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604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604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604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小女孩的形象。
3.学习第1~4自然段,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学习重点】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小女孩的形象。
【学习难点】
1.学习第1~4自然段,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学习流程】
导入
1.图片引入。教师出示课文插图,提出看图要求。
(课件出示) 看图要求: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关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2.观察交流。学生先观察图片,然后班级汇报交流。
预设(1):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
预设(2):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街道上只有一个小女孩,她衣服穿得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身后留下了一串孤独的脚印。
预设(3):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
3.教师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设计意图:
由课文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信息,提出疑问,汇报交流,既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为教师导入新课做了铺垫。教师设疑,更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学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主问题1:师生互动,识字解词
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阅读要求自学。
(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语和句子,并作上标记。
小组互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新词,交流所画的字、词、句。
展示交流:(1)指名认读词语。(先带拼音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饥饿 挣钱 几乎 擦燃 火焰 蜡 烛 富商 划出 喷香 明晃晃 旧围裙 打成卷
(2)交流易错读音。
①“挣、燃、烛”是翘舌音,“卷、燃、焰、喷”是前鼻音,“挣”是后鼻音。
②“挣”在“挣钱”“挣脱”等词语中读zhènɡ,在“挣扎”中读zhēnɡ;“几”在“几乎”中读jī,在“几个人”“几本书”等词语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ǎnɡ,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ɡ;“喷”在“喷香”中读pèn,在“喷射”“香喷喷”等词语中读pēn。
(3)交流识记方法。
主问题2: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而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预设: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描写的是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哪些段落描写的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故事的结局怎样?
预设:第5~9自然段描写的是小女孩看到的幻象,第1~4自然段描写的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故事的结局是小女孩悲惨地死去。
展示交流:(1)按照“现实生活——看到的幻象——故事结局”给课文分段,并试着说说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课文先写了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因为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接着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看到的幻象;最后写了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3)请给每部分列个小标题。
①残酷的现实(卖火柴) ②美好的幻象(擦火柴) ③悲惨的结局(冻死街头)
4.感知形象。文中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
预设:①小女孩很可怜。②小女孩死得很悲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互动交流中启发点拨,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层次难以把握,通过读文找出“现实生活”和“看到的幻象”两部分内容后,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对每部分小标题的概括,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品读课文,感受“可怜”
主问题1:读文交流,感知小女孩“可怜”的形象
自主学习:读文感知。朗读第1~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预设:可怜。
小组互学: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展示交流:小组代表交流
总结出示 (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主问题2:品析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1.品析句1。
课件出示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
(2)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补充说明)
2.品析句2。
课件出示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1)这句话是对小女孩的什么描写?(外貌)
(2)文中描写小女孩的美丽有什么作用?(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写,以美写哀,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以及生活的悲惨。)
3.品析句3。
课件出示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
(2)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可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这样对比着写,更突出小女孩悲惨的处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示意思的转折和承接)
4.教师小结。
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这些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设计意图 朗读课文,找出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并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概括,既训练了表达能力,又把握了内容,主人公的整体形象便印在脑海中。抓住重点,品析体会,由字到情,层层深入,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学生便感同身受了。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课件出示 柴 旧 裙 怜 饿 焰 蜡 烛 伸 忽 板 富 颗
2.同桌交流写字注意的事项。
3.教师指导。
“旧、裙、怜、饿、焰、蜡、烛、伸、板”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颗”是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柴、忽、富”是上下结构。“裙”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怜”最后的点不要丢掉;“焰”右下部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忽”上部是“勿”,不要写成“匆”;“富”的“宀”要写得宽一些;“蜡、烛”的部首分别为“虫、火”。
4.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跟随书空。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强化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把握,再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学生会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三、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从五次擦燃火柴及看到的幻象对比中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学习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从五次擦燃火柴及看到的幻象对比中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饥饿 挣钱 几乎 擦燃 火焰 蜡烛 富商
划出 喷香 明晃晃 旧围裙 打成卷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仿照例句说一说。
课件出示 例句: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1)可怜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2)可怜的小女孩!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也不敢回家,生怕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而挨爸爸的打。
3.导入:真是个无人疼爱的、可怜的小女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二、教学学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研读幻象,体会愿望
主问题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画出相关的句子。
自学要求:自读5——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每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完成表格。
主问题2: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读一读,想一想,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组互学:小组讨论,班级汇报,完成表格。
展示交流: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中的“好像”能去掉吗?
预设:“好像”一词不能去掉,它写出了这是一种幻觉。这是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她冷得受不了,想得到温暖,所以大火炉出现在幻象中。
(2)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的、毫不犹豫的。
预设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着了一大把。
感受:前后擦燃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犹豫,后者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
主问题3: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讨论交流:怎样理解“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产生的幻象。“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其实就是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对于她来说,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悲惨的命运!
教师总结: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迫切的渴望,而这些愿望,只有在虚无的幻象中才能得以实现,这种渴望,只有在虚假的幻象中才能得到满足。
设计意图 从了解擦燃火柴的次数,到捕捉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再到体会表达的愿望、感悟残酷的现实,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化难为易,学生在读文、交流、讨论中理解了内容,产生了共鸣。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精读结局,感悟“幸福”
主问题1:默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2)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展示交流: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1)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2)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教师探究: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设计意图 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幸福”的含义,懂得小女孩的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进一步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不幸,结局的悲惨。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交流感受,回顾总结
主问题1:回顾课文内容,你对哪些地方感触最深?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示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分享。
预设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我从“冷极了”“下着雪”“又冷又黑”等词语中感受到这个夜晚特别冷,这么冷的天,还是大年夜,小女孩却不得不“赤着脚”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怜了!
预设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句话中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硬币。从中我感受到,小女孩的寒冷,不仅仅来自天气,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这寒冷,不仅是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
预设3:“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
主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体会写法: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展示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对比的写法: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和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好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以乐衬哀,更让人对小女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
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但对小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即。作者基于现实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使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感受到了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交流感触最深的地方,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回顾全文,总结写法,体现了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升华了主题,领悟了写法。
三、板书设计
擦燃火柴
看到的幻象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擦燃火柴
看到的幻象
愿望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得到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得到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感受节日的幸福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得到家人的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
擦燃火柴
看到的幻象
愿望
现实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得到温暖
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得到食物
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感受节日的幸福
痛苦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得到家人的疼爱
孤独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
冻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