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01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02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3
    生物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式是极性运输
    ④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发育,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
    ⑤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⑥对成熟期的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
    ⑦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
    ①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①错误;②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促进乙烯的合成,②正确;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这种运输为极性运输,但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③错误;④赤霉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也能促进种子萌发,缩短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④错误;⑤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生长素的作用是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从而形成无子果实,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⑤错误;⑥对成熟期的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不会加速叶片衰老和脱落,⑥错误;⑦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原因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含受环境影响,⑦正确。综上所述,②和⑦正确,A符合题意,B、C、D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结果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吲哚乙酸
    C.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无尖端的胚芽鞘,结果是不生长也不弯曲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拜尔的实验没能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更没有命名该物质是生长素,温特的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生长素,B错误;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C错误;该实验能说明生长素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反过来运输,D错误。
    3.1928年,温特(F∙W∙Went)用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它能扩散到琼脂小方块中,将处理过的小方块放到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侧弯曲生长。下图为温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利用琼脂块分离出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不相同
    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均明显大于另一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
    A、实验中没有将生长素从琼脂块中分离出来,温特只是发现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错误;
    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相同,B错误;
    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用空白琼脂块重复以上实验,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在于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不促进细胞分裂,故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另一侧,数量相同,D错误。
    故选C。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琼脂切块上,实验处理及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对照说明薄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C.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D.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a和b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具有单侧光照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照不会影响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量;c和d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侧光会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详解】
    A、由于没有增加不插薄玻璃片的对照组,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A错误;
    B、b与c两组实验中琼脂快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均为40单位,不能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B错误;
    C、c胚芽鞘和琼脂块中间被玻璃板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而两侧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一样多,均为20单位,说明向光侧生长素未被分解;d胚芽鞘尖端未隔开,胚芽鞘下部和琼脂块被玻璃板隔开,结果背光侧琼脂收集生长素(30单位)高于向光侧(10单位),说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C正确;
    D、由于没有增加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对照组,不能确定尖端以下部位不能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D。
    5.下图表示的是某同学做的两个关于生长素运输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实验证明,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后,部分生长素分解
    B.图甲中置于黑暗处的胚芽鞘尖端不能进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图乙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
    D.图乙中根处的生长素运输需要消耗ATP,但茎处的生长素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除了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其他部位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2.在有单一方向的刺激(单侧光照)时,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
    【详解】
    A、图甲中,在黑暗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相同,说明光不会使生长素分解,A错误;
    B、黑暗处的胚芽鞘尖端仍能进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
    C、图乙中,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上运输,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C正确;
    D、根处和茎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均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C。
    【点睛】
    考生需要根据题图分析影响生长素运输的因素解答本题。
    6.下图中a与a'是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其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c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请预测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不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左或向右弯曲生长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的作用。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存在纵向运输,在外界刺激条件下在尖端存在横向运输。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不均可以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详解】
    A、如果生长素浓度a与a'都为抑制浓度,那么胚芽鞘就不生长,A情况可能出现;
    B、如果生长素浓度a与a'恰好处于相同的促进效果,有可能直立生长,B情况可能出现;
    C、如果生长素浓度a与a'不相同,促进效果不同,就有可能向左或向右弯曲生长,C情况可能出现;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顶芽a、侧芽b和侧芽c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A、C和D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可作为农田中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
    C.图3中表示水平放置的根和茎中生长素作用的曲线,b表示根的近地侧,c为茎的远地侧
    D.图4中IAA和GA同时存在对茎段细胞分裂的促进效果比单独使用时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距离顶芽越近的侧芽抑制越显著。
    2、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详解】
    A、分析图1可知,由于生长素能够进行极性运输,所以侧芽b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可能为D,侧芽生长受抑制,顶芽a处生长素浓度较低可能为A,顶芽优先生长,A错误;
    B.、分析图2可知,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高浓度生长素可用于除去对生长素更加敏感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
    C、根比芽对生长素更敏感,且重力会使生长素在向地侧集中分布,图3中曲线ab表示根对生长素的反应,其中b点表示抑制效果,对应根的近地侧,a点表示促进效果,对应根的远地侧;曲线cd表示茎对生长素的反应,c、d点均表示促进效果,其中c点浓度较低,对应茎的远地侧,d点浓度较高,对应茎的近地侧,C正确;
    D、图4中IAA和GA同时存在比单独存在时促进茎段生长的效果要明显,但是这两种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而非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
    8.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另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分析乙图: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受到重力的作用,bd点生长素浓度增大。
    【详解】
    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1cm所需时间较多,其生长很慢。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细胞伸长生长很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b点<a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我国学者崔徵研究了Zn对番茄幼苗中吲哚乙酸、色氨酸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过程不发生在核糖体中
    B.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含有Zn的蒸馏水中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
    D.据该实验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吲哚乙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不属于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
    B、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错误;
    C、据图可知,实验组先将番茄幼苗置于缺Zn的培养液中,再补充Zn,这样实验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C正确;
    D、据图1分析,缺Zn时色氨酸含量减少,加Zn后色氨酸含量增加,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吲哚乙酸的含量,据图2分析,缺Zn时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加Zn后吲哚乙酸含量增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合成,由题干“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口引哚乙酸)”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吲哚乙酸,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10.察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2、分析图乙:由于重力的作用,使生长素浓度Ⅰ处<Ⅱ处,Ⅲ处<Ⅳ处;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而茎的Ⅳ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反而更快。即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未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详解】
    A、由于重力的作用,Ⅰ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Ⅱ处的生长素浓度,但Ⅰ处生长快,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A错误;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Ⅱ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Ⅰ处,并且生长速率比Ⅰ处慢,因此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B正确;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Ⅲ处生长素浓度较低,没有抑制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C错误;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并且生长速率也高于Ⅲ处,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D错误。
    故选B。
    11.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A具有识别生长素的功能,也具有运输ATP的功能
    B.当生长素浓度适宜升高时,细胞壁内的环境pH会升高
    C.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拮抗关系
    D.酶X的跨膜运输离不开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构A具有水解ATP的功能,为H+的逆浓度运输提供能量,A项错误;当生长素浓度适宜升高时,细胞壁内的环境pH会降低,B项错误;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协同关系,C项错误;酶X属于大分子,其跨膜运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
    1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输送,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是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才受到抑制的。
    【详解】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并没有受到抑制,A错误;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正确;
    C、生长素促进果实生长,C错误;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D错误。
    故选B。
    13.下列生产措施所利用到的原理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子番茄
    ②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棉花摘心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
    ⑦木瓜催熟柿子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生产无子果实、保花保果、作为除草剂等。
    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可以作为催熟剂使用,在农业生产上经常应用乙烯利。
    【详解】
    ①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做法: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与植物激素有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三倍体西瓜,利用三倍体不育,与植物激素无关,②符合题意;
    ③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与植物激素有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与植物激素有关,④不符合题意;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⑤符合题意;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与植物激素有关,⑥不符合题意;
    ⑦木瓜催熟柿子是利用了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与植物激素有关,⑦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中,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只在植物体果实中合成,有催熟果实的作用
    B.青鲜素可以延长某些蔬菜的储存时间,但可能致癌
    C.脱落酸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茎秆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A、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延长某些蔬菜的储存时间,但可能致癌,B正确;
    C、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
    D、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D正确。
    故选A。
    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幼根生长的机理相同
    C.乙烯能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
    D.生长素和脱落酸都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
    【详解】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幼根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幼根生长,B错误;
    C、生长素浓度升高会引起乙烯的浓度的升高,乙烯会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C正确;
    D、高浓度的生长素会引起果实的脱落,脱落酸也可以促进果实的脱落,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记常见五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 D.乙烯可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激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5、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
    C、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C正确;
    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不能用其诱导产生无籽果实,生长素可诱导产生无籽果实,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生物学探究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的鸡蛋清)、磷酸缓冲液等
    一滴一滴地加入HCl,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值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等
    处理插条时用浸泡法要求溶液浓度较低,最好遮阴处理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捕虫器、铲子、花盆、铁架台等
    收集土样的塑料袋上需注明地点和时间,采集的小动物也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观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多个实验,回忆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果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表格内容分析答题。
    【详解】
    ①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可以选择不同的生物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实验操作是一滴一滴地加入HCl,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值,①正确;②选择的实验材料为一年生枝条,实验试剂为生长素类似物,实验处理方法为沾蘸法或浸泡法,②正确;③采集到的实验小动物放在70%的酒精中保存,③正确;④利用血细胞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多次计数,然后求平均值,④错误;
    故选D。
    18.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BC段,因为溶氧量的增加导致藻类的数量增加
    C.NH4+等无机盐离子含量的增加与含碳有机物的含量下降有关
    D.若将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超出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
    详解:
    A. AB段,细菌数目一开始较少,此时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的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AB段有机物被分解,无机盐离子不断增多,有利于藻类繁殖,使BC段藻类数量大量增加,藻类数量增多的同时会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逐渐上升,B错误;
    C. 随着有机物被分解,等无机盐离子不断增多,C正确;
    D.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多曲线题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并能结合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内容解释相关曲线的变化,准确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图是城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净化水体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若鱼、虾大量死亡,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加剧水体污染
    C.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群落的结构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详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A项错误;
    B、若鱼、虾大量死亡,则会通过正反馈调节加剧水体污染,B项错误;
    C、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
    D、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
    故选C。
    20.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使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这一营养级的同化量ⅹ100%
    【详解】
    A、能量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可能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B正确;
    C、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是不能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2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根据下面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研究,回答
    (1)将少量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得出赤霉菌培养液中产生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____为什么?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做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①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②配制溶液:_______(溶液相对浓度梯度差为0.5)。
    ③实验步骤:
    a._______
    b.浸泡,将9份枝条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
    c.一天后,_______。
    d.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④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
    【答案】(1)     不能     实验没有证明植物也能产生赤霉素
    (2)     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3……6的NAA溶液9份,编号1-9号     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     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培养条件相同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1)
    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赤霉菌培养液中产生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不能得出植物能产生赤霉素,不能得出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2)
    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可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3……6的NAA溶液9份,编号1-9号;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为了保证无关变量一致,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培养条件相同。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2.在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某乡村尝试开展了新型立体农业模式,在葡萄架下种植草莓,草莓收获后种植蔬菜。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新型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是运用_______原理创建的,与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
    (2)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立体农业的_______稳定性比较高,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
    (3)施农家有机肥有利于蔬菜增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可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2)     抵抗力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3)分解者分解农家肥有机物,释放的CO2能促进蔬菜光合作用;分解农家肥有机物产生的矿质元素可以被根吸收,有利于蔬菜增产;可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促进根的生长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相比,该新型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可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1)
    该新型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创建的,与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2)
    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立体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高,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
    施农家有机肥有利于蔬菜增产,其原因可能是分解者分解农家肥有机物,释放的CO2能促进蔬菜光合作用;分解农家肥有机物产生的矿质元素可以被根吸收,有利于蔬菜增产;可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促进根的生长。
    23.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填序号)。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②③④     ①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15%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负)反馈调节     种间关系     食物链(网)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图2中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C表示鼠粪便及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据此答题。
    (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光合作用。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图2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据图可知鼠的同化量为A=1.6×109kJ,而狼的同化量为2.4×108kJ,因此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2×109)×100%=15%。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弄清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评卷人
    得分



    四、非选择题组
    24.Ⅰ.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
    (6)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
    (7)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
    (8)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     竞争     分解者
    (2)     8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投放饵料中的能量
    (3)增长型
    (4)     E     因该次防治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害虫种群的K值,而且害虫种群的数量不会再次回升到防治前的数量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6)     等于     14.5%
    (7)     次生     形成灌木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弃耕农田起始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经过A、B、C、D点连续的农药防治,害虫的抗药性得到不断加强,同时害虫的天敌被大量杀死,因此害虫种群密度明显上升。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的种群密度低于经济阈值。
    (1)
    淡水虾与植食性鱼都以水蚤为食物,故它们是竞争关系;生物群落是指一个地区所有生物的集合,该图中的所有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
    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1000×20%×20%×20%=8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投放饵料中的能量。
    (3)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
    乙图中,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因该次防治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害虫种群的K值,而且害虫种群的数量不会再次回升到防治前的数量,因此乙图中A、B、C、D、E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E。
    (5)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6)
    图中N点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增长速率=0,即此时的出生率=死亡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7)
    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由于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由于形成灌木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弃耕农田起始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使得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8)
    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二)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