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含答案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十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0·泰安模拟)下图为某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实线所示),图中虚线为12小时后天气系统所在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未来12小时风向的变化是( )
A.偏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南风
C.东南风→东北风 D.偏东风→偏北风
2.甲地未来12小时天气的变化是( )
A.暖锋过境,出现降雨天气
B.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C.气旋控制,天气转阴
D.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1.A 2.B 解析:第1题,据图可判断此图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首先根据实线等压线所示得出甲地风向为偏南风,再根据虚线等压线所示得出12小时后甲地风向为西北风。因此A项正确。第2题,根据甲地与冷锋的位置可知,甲地未来12小时会经历冷锋过境,因此会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因此B项正确。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3.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A 解析:据等压线图可知,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暴雨天气;同时①地位于恒河平原,地势平坦,且恒河河口易受海水顶托,出现水难排现象,故选A。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4~6题。
4.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5.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6.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阴雨连绵天气 B.强对流降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高温天气
4.C 5.A 6.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为上升运动。第5题,读图可知,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统。第6题,长江中下游的夏初,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冷锋过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下图为某地受一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和最大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天气系统对此地产生的影响是( )
A.风力不断加大 B.气压不断升高
C.气温不断降低 D.天气变化剧烈
8.该天气系统( )
A.形成江淮地区的伏旱天气
B.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D.可能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7.D 8.D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使该地风力先变大,后减小;该地气压先降低,再升高;从材料中不能判断该地气温的变化;该地经历了强低压、强风天气,天气变化剧烈。第8题,形成江淮地区伏旱天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此天气系统为低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图示为强烈气旋过境;从时间看此时为秋季,因此强烈气旋可能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一般不会有气温骤降带来的大雪冻害。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可出现暴雪。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00至2月13日20: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0.13日8: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向 B.气压
C.气温 D.降水量
9.A 10.C 解析:第9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市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第10题,降雪形式的变化为13日8:00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图示13日8:00前后气温低于0 ℃,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了降雪,是气温降低导致的。
二、非选择题
11.(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有一高压系统和一低压系统;位置关系即两者的相对方位。第(2)题,T时刻锋面数量是两个,西北部冷高压中心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运动,形成了一个新的冷锋。图中锋面成因应根据锋面所处位置说明;锋面位于低压槽,其成因与锋面气旋相关,高压前端锋面应是冷空气驱动而成。第(3)题,读图可知,P点将有暖锋过境,然后受暖空气控制,接着冷锋过境,又受冷空气控制。分别描述暖锋过境时、暖空气控制时、冷锋过境时和冷空气控制时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角度回答。第(4)题,天气系统活跃说明区域温差增大。春季是气温回升的季节,但中低纬回升快,高纬回升慢,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大气运动快,天气多变。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12.(创新培优题)(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区域认知)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综合思维)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综合思维)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人地协调观)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且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来自北部的冷干气流(气团)在此交会,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促使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主要从广阔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及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形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第(4)题,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罕见性(历时短)以及危害性三个角度作答。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湿热空气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并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可从地面直达云端,景象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且罕见;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8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8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时500米高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9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9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8世界主要的国家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8世界主要的国家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