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2、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品味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难点)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增强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这幅名画的文章,一起来进一步欣赏它。
毛宁(1975~),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驮着 冗杂 题跋 擅长 考订 田畴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宏敞 遒劲 城郭 岔道 簇拥 摄取 翰林 跋涉
(qiú jìng)
料峭:微寒。摩肩接踵:形容人多,很拥挤。踵,脚后跟。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第一部分(第1-2段):总领全文,交代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第一层(1段):介绍画作的背景、题材。第二层(2段):介绍作者张择端和作画的动机。第二部分(3-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内容。第一层(3段):介绍画作的材质、着色和尺幅,概括说明画作的主要内容。第二层(4段):按开卷、中段、后端的顺序一一介绍画作内容。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全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3.根据以上分析,给文章划分层次。
4.根据以上结构图,分组交流,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方式来写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结构:总—分—总。 就全文而言,按照逻辑顺序来写。
(一)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3.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荣。(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示例:①列数字。列举确数,说明画作尺寸“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举约数“人物有五百多个”,说明画面中的人数,历来对《清明上河图》中所画人数的说法并不一致,作者取其中一说,以约数表达,很稳妥,也很准确。②引资料。主要用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直接引用文献,既清楚,也有权威性。
示例:③打比方。主要用来说明不太容易解说的内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人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一句,以“乐章”比喻长卷的画面布局,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是摹状貌。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是因为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
1.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请同学们勾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赏析。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明确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①内忧外患:内有忧乱,外有祸患。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入侵。②春寒料峭:虽已春天,但天气还比较寒冷。料峭:微寒。③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④舳舻相接:船只首尾相接。舳:船尾。舻:船头。
(3)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⑤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⑥摩肩接踵:指肩挨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很拥挤。⑦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2.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2)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上表现的北宋时期繁荣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原来,属于我们的民族瑰宝如此绚丽夺目,备受关注,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同时也应该不忘使命,将这些我们特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这节课,我们跟随北宋遗民感受了一段梦回繁华的心灵旅程,跟随毛宁先生的笔品味了典雅文字,欣赏了繁华画卷的艺术成就,感悟了其历史价值,还了解了生动说明。 希望你们也能如作者一般,善于观察,如果有机会也将你身边的灿烂文化记录下来,使其得以传承,为后世留下重要的文字资料。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明上河图》,考考你的记忆,说说你的理解,谈谈你的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22* 梦回繁华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2* 梦回繁华示范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回繁华,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形容初春的寒冷,合作探究,品味语言,课堂小结,反馈检测,举例子,列数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