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5交通与社会变迁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2021·济南模拟)东汉训诂书《释名》将道路解释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此材料说明( )
A.道路是由人践踏而成
B.道路是铺设而成的
C.道路是自然形成的
D.道路与“蹈”“露”是互通的
A 解析:“蹈”为践蹈,“露”为显露,据材料“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可知,道路是因人的践踏而形成的,A项正确,C项排除;B项“铺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排除;D项未能正确理解题干,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并非强调道路和“蹈”“露”之间的关系,排除。
2.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
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
C 解析:根据材料“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可知,官道修建客观上有利于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3.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 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在5 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
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B 解析:乌鲁克文化泥板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都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B项正确。
4.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 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 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
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
D.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C 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地理知识的局限性,托斯加纳里的观点及其送给哥伦布海图的举动间接推动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故选C项;托斯加纳里只是送给哥伦布地图,并不能推动东西方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说的只是托斯加纳里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言过其实,排除B项;据材料知识无法判断托斯加纳里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态度,排除D项。
5.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B 解析:火车“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体现的是一种工业文明对当地思想文化的冲击,故选B项。火车体现的是欧洲的工业文明,而不是殖民者的文化控制,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6.(2020·石家庄模拟)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
A.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
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
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
A 解析:根据材料“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可知,这是中国主动学习世界现代交通的表现,有利于推动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故选A项。
7.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
B.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
C.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
D.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
C 解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说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观念,故选C项;科技进步不仅加速了社会阶层融合,还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A项;女性地位提高主要与经济发展及政治制度变革有关,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淞沪京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
8.李庆余在《美国现代化道路》中写道: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是因为( )
A.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乡村的繁荣
C.汽车时代加速了城市人口的饱和
D.汽车时代致使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A 解析:汽车产业采用流水作业法致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汽车产量增加,让更多人使用汽车,这使得城市中的富人得以便利的离开城市去郊区居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故A项正确。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飞机的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 )
①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高效内燃机的发明
③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使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C 解析: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交通方式,扩大了交通范围,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高效内燃机的推广使用,是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得以发明的前提条件。故排除含②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
10.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7年,铁路连续六次提速,从绿皮火车进入高铁时代。材料主要反映( )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
B.民工潮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
A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导致大量农民由农村流向城市,民工潮的出现就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故选A项。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而民工潮出现于1989年之后,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进一步适应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与民工潮无关,排除C项;民工潮出现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
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
--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借鉴德国经验;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冷战的影响;政策法律的延续性。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12.(2020·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来看,中国部分先进事物是由西方商人推动使用的,而且大部分先进事物率先在上海地区使用,表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可根据以上观点任选其一,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注意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阐述: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西方物质文明的成果纷纷传入中国。近代通信工具、交通工具以及和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的自来水、电灯等,大部分从西方传入上海。近代通信、交通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上海几乎都有所体现,故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示例二
论题:外商是中国物质近代化的推动者。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被打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因此外商出于商业利润的考虑,把西方的物质文明带入中国,以此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在近代史上,外商是中国物质近代化的推动者。时间
事件
推动者
1861年
马路(天津)
1864年
煤气灯的使用(上海)
英商
1868年
火柴、自行车、洒水车、洋水龙、火警钟、显微镜、缝纫机、天平、洋皂、纽扣、牙刷、牙粉
1872年
建造火车(上海)
西商
1873年
气象台设立(上海徐家汇)
法传教士
1879年
电报(天津到烟台)
李鸿章
1881年
电报(上海)
丹麦商人
电灯(上海)
外商
自来水(上海美租界)
英商
铁路(唐山-胥各庄)
李鸿章
1899年
X光机传入中国
1913年
汽车流行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5交通与社会变迁: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5交通与社会变迁,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7法律与教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7法律与教化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6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6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