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真题:古诗词曲比较鉴赏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628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真题:古诗词曲比较鉴赏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5628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真题:古诗词曲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展开2022年中考真题:古诗词曲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一)课内与课内
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3分)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
刘禹锡自
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3分)
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野 望[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6分)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
《南安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
(二)课内与课外
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分)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3分)
4.(甘肃省卷)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5分)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 的心境。(2分)
(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3分)
(三)课外与课外
5.(苏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题《云山图》二首
沈 周
①(一)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释】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3分)
(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6.(广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甲】春水
杜 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1)甲诗用一“没”一“ ”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 ”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
(2分)(2)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课内与课内
1.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
2.《野望》:②,对隐居不仕的向往《南安军》:③,以死明志的爱国之情(二)课内与课外
3.(1)茅屋为秋风所破(2)关心民生、心忧天下
4.(1)孤独落寞(淡泊闲适)
(2)示例一: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示例二: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与“独坐”“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示例三: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三)课外与课外
5.(1)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都是云,草堂就像是被云分开了一样,云和草堂主人各自占据了一半。
(2)B 【解析】题中的两首诗表面写了“云容”“云态”及“云情”,实际上表现了诗人从容、悠闲自得的情态。A项写“白云”变幻莫测,寄托着诗人对世事变迁的吁嗟叹喟。B项通过写“云”体现出诗人的“心闲”。C项写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使人感受到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以及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D项用“彩云”衬托出白帝城之高。故意境最接近的是B项。
(3)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6.(1)动 红药(晚露、荒冈、筠等)
(2)①甲诗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面对“没沙尾”“动柴门”的蓬勃春水,诗人“垂芳饵”“灌小园”,以乐写乐,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②乙诗则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鸣叫佳禽,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儿烟气,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写内心的淡淡愁绪。
2022中考真题:课外古诗词主题鉴赏题(二)(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2中考真题:课外古诗词主题鉴赏题(二)(附答案),共3页。
2021年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2021年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考真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4(九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中考真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4(九年级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