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7章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学案
展开一、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❶
(2)表现 eq \b\lc\{(\a\vs4\al\c1(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
定、及时和经济的。
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概念
(1)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称为常规国家安全。
(2)现代社会:除常规国家安全,还有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❸
❶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观点
(1)悲观论者: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随之日益攀升。
(2)乐观论者:资源不会枯竭;科技进步、吸引投资开发替代产品;价格会下降。
❷资源需求过快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❸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资源安全
(1)地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按重要程度分:战略资源安全和非战略资源安全。
(3)战略资源 ❹
①概念: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
②特征: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3.影响过程: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例如:
(1)区域性的资源安全危机→政局动荡、武装冲突。
(2)国家间的各种资源冲突→多国的经济与政治纠纷或武装冲突。
三、保障资源安全
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❺
途径: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和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2.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使用效益最大化;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3.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
四、中国能源供需特点与能源安全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❻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2.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1)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石油: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
3.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❼
(1)石油供需关系变化
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②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
③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④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俄罗斯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安全问题原因
①出口国社会动荡。
②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③石油长距离运输。
4.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有利: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不利
①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运输安全风险。
②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❹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❺正确认识资源安全保障(1)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证资源安全。
(2)维持资源安全不仅考虑资源供给、消费,还需要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❻三个角度认识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我国能源禀赋: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而世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3)我国能源消费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煤炭和石油“北多南少”,天然气和水能“西多东少”,形成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空间格局。
❼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
(2)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供应日趋紧张,难以满足需求的高速增长。
(3)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五、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1)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2)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
(3)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
2.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 ❽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峰值后持续下降。
(3)核电、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仍对国外高度依赖。
3.我国未来能源安全措施
(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❾
(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❽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❾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风、光、生物、地热、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
考点一 资源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享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产铜国,产出了全球近30%的铜矿,但采矿成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有关,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对话。下图为智利简图。
(1)为什么智利铜矿开采成本高?
(2)智利过度依赖铜矿导致经济脆弱性较强的原因有哪些?
(3)思考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对话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智利铜矿产量大,成本高;铜矿带来的经济效益高,但经济依赖性强。
②图像信息:铜矿分布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区,靠近沙漠区。
解析:第(1)题,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开采难度大,费用高;结合生态问题分析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第(2)题,铜矿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受国际市场影响大,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地震灾害影响产量,进而影响经济。第(3)题,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可以为智利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庞大的市场有利于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尝试解答】(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
(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
(3)铜矿冶炼和加工。理由: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因素
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保障资源安全
(1)保障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形势严峻;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2)保障资源安全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
①既坚持立足国内,维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又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对境外资源的掌控力,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②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坚持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监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③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资源对外依赖可能导致的极端风险。
目前,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读我国稀土矿分布比重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特点是( )
A.北多南少,北重南轻
B.北少南多,北重南轻
C.北多南少,北轻南重
D.北少南多,北轻南重
2.1970年至2010年,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比例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B.过度开发
C.减少出口
D.产业结构调整
3.稀土金属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下列省份中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的是( )
A.四川 B.贵州
C.江苏 D.江西
1.C 2.B 3.C 解析:第1题,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轻(稀土)南重(稀土)。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由1970年占世界70%以上迅速下降到2010年的不到30%,下降幅度大。其主要原因除了世界许多国家陆续探明稀土资源储量外,还与我国过度开发稀土资源并盲目出口有关。第3题,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选项所给的四个省份中,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
考点二 我国的能源安全
图a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图b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进口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1999~2003年,华南地区石油生产量增幅最小
B.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
C.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各地区石油生产量均持续上升
D.我国南方地区石油生产量多于北方地区
(2)据图推断,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已步入中晚期的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3)2009年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进口量比其他地区多的原因是( )
A.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B.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资源枯竭,需要大量进口
C.西北地区主要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能源需求量小
D.华北地区地广人稀,高耗能工业少,能源需求量小
【获取信息】
①石油生产量的对比:东北地区产量一直较大,但呈下降趋势,2009年西北地区产量大致接近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增幅最大,华东地区增幅最小。
②石油进口量的对比:2003年以后,各地区都需要进口;其中华东、华南一直是进口较多的地区。2009年东北、华北进口增幅较大。
【尝试解答】(1)B (2)A (3)A 解析:第(1)题,1999~2003年,我国华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增长幅度大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1999年至2009年持续下降,华东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2003年至2009年基本无变化;北方地区的石油生产总量大于南方地区;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第(2)题,从1999年到2009年,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持续下降,可能已经步入石油资源开采的中晚期。第(3)题,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常规能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东、华南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石油供需缺口增大,石油进口量增大。
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2)能源供应紧张。
(3)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5)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秆等作为燃料。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问题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小。
(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排放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读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有( )
①沿海高,内陆低 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 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B 2.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特征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内陆高于沿海。第2题,M地区为四川省,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
下图是2005~2008年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字母M表示( )
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
4.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3.B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即净进口量。第4题,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需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石油天然气等高效能源的需求日渐上升。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经过多年努力,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多元化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
【探究思路】
[探究思路一]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根据美国能源署公开的信息,2019年中国、美国继续是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其中,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超过32%,石油占比接近37%,煤炭占比略高于11%。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超过57%,石油占比不到20%,天然气占比超过7%。
[问题]
1.比较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导致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
提示:差异:美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原因: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煤炭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技术要求低。
2.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简要提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措施。
提示:影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措施:降低煤炭消耗,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消费比重;提高煤炭加工转化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等。
[探究思路二] 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出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和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问题]
1.指出西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简述与东北和西北通道相比,西南通道的不足。
提示:自然障碍: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山区,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不足: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
2.简述“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示:①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性;②缓解能源紧张局面,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③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探究思路三] 新能源资源的开发
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的油当量。下图为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问题]
1.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
提示: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
2.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提示: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不易运输;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3.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
提示:“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对我国扩大新的清洁能源领域,增强我国能源战略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研究结论】
应对能源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和“储备”
1.“开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等。
3.“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
【案例应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原油进口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2017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了65.8%的新高点。2004年,我国正式规划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图1)。到2008年底,在舟山、宁波、青岛、大连分别建设了以地面大型储油罐设施为主的四大储油基地。2016年,天津、兰州、独山子、舟山(二期)、黄岛(二期)等地二期储备基地建成,包括了西部地区和地下储备库,储备布局更加完善,储备方式趋于合理。其中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选择了水封岩洞库方案(图2),不同于地面大型储油罐,水封岩洞库位于地下数十米处,以天然岩体花岗岩为主要结构体,用人工水封系统将石油封存在地下。地下库与地上库单位运营成本费用对比见表1。
图1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
表1 单位运营成本费用对比(元/吨)
(1)指出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区位优势。
(2)说明我国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意义。
(3)结合材料,分析黄岛二期采用水封岩洞库方案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其布局一方面有利于原油进口,另一方面接近炼油企业,市场广阔。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可以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就业与带动相关产业。第(3)题,结合文字材料与表格数据可知,水封岩洞方案首先要求地下水丰富,岩性坚硬致密;其次其安全性高,占地少,投资少。
答案:(1)分布特征:主要沿海分布。
区位优势:便利的海运和管道运输条件;炼油企业众多,市场广阔。
(2)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保障经济发展需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3)地下水位高,有稳定地下水补充;花岗岩广布,结构致密,透水透气性差,密封性能好;安全性能高;占地面积少;运营管理费用低。
[课标内容要求]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学科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资源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图表分析中国能源的供需特点,保障未来能源安全采取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理解石油供需、煤炭开发利用如何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知识体系导图]
概念
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
影响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根源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❷
影响
因素
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因素
制约条件
表现
具体内容
资源
禀赋
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①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③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①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③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源消费需求
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面临
挑战
①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③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
④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
⑤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路线
⑥缺乏石油战略储备
应对
措施
①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战略,以煤炭为主、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提高石油利用率,节约使用;加强石油的勘探开发;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积极拓展石油的国际市场,保证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和石油运输(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降低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规避油价波动的严重影响
区域内
加大勘探和开发,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区域外
拓展资源的来源范围和渠道
项目
地下库
地上库
动力费用
0.15
1
折旧
16.5
27.57
贷款利息
4.52
9.76
储存损失
0.01
0.1
工资
0.23
1.15
修理
0.44
4.3
原油
94.81
94.81
总计
156.83
179.39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0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0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含解析),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境安全问题,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保障资源安全,中国能源供需特点与能源安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