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01
    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02
    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 语文 21、古诗三首 导学案,共6页。

     

    21古诗三首

     

    第1课时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2.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学习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自学生字新词、读熟古诗;搜集资料。

    学习方式

       

       

    一、引入新课

    1.端正坐姿,观察“塞”字的结构。  2.齐读题目,思考“出塞”的含义,联想诗的内容。 

    3.观看视频,了解边关环境。  

    4.认真倾听老师介绍。   

    引导学生从诗题入手了解边塞诗的内容。(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

    二、初读古诗 

    1.认真聆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和韵脚。 2.练习朗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要互相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说一说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3.汇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多音字“将”还读jiānɡ,本诗中读jiànɡ,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4.齐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品味意境 

    1.组织学生学习1、2句诗。 

    (1)诗句中的“明月”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4)齐读古诗1、2句,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2.学习3、4句诗,讨论交流: 

    (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一、播放录像,引入新课 

    1.谈话:我们今天要学王昌龄的《出塞》。(板书课题) 

    2.齐读题目《出塞》,引导学生破题。 

    3.播放关于古代战场、边关的荒无人烟、寂寥的场景视频。 

    4.简单介绍边塞诗及本诗的历史背景。

    二、初读古诗,检测字词(用时:10分钟) 

    1.出示古诗,范读。 

    2.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检测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词语: 出塞 秦朝 长征 歌词 

    (2)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4.学生齐读古诗。 

    要求:(1)读准古诗。 

    (2)读好诗歌中的停顿。读文。

     

     

     

     

     

     

     

     

     

     

     

     

     

     

    1.朗读三首古诗。 

    2.小组讨论:(1)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爱国的诗作。 (2)《出塞》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表现了诗人爱国的情怀。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四、识记生字,朗读理解(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指名朗读诗句,思考讨论: 项羽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5.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应当怎样做人了吗?  

    6.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意。    

    五、对比阅读,体会感情 

    1.整体回顾《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对比三首古诗,说一说,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指导背诵积累。 

    五、总结关

    通过本课学习,我的收获: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但上述诗人的优秀作品也并不限于边塞诗。

    读一读,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当堂达标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         

         ) (                   

    二、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 飞将(jiāng  jiàng)在 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       死亦为(wéi  wèi)鬼雄 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     三、选择正确答案。  

    1.《出塞》是一首(     )。 

    A.山中田园诗  B.赠友送别诗  C.边塞诗 

    2.王昌龄是(     )代诗人。 

    A.宋  B.唐  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赠友送别诗 

    5. “度”的意思是(      )。 

    A.越过    B.度过    C.过度   

    四、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  教: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著名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_____________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_____________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全诗仅    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七、古诗阅读赏析。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