 | 2.81 | 13.10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3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并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B.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植物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直接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4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鲫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吸出培养液计数前先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样方内与样方线上的个体都统计在内
42.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拮抗作用
43.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
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44.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4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46.某科技小组在调査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4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小于75只/hm2 B.大于75只/hm2 C.小于150只/hm2 D.大于150只/hm2
47.某生物科研小组调查某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
48.下表为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按10—20%传递效率计算,正确的是( )
项目 | 昆虫摄食量 | 昆虫粪便量 | 昆虫呼吸消耗量 |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
能量(KJ) | 410 | 210 | 130 | 70 |
A.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050kJ
B.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C.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D.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14%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49.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C.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0.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的目的不是( )
A.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
C.实现废物的资源化
D.减轻环境污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51.(6分)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等,其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如图是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机体清除病毒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2)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埃博拉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 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病毒,其原因是 。
(3)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2.(8分)吗啡是一种镇痛药,其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峰值(动作电位的最大值)及传导速率的影响是镇痛效应的重要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外界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当其受到一定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相关实验,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吗啡浓度 | 动作电位峰值/mV | 兴奋传导速率/(m·s-1) | ||||
10 min | 20 min | 40 min | 10 min | 20 min | 40 min | |
0 | 9.07 | 9.13 | 9.06 | 33.00 | 33.15 | 32.96 |
0.1 g/L | 7.82 | 4.58 | 2.90 | 30.15 | 24.69 | 19.80 |
0.2 g/L | 5.60 | 1.64 | 0 | 16.02 | 4.52 | 0 |
0.3 g/L | 0 | 0 | 0 | 0 | 0 | 0 |
为保证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生物活性,实验中需将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类似于________(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液体环境中。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根据高中所学内容推测,吗啡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不会持续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________结合的能力。
53.(8分)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不能合成相关激素)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对激素不敏感)。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利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3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为研究某浓度激素的处理效果,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 的长度,计算出伸长量,并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 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由题图知,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伸长有 作用,而对矮生南瓜茎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正常南瓜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3)据图分析,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 (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 突变体。
(4)从图3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 ,该结果 (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3)的推测。
54.(6分)某地100年前因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该植食动物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个体数 | 93 | 187 | 60 | 56 | 51 | 61 | 52 | 34 | 41 | 39 | 166 |
(1)该地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 。
(2)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该群落的结构特征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常呈 分布。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12分)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1中,m1表示的能量形式主要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 实现的。
(4)若图l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B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生物参考答案
1-5 ACDDD 6-10 CDADC 11-15 CBBAC 16-20 ACABA 21-25 CBDBA 26-30 CCADA
31-35 BCCDD 36-40 DCCCA 41-45 CCAAA 46-50 ACCAB
51.(6分)
(1)体温调节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T 焦虑、紧张等情绪会降低T细胞活性,使免疫功能下降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2.(8分)
(1)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组织液 吗啡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从而抑制Na+内流
(3)(特异性)受体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会被相应的酶分解(答案合理即可) 神经递质
53(8分)
(1)处理前后 平均值
(2)促进 两重性
(3)不能 激素合成缺陷型
(4)无显著差异 支持
54(6分)
(1)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稳定型
(3)偏高 镶嵌
(4)不能 一种灌木在该地区随机分布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55(12分)
(1)太阳能(光能)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2)Ⅱ所同化的能量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25B/(1+4a)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