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第1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第2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的高度概括。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上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这是《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成为“绝唱”的重要原因。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翅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察欢心;红玉伶牙倒齿,如黄百转;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通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虹楼梦》的特质还在于它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虽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体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香,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演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增。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梦》景语》)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如何组合人物、情节、线索等故事元素,是展示作者创造力、体现其写作天赋的环节。
    B. 曹雪芹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的语言,虽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
    C. 《红楼梦》前80回达成了叙述与抒情交融,这是称其为“一首不用韵的诗”的原因之一。
    D. 尽管传统小说也有景物描写,但它们常被视作“可有可无的闲文”,是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得出《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论断,却没有仔细解释。材料一即旨在进一步讨论这种“打破”的实质。
    B. 中国传统小说以是否与情节相关来区分正文和闲文,现代小说则更关注对情绪的表达。从这一点来看,《红楼梦》尚未突破传统小说的藩篱。
    C. 如果小说的语言缺乏鲜明的个性特点,描绘出的人物千人一面,塑造出的形象不典型,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这样的小说难以成为经典。
    D. 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区别就在于对景物描写的理解。那些被曹雪芹用“成语”敷衍过去的环境,在现代作家眼中,可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对象。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中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有清晰的时间线贯穿整部小说:从元末明初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周进、范进等人的故事据此依次展开。
    B. 《三国演义》虽有一些支线故事,但主要人物和故事都围绕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主线而层层推展。
    C. 《红楼梦》围绕荣国府的日常,以时间为序,串联起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的明线和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暗线。
    D. 为了使故事情节生动,《红楼梦》常常像戏剧那样,运用补叙、插叙等手法,虽立足于现时现地,却能对过去作频繁回顾。
    4. 《红楼梦》与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为代表的传统叙事小说相比,在艺术特点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请解释材料一中画横线“‘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一句的含义,并结合《红楼梦》中的一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B 2. D 3. C
    4. (1)不同点:打破传统的线性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让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创造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2)相同点:表达思想的方式都是塑造典型形象。都是以情节为中心,着重描述情节相关的事件、人物、对话,不注重环境描写。
    5. (1)含义:《红楼梦》打破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历史、现实、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可以任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立体时间中穿行。在关于“现在”的叙述中可以有关于过去神话的叙述,或者是关于未来的预示。
    (2)举例:如秦可卿这一人物。如在第5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13回,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
    B.“曹雪芹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的语言,虽着墨不多”表述有误,黛玉、王熙凤是书中主人公,作者的着墨自然是很多的,同时材料一写到这四个人,是为了表答“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的能力。
    D.“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区别就在于对景物描写的理解”表述有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区别不仅仅是对景物描写的理解,材料一中就提到《红楼梦》追求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叙事上的不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红楼梦》围绕荣国府的日常,以时间为序”表述有误,材料一中说,“《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红楼梦》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不是单一以时间为序的,因此C不正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
    不同点:根据材料三中“《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得出“《红楼梦》叙事‘新变’是指《红楼梦》叙事打破传统的线性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让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根据“‘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得出《红楼梦》叙事与传统叙事小说相比,不同点在于《红楼梦》叙事创造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相同点:“《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这是《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成为“绝唱”的重要原因。”《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的绝唱,这是因为它符合古典小说对于塑造典型人物的标准,因此,古典小说与《红楼梦》都讲究塑造典型人物。同时,“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红楼梦》也很少写景”,“《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增。”从这些论述中可知,《红楼梦》与古典小说一样以情节为中心,不注重环境描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这句话是关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论述,《红楼梦》在叙事上打破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历史、现实、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可以任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立体时间中穿行。在关于“现在”的叙述中可以有关于过去的记忆,或者是关于未来的预示。体现出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例如小说中关于秦可卿的相关内容。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观赏会芳园的梅花后,秦可卿让宝玉在她自己的卧房里睡午觉,这是她出现在现实时间。后来,宝玉做了个神游太虚幻境的美梦。梦中,他遇到了袅娜翩跹的警仙幻姑,仙姑邀请宝玉到她居住的太虚幻境一游,又将其妹秦可卿许配给宝玉,这是她出现在神话时间。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叮嘱“盛筵必散”,居安思危,并告知近日贾府将有大喜事,这是她出现在梦幻时间。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月牛栏
    迟子建
    宝坠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每逢六月,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从早到晚,能持续一个月,只有每天的正午时分雾气才会消散一刻。
    宝坠就住在牛屋,他经常在暗夜中倾听牛反刍的声音。这种草料与唾液杂糅的声音使他陷入经常性的回忆。他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裹在这声音里,可回忆像深渊一样难以洞穿,他总是无功而还。尤其是在有雾的日子里,他就格外想哭。他坐在炕上,环顾着愈发显得昏暗的牛屋,不明白那雾怎么年年都来。
    继父大约是快死了的缘故,这一段他几乎天天都来牛屋和宝坠说话。有时他一言不发地抚摸宝坠的脑袋,眼睛里漫出浑浊的泪水,把目光转向那道白桦木的牛栏。牛槽上的牛栏被一东一西两根柱子支撑得永远那么牢固。黑色的树斑像是一群人的大大小小的眼睛嵌在那里,有的炯炯有神,有的则呆滞不堪。三朵拴着牛的梅花扣在雾气中颤颤欲动,仿佛真正的花在盛开。
    这一切都使他心中的隐痛再次发作,他的眼前闪现出八年前的宝坠。他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就喜欢上了他。他生得虎头虎脑,很爱笑,生父因为打草遭毒蛇咬而丧了命。那时宝坠的妈妈不像现在这么邋遢,炕上的被褥拆洗得有皂香味,锅碗瓢盆绝不存一丝污垢。想到这他便悔恨难当,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冲动的一拳会葬送继子的前程。
    宝坠童言无忌,出言冒犯了刚到这个家的自己。他当时觉得自己的尊严受了伤,出于愤怒立刻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呃”了一声,然后像一股水一样泻倒在牛槽里了,隐约听到牛反刍的声音。他当时还以为自己不过是把宝坠打昏了,于是就抱着他回屋,对正在灶房忙碌的女人说:“宝坠自己把头磕到牛栏上了。”“他是个灵巧的孩子,怎么会磕到那儿?”女人叫着去试宝坠的鼻息,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就放宽心说,“磕昏了,睡一觉就会好的。”宝坠在雾中一直昏睡了一天,他起来后是又一个雾天的早晨了。他看着一切都觉得陌生,目光呆滞,母亲喊他宝坠时他也不知道答应。当天夜里宝坠就闹着要去牛屋住,他说不能和人住在一起,也坚持不回人住的屋子。后来他们发现宝坠不断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他们便知宝坠丧失了一部分意识,沦为一个弱智儿童了。
    他不敢把真实的一幕说给老婆,只是默默地把牛屋装修起来,为宝坠盘了一铺火炕。他每天给宝坠送饭,跟他说话,希望能打开他记忆的闸门。三九天北风呼啸的时候,他几乎每到半夜都要起炕到牛屋给宝坠的炕填些柴火,顺便也喂喂牛。每年的除夕,他一大早晨就来到牛屋为宝坠换上新衣,将窗户贴上“福”字,还送给宝坠一盏他亲手糊的灯笼。宝坠喜欢金黄色的南瓜灯,他就年年送他一盏。夜半吃饺子放鞭炮的时候,他还把宝坠带到院子,让他看火花和听响儿。宝坠乐得忘乎所以,能吃下两大盘饺子。
    眼前的雾气使白桦木的牛栏显得更粗了一些。他盯着那道罪恶的牛栏,恨不能将它当成脆骨嚼碎,咽进肚子,把它带到地狱去。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希望宝坠能回到人住的屋子,这样也许会使他的病慢慢好转。可宝坠昨晚的话却使他最后的一口气没能畅快地吐出来。他说继父死后还会来个活叔和妈住在一起,人住的屋子依然没有宝坠的位置。这朴素的道理他怎么就没想到?
    “宝坠——”他对着那道惨白的牛栏低低地叫了一声,泪水流得更凶了。他在生命的尽头,他想起了传说中狰狞鬼有长而尖的利牙,在他看来,这道牛栏就是谁栽在他家的一颗牙。
    “我要拔下这颗牙。”他暗暗地对自己说。
    他环顾牛屋,在西北角的工具箱里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小斧子,然后返身走到牛槽前,试探着往上攀,可他觉得身上的力气已经逃命在先了,他拼足劲也站不到牛槽上。他这样僵持了大约不到两分钟,忽然觉得更浓的雾气涌来,白色的牛栏狡猾地隐身其中,仿佛一道云层后的闪电让人捉摸不定。他的眼前渐渐模糊,先是无边的白色,接着是更强大的黑色,他摇摇晃晃地冲着牛栏唤了一声;“宝坠——”然后扑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之后的一天,宝坠像往常一样跳下牛槽,给牛们填了些豆饼,然后坐在炕沿望着牛栏上的三朵梅花扣。这时同母异父的妹妹雪儿对他说:“哥哥,我昨天梦见爸和你了。”宝坠探询地看着雪儿,“我梦见爸领着你过年。”雪儿颤着声说,“天很黑,还下着雪,爸领着你在院子里放炮仗。炮仗声很响,爸怕吓着你,还帮你捂耳朵。”
    宝坠非常想哭,因为梦和雾气一样都不能使他抓到手。他不知道梦会是什么滋味。
    “我还梦见爸来到牛屋看刚满月的小牛,夸你把牛照顾得好。他还伸手摸小牛的鼻子,小牛不认识他,就伸出蹄子踢他。”
    “小牛怎么能那样。”宝坠伤感地说,“那不是叔么。”
    那一夜宝坠听着牛反刍的声音,再一次竭尽全力回忆这声音里曾包裹着什么重大事情。他想得脑袋发麻,可回忆的周围仍然是森严的高墙,难以逾越。他又打开灯去看那道白桦木的牛栏,漆黑的树斑睁着永不疲倦的眼睛望着悬在它身上的梅花扣。他的回忆缥缈如屋外的白雾,暗无天日。宝坠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望着睡态可爱的小牛。他对自己说:“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
    宝坠关了灯,睡了。他的睡眠没有梦,因而那睡眠就干干净净的,晶莹剔透。早晨被一道亮光扰醒,他打开门深情地望着屋外久违的阳光。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两次提到宝坠在听到牛反刍的声音时,经常陷入回忆却什么也想不起来的情节,这是因为他在有意识地忘记伤痛的过去。
    B. 小说中的继父是个圆形人物,一方面自私、阴险,有意教训宝坠并隐瞒其失忆的真相,一方面又在伤害宝坠后深怀自责和愧悔。
    C. 小说中继父将牛栏比作狰狞鬼的利牙,在生命最后时刻想要砍掉它,这表明继父深受良心的煎熬,想以此来获得内心的安宁。
    D. 小说中宝坠在听到雪儿诉说的继父和自己的梦时“非常想哭”“伤感”,这些都表明了宝坠已经开始原谅继父对自己的伤害。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宝坠是一个“弱智儿童”,本文采用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叙事,通过宝坠充满童真、童趣的眼反观人性的丑恶、扭曲,更能发人深思。
    B. 小说巧用现实与回忆穿插交错的叙事手法,在故事主线中插叙宝坠受伤的经过和继父对宝坠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故事的情节更丰富、合理。
    C. 小说多处运用“反复”的手法,构思巧妙。如多次提到“梅花扣”这一细节,既有引出下文叙事情节的作用,同时又突出宝坠的悲惨处境。
    D. 小说没有大段的环境描写,而那些零星的环境描写往往意韵深远。如宝坠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象征闭塞、孤独的生存环境。
    8. 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9. 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雾月牛栏”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6 C 7. B
    8. 说明宝坠不再纠结于过往的矛盾和伤害,而是决定“干干净净”地去迎接将来的新生活。此外,“亮光”和“阳光”也暗示了文章深沉而持久的爱最终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雾月”这一主旨。
    9. ①“雾月”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象征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紧密关联故事情节。
    ②“牛栏”交待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继父失手的见证和帮凶,象征继父心中的牢笼。
    ③“牛栏”也见证了宝坠的挣扎和思考,是宝坠性格复杂性的见证。
    ④作者借这两个环境的景物意象,传递出主旨:每个人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雾霾,在画地为牢的精神困境中,只有深沉和持久的爱才可以化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是因为他在有意识地忘记伤痛的过去”错误,导致宝坠陷入回忆却又什么也想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大脑由于撞击受到损伤,成了一个弱智儿童。
    B.“一方面自私、阴险,有意教训宝坠并隐瞒其失忆的真相”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他当时觉得自己的尊严受了伤,出于愤怒立刻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他不敢把真实的一幕说给老婆,只是默默地把牛屋装修起来”可知,继父是无意的。
    D.“这些都表明了宝坠已经开始原谅继父对自己的伤害”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他想得脑袋发麻,可回忆的周围仍然是森严的高墙,难以逾越”“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可知,宝坠并没有想起继父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本文采用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叙事,通过宝坠充满童真、童趣的眼”说法有误。根据文中“继父大约是快死了的缘故,这一段他几乎天天都来牛屋和宝坠说话”“这一切都使他心中的隐痛再次发作,他的眼前闪现出八年前的宝坠”“那一夜宝坠听着牛反刍的声音,再一次竭尽全力回忆这声音里曾包裹着什么重大事情”等语句可知,文章运用的是全知视角,而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继父和宝坠两个人物,并没有只从宝坠的视角来写。
    C.“同时又突出宝坠的悲惨处境”说法有误。文中如“三朵拴着牛的梅花扣在雾气中颤颤欲动,仿佛真正的花在盛开”等是为了体现宝坠“是一个智者”。
    D.“象征闭塞、孤独的生存环境”说法有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每逢六月,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的原因,作者并没有在这里融入情感因素。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丰富内涵能力。
    宝坠的梦,是“再一次竭尽全力回忆这声音里曾包裹着什么重大事情”,这一重大事情是展现了继父与宝坠矛盾冲突的“恶”的体现,而宝坠每次竭力回忆的结果都是“他想得脑袋发麻,可回忆的周围仍然是森严的高墙,难以逾越”。而文章最后,写宝坠不再做梦,其实是说明继父深沉而持久的爱扫除了过往的矛盾和阴霾,不管宝坠有没有想起,他都已经放弃了,所以他才说“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
    此外,“早晨被一道亮光扰醒,他打开门深情地望着屋外久违的阳光”说明雾的散去和暗无天日的结束。这也隐含了文章的主题:雾月会过去,牛犊的茁壮成长会带来无限生机,也会带给人无限的希望,深沉而持久的爱最终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雾月”。所以,这一处描写,使得文章的境界得到升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从“每逢六月,雾就不绝如缕地飘来了。从早到晚,能持续一个月,只有每天的正午时分雾气才会消散一刻”“眼前的雾气使白烨木的牛栏显得更粗了一些”“他的回忆缥缈如屋外的白雾,暗无天日”可知,小说讲述的故事设定在“雾月”里,“雾月”象征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推断着情节的发展。
    从“他当时出于惯怒立刻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他盯着那道罪恶的牛栏,恨不能将它当成脆骨嚼碎,咽进肚子,把它带到地狱去。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希望宝坠能回到人住的屋子,这样也许会使他的病慢慢好转”可知,“牛栏”见证了继父的重大失误,也给继父造成了巨大的心灵负担,让继父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跳出心头的牢笼。
    宝坠在回忆和思考时,牛栏一直陪伴和“观望”着他,如“黑色的树斑像是一群人的大大小小的眼睛嵌在那里,有的炯炯有神,有的则呆滞不堪。三朵拴着牛的梅花扣在雾气中颤颤欲动,仿佛真正的花在盛开”“他又打开灯去看那道白桦木的牛栏,漆黑的树斑睁着永不疲倦的眼睛望着悬在它身上的梅花扣”,可知牛栏也展现了宝坠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通过“雾月”和“牛栏”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想要告诉读者真正能化解矛盾和阴霾的是深沉而持久的爱。雾月会过去,牛犊的茁壮成长会带来无限生机,也会带给人无限的希望,深沉而持久的爱最终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雾月”,这也是这篇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江阴三山记①
    朱德润
    ①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②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③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埃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④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聚集,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
    ⑤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旦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有删改)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患山为江南名山。②做饥:动摇不安的样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B. 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C. 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D. 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此交汇,是古代长江下游北岸的军事重镇。
    B. 棹,本指船桨,在本文中代指船,这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橹”用法一样。
    C. 墟,在本文中的意思和在陶渊明诗句“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一样,都是指村庄。
    D. 一元,指宇宙最初的混沌状态。“一”即开始,“元”即起源,道家以此指万物之本“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整散错落的句式、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水乡图。
    B. 作者与余公并舟同游,路过田畴房屋、翠竹丹壁,拜访友人,夜宿桥下,别具悠然之趣。
    C. 文章第三段,作者观赏旅途景色的视角由俯视到平视,移步换景,极具画面感与代入感。
    D. 作者在开篇写自己有游览记稿的习惯,结尾又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
    (2)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14. 文章第五段有“一元之气”“孕灵育秀”之说,请简要概括三山坞“孕育”了哪些“灵秀”。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处在荒僻的角落,不经过著名的贤士游览,便默默无闻,江阴的一些山就是如此。
    (2)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
    14. ①居民聚居,富饶繁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太平盛世之美;②民风淳朴,勤劳能干,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有人情风俗美。③山清水秀,色彩明丽,风景优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由无锡的北门外几里的大石桥穿入,经过水滨渔村,看到广阔的田畴,荒远的房屋,草木枯菱,树叶凋零。船行驶了六十多里,到达青阳镇,才见到挂着酒帘的村庄集市,客船并排聚焦在一起。
    “入”是指进入无锡,“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是“入”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B。
    “青阳镇”是“至”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京口……是古代长江下游北岸的军事重镇”错误,应该是长江中下游的南岸。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原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作者与余公并舟同游”错误,文章第一段确实说“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但第二段说“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最后一段又说“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由此可见,两人分乘两艘船,德汇的船快一些,作者的船慢一些,没有追上,因此是作者自己游览,没能和德汇一起寻幽访胜。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荒陬”,荒远的角落;“寂寥”,寂寞;“诸”,众多;“是”,这样。
    (2)“惜”,可惜;“辈”,一类人,此处指友人;“为”,写作;“辞”,文章;“品题”,赏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问“三山坞”的灵秀,则从第四段寻找,从“其间民居聚集,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可见,此地民居众多,稻谷丰收,六畜兴旺,具有太平盛世的景象。
    “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可见,此地民风淳朴,尊老爱幼,人人勤劳,具有人情美。
    “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可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从来没有过不写文章记下它们美丽的景色。江阴离苏州一百八十里,没有听到有什么佳山秀水的名胜。至正丁亥年冬天的十一月十六日, 我同永嘉通守余德汇,相约进行京口之行。
    余公的递舟行驶速度很快,我的船被落下很远,追不上他。我由无锡的北门外几里的大石桥穿入,经过水滨渔村,看到广阔的田畴,荒远的房屋,草木枯菱,树叶凋零。船行驶了六十多里,到达青阳镇,才见到挂着酒帘的村庄集市,客船并排聚焦在一起。又行十里,到佗村,堤岸一丈多高 ,河流弯弯曲曲,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
    第二天朝西兜回,登临高丘,东面俯瞰长江,南面与吴越通连。又从湾河经过佗村向北,看到的都是美丽的田野,肥沃的土壤,一路上都可看到有斥堠在守卫,两岸绵延的青山迎送着舟船,樵夫牧童的山歌,此唱彼和。人在船上,准备返回,顺着山前的一条小河行驶。村落一个接着一个,岸上的杨柳交相掩映。
    不久,船转过弯曲的河岸,向前穿过一座木板桥,到达三山坞。这里民居集聚,房屋瓦缝参差,草垛一个接着一个,水路通畅,街巷众多,犹如城墙,又如梳篦。这里民风习俗淳朴,老人呼唤孙子应答,妇女到田头送饭,姑娘在水井打水。牛羊在山上吃草,猪狗在圈内奔跑,乌鸦在林间鸣叫,鸡飞上了屋顶,一片和睦友好太平丰收的景象。这里山都不太高大险峻,但松林竹丛苍翠欲滴,石壁红崖耸立。不一会儿,退出山坞,有一横山在前面,田野开阔,水道港湾渐趋宽。询问是什么地方,已是常州的晋陵县地界。于是,船夫奋力摇桨,童子敲击船舷,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到达官塘溱市桥停泊下来。
    啊!大自然的灵气,自亘古而来,归集于大山与湖泊,孕育着秀美的山水,处在荒僻的角落,不经过著名的贤士游览,便默默无闻,江阴的一些山就是如此。我不知道温州的雁荡山,像苏州的灵岩山,常州的惠山,恐怕超不过江阴三山,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暂且记录下来。况且在船上动摇不安,观察的不详细,姑且写下来作为岁月的纪念。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大散关【注】图有感(节选)
    陆 游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注】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宋、金相持之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欲文武报国,至老却只是个瘦弱文人,“犹”字强化了内心的悲慨。
    B. 咸阳城一带虽荒芜衰败,但王气蓬勃,因此作者想要跟从王师收复北方。
    C. 诗中想象收复失地、擒缚可汗,以乐情强化悲情,又使全诗情感起伏多变。
    D. 本诗由观图联想到地理、历史、现实、胜利等状况,内容丰富,构思巧妙
    16. 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情的。
    【答案】15. B 16. (1)将崇高的爱国激情、强烈的报国宏愿与诗人穷愁潦倒的“癯儒”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原诗“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可知诗人年青时就有雄心大志收复中原,但五十岁了不料还是个瘦弱穷儒。
    (2)把关中地区历史的辉煌和现在朝廷的不作为做了对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懑之情。诗中“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两句,可知诗人认为关中地区对于建立帝王之业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南宋最高统治者已经没有秦、汉两朝开国皇帝的气魄。他们偏安江左,歌舞升平,完全无意于恢复中原,所以诗人不得不沉痛地发出了悲凉的哀吟:“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3)将战略意图实现后的胜利景象与当前处境的冷清失意做了对比,突出了当前的失意潦倒。诗中“安得从王师,泛扫迎皇舆”这两句是说,诗人十分希望随从王师攻入关中,进而收复中原,迎接銮舆回到汴京。“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是说被击败的金朝军队衰弱不堪,朝廷只需派出一支偏师便可把金朝最高统治者俘虏过来,于是一切都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目前“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的冷清,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咸阳城一带虽荒芜衰败,但王气蓬勃,因此作者想要跟从王师收复北方”理解错误。“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句意是咸阳古城周围的地势高低起伏,这一带曾经是秦汉两汉的故都,并非“荒芜衰败”。“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是说如今帝王气象混杂在雾霭之中,从前的宫室满是一片春草荒芜。所以并非“王气蓬勃”,而且“因此作者想要跟从王师收复北方”与前句并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
    由“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可知诗人年青时就有雄心大志收复中原,但五十岁了不料还是个瘦弱穷儒,诗中崇高的爱国激情、强烈的报国宏愿与诗人穷愁潦倒的“癯儒”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油然而生对软弱无能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
    由“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两句,可知诗人认为关中地区对于建立帝王之业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南宋最高统治者已经没有秦、汉两朝开国皇帝的气魄。他们偏安江左,歌舞升平,完全无意于恢复中原,所以诗人不得不沉痛地发出了悲凉的哀吟:“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这里诗人把关中地区历史的辉煌和现在朝廷的不作为做了对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懑之情。
    由“安得从王师,泛扫迎皇舆”这两句是说,诗人十分希望随从王师攻入关中,进而收复中原,迎接銮舆回到汴京。“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是说被击败的金朝军队衰弱不堪,朝廷只需派出一支偏师便可把金朝最高统治者俘虏过来,于是一切都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诗人用此战略意图实现后的胜利景象与当前“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的冷清悲伤做了对比,突出了当前的失意潦倒。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将“_______________”与田地里的农夫相比,将突出的钉头与“_______________”相比,批评秦朝统治者大兴土木而不重视与民休养的行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一开始就以“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顾虑,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因为子路的回答“_______________”,所以孔子哂笑他。
    (3)“窗户”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中较为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忧愁苦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使)负栋之柱 ②. (多于)庾之粟粒 ③. 毋吾以也 ④. 其言不让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负、庾、粟、毋、以、剪。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个月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蔓延全国。这场大火到底有多严重,从数据______①_____。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被林火毁掉的面积已超600万公顷,26人遇难,1500多栋房屋被烧毁,约有30%的考拉丧命于大火……
    灾难面前,考验人的智慧,更需要人的行动。这次澳大利亚火灾中,有数百人因林火相关罪行被处理,还有不少报道提及消防力量的缺乏与民众对政府灭火、救灾不力的指责。然而当务之急是需要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
    (  )。从几个月前亚马孙雨林的火灾,到这次澳大利亚大火,面对重大生态危机,隔岸观火固然容易,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我们要如何行动。
    天灾的肆虐、自然环境的恶劣,突显了生态建设的艰难。澳大利亚的大火不会永远燃烧下去,但是保护生态的种子必须尽早种下,爱护环境的意识亟待培养,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_______②_____。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点外卖时备注不要餐具,超市购物少消耗一个塑料袋……多一些点滴努力,才能汇聚生态改善的更大力量。
    火舌一闪,几小时就是一片焦土;荒山荒滩荒沙变绿,却需要几代人_______③_______的努力。
    18. 请为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①( ) ②( ) ③( )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B. 同处一个地球,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C. 古人云:知之易,行之难,知行合一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 请为以上文段拟个标题,要求用对偶句,能准确概括文段核心内容,不超过25字。
    【答案】18. ①. 可见一斑 ②. 持之以恒 ③. 孜孜不倦 19. B
    20. 涓涓细流成大海,同心行动护家园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严重程度从数据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出来,可填“可见一斑”。可见一斑:由事情的某一点可推论其全貌。
    第二空,此处强调生态建设艰难,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要持续不断,可填“持之以恒”。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第三空,修饰几代人不知疲倦的努力,可用“孜孜不倦”。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结合“从几个月前亚马孙雨林的火灾,到这次澳大利亚大火”可知,整个地球都在面对重大的生态危机;而结合“隔岸观火固然容易,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我们要如何行动”可知,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能隔岸观火,应为地球是一个整体,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A.强调“万物”的联系,没有体现“整体性”;
    C.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性,但太宽泛,没有针对环境保护;
    D.强调的是“实践”。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这段文字共有五段。第一段报道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严重性;第二段强调灾难面前需要“人的行动”;第三段反思整个地球都在面临生态危机,亟需人们反思如何行动;第四段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要有环保意识,要有具体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点滴努力汇聚生态改善的力量;最后一段对比生态改善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几代人的努力。
    由此可见,这篇报道强调环境保护需要“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题目要求用对偶句,不超过25字,可拟题为“涓涓细流成大海,同心行动护家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2022年8月,重庆持续高温,嘉陵江部分河道浅滩出现干枯。对此,网友纷纷发帖评论,其中以下两帖获得高赞。请从文本角度谈谈你更欣赏哪一则,并说明理由。
    (1)嘉陵江:“我干了,你随意!”
    (2)嘉陵江:“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嘉陵工。”
    【答案】示例一:第一个好。该评论选用日常酒桌文化的常用语,运用拟人修辞,来表明因为天气炎热导致嘉陵江干涸的现状,通俗易懂,生动幽默。
    示例二:第二个好。第二个以日常聊天为背景,运用拟人修辞,将自己重新命名为“嘉陵工”,在与“嘉陵江”的比照中表明嘉陵江因为干旱缺水而变为“嘉陵工”,生动形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准确和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本题给出了背景:重庆持续高温,嘉陵江部分河道浅滩出现干枯。然后要求学生“从文本角度谈谈你更欣赏哪一则,并说明理由”,因此本题需要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
    例如:认为第一个评论好,“我干了,你随意!”是嘉陵江说的话,因此使用了拟人修辞。这句话是我国酒桌文化中的常用语,其原意是我把酒喝干了,你根据自己的意愿想喝多少喝多少。这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下意思是:因为重庆持续高温,嘉陵江部分河道浅滩出现干枯。既点明了嘉陵江当下的干旱现状,又有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效果。
    如果认为第二个好,可以从“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嘉陵工”切入,“你好”说明该评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背景下进行的;“重新认识一下”说明嘉陵江语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嘉陵工”与“嘉陵江”相比少了“水”,同样说明了当下的嘉陵江因为干旱缺水而变为“嘉陵工”,语言生动形象。
    22. 下列文段中有四处语病,请找出相应序号并对有语病之处进行修改。
    ①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有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人们受到关注。②借文物讲述历史故事,这类文艺作品穿越时空,连缀古今,受到人们的喜爱;③同时,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大众共同认可。④文物浓缩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集体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⑥文物沉淀于历史记忆中,使得后人可以睹物思人,透物见史。⑦文物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⑧而这样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可以带来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
    【答案】①将“受到”改为“的”,或者删除“引起人们”。③“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大众共同认可”应改为“早已经深入人心并为大众共同认可”。⑥“文物沉淀于历史记忆中”应改为“历史记忆沉淀于文物中”。⑦“从中可以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应改为“从中可以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选文中共有四处语病:
    (1)结构混乱。①中“引起人们受到关注”句式杂糅。将“受到”改为“的”,或者删除“引起人们”。
    (2)结构混乱。③中“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大众共同认可”句式杂糅,应改为“早已经深入人心并为大众共同认可”。
    (3)不合逻辑。⑥中“文物沉淀于历史记忆中”主客颠倒,应改为“历史记忆沉淀于文物中”。
    (4)语序不当。“从中可以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应改为“从中可以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出身农村或者小城镇的人的自嘲之词,他们调侃自己为了改变命运而埋头苦读,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难以补平与出身条件优越者的差距。近来“小镇做题家”在网络上受到了大量的挖苦,网友嘲讽他们只会考试做题,喜欢用考试的思维解决问题,太过于执着,不体面,不精致等等。
    你对网友嘲讽“小镇做题家”的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小镇做题家”的解释,抓住关键信息“出身农村或者小城镇”、“为了改变命运而埋头苦读”、“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小镇做题家”最开始指的是,凭借刷题和应试能力考入名校的小城镇学生,发现自己与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存在家境、视野、人脉、社交能力的差距,从而导致优等生光环褪去,信心瓦解,陷入自我怀疑的焦虑情绪。这个词若用于自称,可视为一种精神的归依,一种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一种纾解焦虑、走出迷惘的方式。但若用于对他人的称谓,则可能包含一定的贬损、轻视与嘲讽,也就是材料第二层内容蕴涵的信息:“小镇做题家”受嘲讽,说他们“自会做题”,“不体面”,“不精致”。
    任务要求是:发表对嘲笑“小镇做题家”的现象的看法,对“小镇做题家”辩证看待,指出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问题,但更要肯定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的努力。对“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应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光明日报曾经有一段很正能量的点评:“小镇做题家”们,路就在脚下,让我们一起重整行囊、脚踏实地再出发,把强大的内心化为手中的利剑,在人生大考中披荆斩棘,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具体写作时,可以有这样的思路:破开“小镇”壁垒,促教育公平。从材料“小镇做题家”受嘲笑,引出对教育公平的思考,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学校建设、师资力量调配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立意:
    1.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
    2.生于幽谷溪涧,仰瞻高山之巅。
    3.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
    4.“小镇”不是原罪,尊重才迎发展。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语文适应性月考卷(四)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语文适应性月考卷(四)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