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15* 无言之美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两个句子:
A.诗人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看着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剩下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水天交接之处。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比较以上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为什么?今天的学习,就能为大家解出心中的疑惑。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字音字形
意蕴( ) shùn( )息万变 缥miǎ( )无踪 包罗尽zhì( )
pì( )如 chuàng( )然 wéi( )妙wéi( )肖
信手niān( )来
2.词语解释
(1)金刚怒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毫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铢两悉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手拈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轻描淡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瞬息万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闲情逸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__________家,翻译家,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他的《谈文学》《__________》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
4.教材初探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谈“无言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所谓“无言之美”,用文中的话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朱光潜的著作“深入浅出”,你同意吗?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ùn 瞬 缈 致 譬 怆 惟 惟 拈
2.(1)形容面目凶恶。(2)一点儿也没有不同,完全一致。(3)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4)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5)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6)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7)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8)闲适的情致。
3.美学 谈美书简
4.(1)作者主要从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雕塑等方面谈“无言之美”。(2)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3)同意。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朱光潜运用了大量的实例,使得说理“深入浅出”。如:论证文学言不必尽意时,列举《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例子,并说“如斯夫”说法笼统,但对其详细描述后,感觉原文更值得玩味,从而让读者接纳了文学上“言不必尽意”的观点。
三、走近文本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的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4年,是朱光潜的一篇美学论文,原载《民铎》第五卷第五期(1924年出版),当时作者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文章论述的对象就是标题所示的“无言之美”,这是一个关于文学本质的美学范畴。
四、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话题导入。作者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第二部分(3~6),提出问题阶段。孔子的话,涉及言与意的问题,作者的探讨也从此入手。
第三部分(7~12),分析问题阶段。先对前两个问题作答,并试图阐发其中的奥秘。
第四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出一个公例得出结论(文末最后一句话)。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是怎样定义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①“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②作者认为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因此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从四种艺术入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将相片和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论证无言之美;(2)举《论语》、陶渊明的《时运》、李白的《怨情》等例子,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论证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举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的例子,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证无言之美。
6.第4段文字论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论述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能引起美感。这一段为下面阐述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以及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
六、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2.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
明确:“不能说谎”是“和自然逼真”的通俗说法,与《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说假话不行”的意思相同。一方面,按照自然本来的样子来表现,不违背自然的真实;一方面,我们对自然外物要有感情,有感悟,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不能无病呻吟。
3.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明确:(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2)“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3)“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4.如何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在作者看来,对一切的美术作品来说,文字语言有其局限性,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退一步讲,即使文字语言没有这样的局限性,“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却也并非文学的追求。很多时候,将心中所说的话“都吐肚子说出来”,毫无余韵,并非一件好事。相反,用尽量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意绪,含蓄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去体悟、吟味,会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美感更浓厚,印象更深刻。
七、写法探究
1.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作者列举大量的例子,把深奥的美学理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易于读者接受,并从中学到一定的鉴赏方法。
2.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文章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和自然逼真”,再对比相片和图画,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结,得出结论。层层推进,论述有力。
3.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为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作者分别列举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体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道理论证。文章开篇就引用孔子与子贡的对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的论述。第9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用了《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等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加以论述。在第10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语句进行有力证明。
对比论证。第3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第8段把相片和图画进行比较,第11、12段把流露和含蓄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服务的。
八、拓展延伸
回顾课文内容,请说一个你品味到“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的例子。
示例: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前来参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寺,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寺;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画,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注:魁选,即第一名)
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寺。画的是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蕴藉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的,这就让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就可以想象到那一定是座破败的古寺了。寺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九、课堂小结
本文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接着论证言意关系,然后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十、随堂检测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4.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2.示例:同意。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3.D 解析:D项中“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处事方式。
4.因为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算文学能够做到,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
十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主阅读,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赏析句子,探究写法,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5*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5*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5*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5*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