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课后练习+导学案+教学课件+检测试题
展开第二节 人口迁移
基础达标训练
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解析:1.D 2.A 根据经纬网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境内,其中甲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题,图示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比较落后的甲地向乙、丙两地迁移。第2题,图示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3~
4题: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4.近年来,叙利亚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解析:3.C 4.D 第3题,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惠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经济收入也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第4题,近年来,受叙利亚战争影响,叙利亚人口大量外迁,以躲避战争的影响。
2021年5月13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据此回答5~6 题:
5.此次普查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口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浙江省人口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迁入率高
C.人口基数较大 D.人口政策影响
6.分析浙江省人口年龄构成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数量在减少
B.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无变化
C.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D.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解析:5.B 6.C 第5题,读图可知,浙江省2021年总人口为
64 567 588人,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和为20 754 465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约为三分之二,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因此人口迁入率高,B项正确;0~14岁的比例较小,自然增长率较低,A项错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反而慢,C项错误;材料未显示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速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项。第6题,读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可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人口老龄化较突出,因此未来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机遇,C项正确;劳动力人口数量在增加,A项错误;0~14 岁人口比2010年增加0.24%,故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会增加,B项错误;增长比较小,因此学前教育规模不会迅速扩大,D项错误。故选C项。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纽约被称为“不夜城”,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虽然2020年纽约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但在疫情期间搬入纽约的人要高于搬出纽约的人。其中,逃离纽约的人倾向于迁往阳光地带或与之不远的费城。但不是所有人都要逃离这里,许多人在房价下跌的同时,笃定了未来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年轻人被激励来到纽约。根据某时报报道,已有近700名购房者在曼哈顿签署了购房合同,其中一些人来自美国加州、中国和巴西。下图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纽约人口迁移路线图。
(1)分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纽约人口迁出与迁入的原因。
(2)分析人口迁入对纽约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纽约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从人口迁出的推力和人口迁入的拉力两方面回答。迁出原因主要为纽约经济发达,生活压力大,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收入来源被切断;当地人口稠密,疫情严重,感染概率较大,因此大量人口迁出。迁入原因主要为纽约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就业机会较多,医疗、教育、生活环境等条件更加优越,且疫情期间房价下跌,许多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第(2)题,人口迁入对纽约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有利影响:合理的人口迁移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加剧各种城市问题的程度,如交通、治安、居住环境等,疫情时期的人口流动不利于防控。
答案:(1)迁出:疫情严重,躲避疫情;无法正常工作,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成本过高。迁入: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越;疫情期间房价降低。
(2)有利:补充损失的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不利:社会治安混乱;城市公共设施负担加重,可能会增加疫情控制难度。
能力提升训练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迁移
9.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解析:8.A 9.B 第8题,我国历史上的“下南洋”是指我国人口向东南亚的迁移,属于国际迁移。第9题,“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现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因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 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 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社会矛盾 B.减轻交通拥堵
C.加剧人口老龄化 D.加大环境的压力
解析:10.C 11.D 第10题,由材料“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可知,图示难民迁移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①错误。由材料“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可知,图示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②④正确,③错误。第11题,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德国外来人口数量增加,由于文化、宗教等不同会增加社会矛盾,A项错误。大量人口涌入会增加交通拥堵和加大环境压力,B项错误,D项正确。能长距离由西亚、北非地区迁移到德国的大多是青壮年,不会加剧德国人口老龄化,C项错误。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 12~13 题:
12.“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 )
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
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
解析:12.A 13.B 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①③④正确。中西部的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且“反向春运”的费用一般由子女承担。第13题,“反向春运”减少了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四线城市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从三线、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故其有利于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均衡配置运力,实现利润的增长,B项正确。水运在客运中的使用较少,A项错误。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城市过年,对时间的要求不高,更关注的是价钱,C项错误。提高春运票价不符合我国的民生要求,且春节前从三线、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较低,D项错误。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 14~15 题:
14.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5.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解析:14.D 15.C 第14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项正确。第15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项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项错误;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项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6~17题:
16.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④增加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6.B 17.C 第16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多少;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第17题,人口大量迁入该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该市,主要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该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18~19 题:
18.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迁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迁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迁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迁向经济落后区域
19.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18.C 19.B 第18题,根据文字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迁向核心区。第19题,图中所有箭头,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其他的洲际人口迁移在图示中没有体现。
20.读德国移民构成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可知,德国移民构成中,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其次为欧洲 部和 部的部分国家。
(2)从图乙可知,德国外来移民的空间分布 ,主要分布在德国的 。
(3)造成德国外来移民增多的主要原因有 。
(4)说明外来移民的增多对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2)题,要认真读图,明确图中移民的构成及各地区迁入比重。第(3)题,主要从德国经济发达,具有对人口迁入强大的吸引力方面回答。第(4)题,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节省了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
答案:(1)土耳其 东 南
(2)很不均衡 西部和南部
(3)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
(4)弥补劳动力不足;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下面为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
(3)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4)简析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第(2)题,读图可知,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第(3)题,读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可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第(4)题,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具体从人口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
(3)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4)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