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认识毫米 ︳青岛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594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认识毫米 ︳青岛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594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认识毫米 ︳青岛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5594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认识毫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第35页~36页第1个红点。
【教材分析】
《认识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体验毫米产生的必要性,直观感受1毫米的长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估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
3.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感受1毫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1分硬币、卡片、光盘、一张纸、直尺、削尖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两个长度单位,还记得吗?
预设:米、厘米
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生比划)
1厘米大约有多长?生用手势比划。
追问:关于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预设:1米=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直尺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测量黑板的长用哪个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呢?
(二)体验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提问:估一估数学书的厚是多少?快速测量(不到1厘米)
追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长呢?要想准确地表示出来怎么办呢?
谈话:对,我们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谈话: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1毫米有多长?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复习的基础上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感知旧知识已经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需要用新的长度单位才能解决,产生学习新长度单位的迫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毫米
(1)在直尺上找1毫米
谈话:1毫米有多长?为了方便观察,老师把直尺放大到屏幕上。
(课件)直尺上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追问: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其它的1毫米吗?
预设:第2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第3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
请你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毫米,用铅笔尖指给同桌看。
(2)感受1毫米有多长
①比一比
谈话:大家在直尺上找到了1毫米,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一分硬币,先估一估它大约有多厚?想好你估的数,赶紧来量一量它的厚度。(1毫米。)
注意看老师的动作,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分硬币,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轻轻把硬币抽出来,这时候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感受一下。
谈话:你感觉1毫米怎么样?(太小了)
②画一画
(三姿提醒)学生在练习纸上画1毫米。老师在黑板上画1毫米。
谈话:大家看,老师把1毫米画到了黑板上,你感觉1毫米像什么?
谈话:1毫米这个单位太短了,老师把他画在黑板上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黑点。
③想一想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3)强化1毫米
谈话:生活中除了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还有很多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卡片、光盘、一张纸。小组合作,找一找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的。
合作要求:
找一找,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出来的?
谈话:找到了吗?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小组长的手里。
预设:我们找到了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用直尺量的。
我们找到了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用直尺量的。
评价:量是个好方法,(板书:量)
谈话:大家想一想,我们刚才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那可不可以把一分硬币作为一个标准来比比看?(板书:比)
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没有选这张纸?你觉得它比1毫米要短,那你认为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4)列举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也是1毫米?
预设: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尺子边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谈话: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的1毫米,一起来看看。(课件)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的1毫米可真不少,认识1毫米了吧?
【设计意图:1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太短了,为了帮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老师设计了5个小层次,在直尺上找1毫米,借助1分硬币比出1毫米,在练习本上画出1毫米,闭上眼睛想1毫米,最后找生活中的1毫米,这样层层深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将1毫米的长度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大脑中。】
(二)认识几毫米
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毫米,除了1毫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几毫米?
找到了吗?赶紧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想起来跟大家说说?
2.那数学书的厚度应该是多少?
预设:6毫米
追问:为什么是6毫米?
预设:数学书的厚度占了6个小格,每一小格是1毫米,6个小格就是6毫米。
小结:物体的长度在直尺上占几个小格它的长度就是几毫米。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1毫米,现在又认识了几毫米,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在认识1毫米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明确直尺上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解决了课始数学书的厚度问题,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
(三)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谈话:现在我们来动动笔吧!(三姿提醒)你能画一条长5毫米的线段吗?
生画,投影仪演示画的线段,并说是怎么画的。
提问:怎样知道这个同学画的线段是5毫米?
预设:用直尺量。
追问: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线段是5毫米?
预设:写上5mm.
评价:这个同学刚学了毫米用mm表示就会用了,真不简单!
提问:同学们你能在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毫米的线段吗?
同桌互相量一量,看你画得对不对?
追问:画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1厘米=10毫米)
谈话:他说得对吗?我们来看大屏幕。(生数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同学们这个发现太好了,老师记下来。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自豪地读出我们的发现吧!
评价:看来咱班同学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善于总结,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画线段加深对毫米的认识,将新旧知识沟通联系,使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水到渠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生回头看
谈话: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毫米的知识的?
我们先是认识了1毫米,再认识了几毫米,最后学习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在认识1毫米时,分了5小步。总结“找-比-画-想-列举”。
四、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对毫米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想一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蚂蚁的身长,头发的粗细······
谈话:小明在测量时遇到了难题,你能告诉我它是几毫米吗?(课件,练习1)
1.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交流想法。明确测量物体的方法。
2.八戒的日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有基本练、有综合练,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是这篇笑料百出的日记,学生很快发现日记中的单位错误,愿意动脑思考纠正,学习有了成功感,很好得应用了所学的单位知识。 】
五、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方法与思想的回顾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板书设计:
认识毫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窗口1|青岛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数学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