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年级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为先秦时期有关饮食文化的记载。据此可知,先秦时期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礼记·礼运》天子食太牢,牛羊界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国语·楚语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注:辟,指君主)《尚书·洪范》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界,庶人无故不食珍《礼记·王制》A.等级意识主导史书编写               B.平民阶层生活水平低下C.礼乐制度引发社会矛盾               D.政治文化影响社会生活2.汉初,各郡国每年都要向中央交纳一定的实物贡输,由于路远费烦,贡品多有损坏,往往得不偿失。汉武帝元鼎二年,规定各郡国把贡品按当地市价折合成土特产品,上缴当地均输官,均输官负责分类,运往京师或缺少这类产品的地区出售。上述改革A.活跃了商品流通 B.保障了商人利益C.冲击了自然经济 D.增加了百姓负担3.天监四年,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同年,梁武帝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南朝选官制度的调整A.选官的标准开始重大调整B.体现出贵族政治的特色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4.唐睿宗在地方设都督府以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恶,不久又将其罢撤,于公元711年改设十道按察使。另据杜佑《通典》记载:至景云二年,改置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十年省,十七年复置。这反映当时A.君主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B.中央与地方在权力方面反复争夺C.地方监察权力的执行存在障碍    D.君主重视地方吏治与社会的稳定5.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    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6.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A.完善地方治理以提高效能 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    C.坚持民族平等以实现一统D.安抚知识分子以维护道统7.据表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清朝道光、咸丰年问西北边疆史地学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A.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的盛行C.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8.下图为1916—1922年中国纱厂数量统计折线图,据此可知A.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管控      B.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C.民族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D.国际局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9.下表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办报情况,这反映了报刊名称创办时间地点备注《群众》193712汉口宣传共产党抗战方针政策,报道战绩《新华日报》19381武汉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报道两党抗战事迹《战时青年》19381武汉报道国内外形势、救亡运动等A.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中共主导抗日舆论阵地宣传         C.中共意在增强民众抗战意识          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趋于一致10.据统计,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A.改革开放的有效推进    B.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C.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11.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对租赁关系有如下具体规定: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租赁土地的地租一般标准是收成的1/31/2,如遇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者负责。这说明古巴比伦时期私人租赁关系    A.突出租赁双方的契约精神    B.保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    C.强调维护出租者切身利益   D.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12.有学者指出,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对海岸线与大陆轮廓的测量日益精准,并在地图上用边界线和色块区分不同国家或政治体,且以物产和民族志图像为装饰。欧洲近代地图学的发展A.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解决了欧洲领土的争端C.折射出殖民主义的色彩 D.体现了科技革命的作用13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01年规定进口印花棉布非法;1721年法令禁止穿着用印度白布染成的印花棉布衣服,售卖印度棉布完全成为非法行为;1774年法令要求在英国销售的棉布须完全在本国纺织而成。这些做法A.加快了印度社会殖民地化进程    B.说明英国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    C.意在以经济手段配合武力扩张    D.促进了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14.《俄国革命》在最后的冲击一节中作了如下叙述:晚上9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已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十月革命就此成功。这一历史叙述A.说明十月革命的悲壮性       B.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事实    C.反映作者对历史的认知       D.充满文学想象和艺术创作151939917日,当波兰濒临败亡之际,苏联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对苏联构成了威胁。9——10月,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力。苏联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趁机瓜分波兰西面的领土  B.防止德国法西斯战火东延  C.建立波罗的海的军事霸权D.加强与东南欧的政治联系16.下图是有关欧洲经济发展的一张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3A.过高的福利加重了欧洲的经济负担 B.经济衰退导致欧洲福利水平降低C.高福利直接导致了欧洲经济滞胀” D.欧洲福利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713分,1812分,1914分,2013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恐人无信,故立私契”的诉求。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东晋、梁、齐、陈都有“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的规定。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此外,抵押、质押、定金以及追夺、恩赦、保证担保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担保体系。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同时,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材料二  19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人提出“商政”思想的付诸实践以及美国宪法、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清末修律活动持续将近十年,制定了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典。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代表中国近代契约法的最高成就。——摘编自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契约制度的新发展表现并分析其原因。(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阶段特征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谷底的时期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十年内战时期上升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上升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颁布的《市政法案》是有关英国地方政府结构的第一次立法,确立了选举产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的地方自治原则。此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逐渐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英国中央政府于19世纪80、90年代完全改组了地方政府体制,但仍保留自治市的独立性。——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材料二  人民公社解体后,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时至今日,这一体制由于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在当前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陷入了治理困境。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成为新时代的选择。社区自治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公共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讨论并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农村社区自治体制下,是否拥有经济组织或集体产权不再成为社区成员的基本条件,从而打破了固有的村籍限制,为不同地区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社区身份与个人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是分离的,社区成员均能以独立和平等的居民身份参与公共事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摘编自袁方成《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一—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治市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社区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9分)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ACDA   BCDCA   CCDCB  A二、非选择题17.13分)1特点:起源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增多;程序日益简化。(6分)2新发展的表现:引入西方契约观念;经济(民法)立法增强;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3分)新发展的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有识之士的支持。(4分)18.(12分)示例:1842年到1901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2分)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积极向外扩张,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相继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4分)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了中国领海、关税、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列强还在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4分)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2分)19.(14分)1)原因: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2)态度:由怀疑到认可。(2分)影响: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6分,每点2分) 20.13分)1背景:拥有地方自治传统;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议会改革的推动。(任四点4分)2特点:采用民主协商的治理形式;打破了固有村籍限制,治理开放程度高;社区成员间身份独立和平等;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4分)意义:调动了农民的参政积极性;丰富了基层治理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人员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5分)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答案,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学情调查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