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64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64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5648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19·北京高考)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A 2.C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和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多,农田盐渍化现象较少;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加;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使得各地的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
(2019·全国卷Ⅰ)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3~5题。
3.“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4.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3.B 4.D 5.A 解析:第3题,从材料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形成“村村冒烟”的现象,说明这些企业分散在不同的村镇,表明企业布局空间分散;燃料、原料、产品市场并没有体现“村办企业涌现”,它们体现的只是产品的投入来源与产出销售地分散,与材料不符。第4题,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将用地指标进行整合,因此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同时整合的还有村办企业的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说明“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第5题,“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是在县、镇统筹的前提下整合村办企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改变了原来各村“村村冒烟”的独立发展局面,因此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这种模式只是各村的村办企业以“抱团”的形式联合建设,对生活方式影响不大,所以生活方式创新不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 这种方式只是农村村办企业的发展,属于工业,而并非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入高素质科技人才形成,而这种抱团发展并没有体现出“科技”因素。
成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据此完成6、7题。
6.上图为2009年到2012年,成都市不同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有( )
①交通工具类产业 ②机械设备产业 ③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产业 ④电气电子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成都市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有( )
①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②交通较便利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④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B 7.C 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2年,成都市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是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第7题,成都市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以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为主,这些产品研发需要知识和人才,成都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产品出口量大,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主要是成都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成都深居内陆,没有出海通道,国际贸易的交通不占优势;出口商品不是矿产和能源。
(2021·烟台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存在区域差异。下图示意2010~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人口增量、土地增量占全国比重。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各地区( )
A.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均衡
B.甲地区人口城镇化增长最快
C.乙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丙地区城镇用地规模最大
9.图中各地区促进城镇化合理发展的措施是( )
A.甲地区产业向城市中心集中
B.乙地区加大资源开采和利用
C.丙地区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
D.丁地区承接甲地区产业转移
8.B 9.D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各地区,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不均衡,故A不符合题意。甲地区城镇用地增长速度明显比人口城镇化速度慢,而其他地区城镇用地增长速度与人口城镇化速度基本匹配,说明甲地区人口城镇化增长最快,故B符合题意。乙地区的资源型城镇因资源枯竭而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大量向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减少,故C不符合题意。丙地区的生态脆弱,经济落后,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密度小,城镇用地规模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第9题,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向城市外围扩散,A错。乙地区资源枯竭,面临无矿可采的困境,B错。丙地区经济落后,不适合建设软件产业园,C错。丁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有利于承接甲地区产业转移,D对。故选D。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时训练,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