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无答案)
-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02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无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作业题,共10页。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2课时)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选做作业类型 | 实际完成时间 | 完成日期 | ||
|
|
| □基础作业 | □提升作业 | □拓展作业 |
|
|
【课前夯基】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 空气样品中_________________,呼出气体样品中_____________。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_。 |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 空气样品中_________________,呼出气体样品中______________。 | 空气中氧气的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______。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呼气前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呼气后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 | 空气中水蒸气的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______。 |
【分层作业】
一、基础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图a、b所示,则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更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4.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呼出的白雾,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5.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大
6.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7.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先熄灭,由此说明( )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D.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对着哈气的镜片上的现象是出现________,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为探究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带刻度的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_______。
二、提升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
1.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2.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是( )
A.氢气、氧气、氮气 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水蒸气、氧气、氢气
4.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5.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明是:呼出气体在玻璃片上结成水雾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氨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氨气,而氨气不被人体吸收
6.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活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水的量不足
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人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7.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I: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a”或“”)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II: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在图甲中A端吸气20秒,此时______(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在图乙中B端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据此判断:在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9.利用如图装置,怎样操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三、拓展作业(预计完成时间:6分钟;实际完成: 分钟)
1.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癌塑料袋,向瘦塑料袋中吹人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35 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C. 80 s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低
D.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2.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相同。
(4)图4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该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到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高”或“低”)。
(2)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该小组同学按图2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填"A”或"B”),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4%~5%,甲同学想测定自己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 甲同学先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向其中一瓶迅速伸入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甲认为,瓶中气体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并不准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又取另一瓶呼出气体做右图实验:推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记录推入的体积,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胶管上的弹簧夹,会观察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得出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测定结果为3%。
你认为该同学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补充“……”中省略的内容(即如何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人就会有头晕困倦等症状。教室人多时,二氧化碳含量可能偏高,可采取的简单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1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
② |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
③ |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填“良好”或“不良”)。
(2)解释步骤①中出现相应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 石灰水浓度 | 持续吹气时间 | 瓶底现象 |
2-1 | 0.16% | 30秒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2 | 0.16% | 2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2-3 | 0.08% | 30秒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2-4 | 0.08% | 2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反思与评价】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6)实验Ⅰ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课后复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