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19,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关于“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行中穿越了小行星带 B.穿越地球大气时气温逐渐下降
C.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 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
下图为“距今2万一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新近纪的寒冷期 B.新近纪的温暖期
C.第四纪的间冰期 D.第四纪的冰期
4.该时期( )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B.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D.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2020年夏天,由于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激增,各地多发洪水。某地省道线附近遭遇了10年一遇的罕见洪水,路基被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路基被冲的路段最容易发生在(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8.强降水天气过后,图示地区需重点防范( )
A.暴雨、泥石流 B.地震、滑坡
C.地震、洪涝 D.滑坡、泥石流
下图是长沙市某河流剖面图。图中I、Ⅱ、Ⅲ为河流阶地,橘子洲为江心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貌中,成因与橘子洲类似的是(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钓鱼岛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B.河流阶地I形成较早
C.河流自西向东流 D.橘子洲土壤深厚肥沃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2.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 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
14.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
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
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15.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雾霾 B.大风 C.霜冻 D.大雨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C作用
B.阴霾天空呈暗灰色是因为F、C作用
C.蔬菜大棚能保暖是因为增强了I作用
D.南极大陆气温低是因为K作用强烈
17.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相关因素是( )
A.B增强D减弱 B.B增强K增强 C.B增强G增强 D.I增强H增强
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冰川风的成因是( )
A.冰川地区空气湿度大,保温作用强
B.冰川地区比热容更大,昼夜温差大
C.冰川地区冰面反射强,吸收作用弱
D.冰川地区保温作用强,增温速度快
19.冰川风对该谷地山风的影响是( )
A.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
B.延长山风的时间,削弱山风的势力
C.缩短山风的时间,减弱山风的势力
D.缩短山风的时间,增加了山风势力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高60米、直径10米的空气导流塔和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如图)。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塔,地面铺鹅卵石。空气通过导流塔进出过滤网,从而达到除霾的目的。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白天,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1.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环境条件是( )
A.晴朗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夜晚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22.地面铺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白天的除霾效率 B.提高阴天的除霾效率
C.减少集热棚的昼夜温差 D.提高集热棚的夜间温度
等温面是空间气温相等的点组成的面,下图示意某地区等温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受热力因素影响( )
A.高空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 B.甲地气流向上升
C.近地面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 D.乙地气流向下沉
24.推测该地区等压面的分布状况是( )
A.在甲地近地面向上凸起 B.在乙地近地面向上凸起
C.在甲地高空向上凸起 D.在乙地高空向下凹陷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秘鲁海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且经济价值极高。我国自2001年开始捕捞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目前年获产量稳定。研究表明海水表面温度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下图为某五年间9-12月东南太平洋茎柔鱼适宜栖息地及海洋表面温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根据材料信息,9~12月最利于捕捞茎柔鱼的海水表层水温区间为( )
A.16~18℃ B.18~20℃ C.20~22℃ D.22~24℃
26.气候变化对茎柔鱼栖息地的分布影响十分显著。发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年份,秘鲁茎柔鱼栖息地偏移方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正西 D.西北
27.为确保我国茎柔鱼渔获产量稳定,有效措施是( )
A.延长捕捞作业时间 B.提高茎柔鱼的市场价格
C.加强东太平洋环境的动态监测 D.提高茎柔鱼人工养殖技术
下图示意某地城市化前、后水循环的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导致水循环水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减少 B.地表径流增大
C.绿地面积增大 D.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29.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大量流失 B.地表水大量下渗
C.地下水大量流失 D.地表温度大幅下降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粗实线曲线表示的是( )
A.温度 B.密度 C.盐度 D.纬度
31.在图示纬度,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B.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下图为太平洋8月份表层水温分布(单位:℃)及部分海域的洋流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属于暖流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3.关于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其影响,潮汐现象多发 B.受其影响,沿岸气候暖湿
C.受其影响,形成大渔场 D.海水污染物难以净化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海上盛行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国所属海域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kW左右。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特征是( )
A.南部沿海小于北部沿海 B.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
C.南部沿海空间差异小 D.北部沿海空间差异大
35.导致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域面积 B.海岸走向 C.海水温度 D.海水深度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石柱”景观在大自然中常可见,但形成原因和形成地区各不相同。
(1)按地貌成因分类,甲柱属 地貌,乙柱属 地貌。
(2)丙柱是因 作用形成; 的气候条件可以加快其形成速度。
(3)丙类型地貌分布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 、 、 。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0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这时鲸鱼也开始向海湾聚集。每年5~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图。
(1)影响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因素有 ; ; 。
(2)简析每年5月底起鲸鱼向海湾聚集的原因。 。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左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右下图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从海水蒸发的角度分析,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附近的大气特征是 ; 。
(2)描述乙海域水温随深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 。
(3)结合海水温差发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点: ;缺点: 。
三、填空题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深秋到初冬季节,夜晚晴朗,可能出现霜冻。农民一般在霜冻即将发生时点燃发烟物,利用烟雾防霜冻。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莱、花卉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左下图为农民燃放烟雾防霜冻图片、右下图为山东寿光新型温室大棚景观。
(1)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农民燃放烟雾防霜冻的原理:烟雾中含有大量的 ,能够吸收 (波段)辐射,从而增强 辐射,减少夜晚 辐射损失的能量,起保温作用。
(2)使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生产,是因为大棚可以: 、 、 ,有利于蔬菜生长;同时大棚 ,使蔬菜品质略逊于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蔬菜。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1.“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D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A错误,本题选D。
2.“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卫星穿越地球大气时,在对流层气温下降,但是在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的部分大气层气温会升高,B错误; 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 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答案为: D.
【答案】3.D
4.C
【解析】【点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
3.根据材料,图示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属于2.58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时期,AB错误。图示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远离现在的大陆,与现代相比,当时的海平面较低,地球处于冰期,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4.根据材料,该时期距今2万~1.5万年,属于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发生在古生代时期,A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全灭绝,到现在依然存在,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在新生代时期基本形成,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C
6.B
【解析】【点评】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5.据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的来源是形成洪积扇重要的原因,坡度和缓非洪积扇集中连片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关系不大,B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单个沟谷容易形成单个洪积扇,但并不会使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6.据材料可知: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耕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B项正确;该地为洪积扇,海拔较低,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地附近有河流,水源不是很短缺,D项错误;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且光照与当地耕地数量较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C
8.D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产生在沟谷中或斜坡面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特殊的山洪,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其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读图可知,路基被冲的路段最容易发生在河流的凹岸,侵蚀岸,图中①段④段位于平直河岸,②段位于凸岸,③段位于凹岸,因此最容易被侵蚀冲坏的路段是③段。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强降水天气过后,因此不用再防暴雨,A错误;强降水不会引发地震,B、C错误。图中显示,公路沿河修建,有可能是山区,山区的强降水天气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图示地区强降水过后,需要重点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D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9.据材料和图可知橘子洲为江心洲,结合流水地貌所学知识可知橘子洲的成因为流水沉积,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其成因也是流水沉积,C项正确;台湾岛、海南岛属大陆岛,处于东南海域大陆架南部边缘,因构造运动形成,AB项错误;钓鱼岛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10.观察图中阶地的结构特点可知该处阶地为明显的河流堆积阶地(基岩上有河流堆积物)所以其形成过程应是:首先河流堆积作用形成阶地III,然后地形抬升河流下切侵蚀,稳定后河流泥沙堆积形成阶地II;再然后重复前一过程形成阶地I,所以此地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关,故河床海拔不是逐渐升高,A项错误;河流阶地III形成最早,B项错误;据图中右侧指向标为“E”,可判断河流为南北流向,C项错误;根据上题,橘子洲成因为流水沉积,所以土壤深厚肥沃正确,故本题选D项。
【答案】11.D
12.C
【解析】【点评】风力作用:
地 区
特 点
典型地貌
风源地附近
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11.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项错误。故答案为:D。
12.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A
15.A
【解析】【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13.从图中可以看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为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4.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a层位于大气层上界,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A正确;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平流层大气吸收臭氧,使其增温,与高层大气无关,C错误;水汽和二氧化碳是对流层吸收的主要物质,不属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a层气温随高度而升高,又由于该层属于对流层,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出现会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受阻,出现雾霾现象,A正确;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与a层关系不大,B错误;霜冻是由于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出现的现象,C错误;大雨是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的,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6.B
17.B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6.从图示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为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E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G为大气逆辐射,H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I为地面辐射,J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K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在图中为F作用,A项错误;阴霾天空呈暗灰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和散射作用,在图中为C和F作用,B项正确;蔬菜大棚能保暖是因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在图中是G作用,C项错误;南极大陆气温低是因为地面多为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烈,在图中为D作用,D项错误,故本题选B。
17.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是月球没有大气层,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多,地面损失热量多,夜晚气温低,K作用增强,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月球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地温高,B作用增强,所以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B项正确,ACD均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8.C
19.A
【解析】【点评】冰川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
18.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由于与山谷处相比,冰川的反射率更高,表面吸收的热量较少,温度更低,由于与附近山谷之间存在冷热差异,因此形成冰川风,C正确;A、B、D错误。
19.冰川风与山风的方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时间,同时会加强山风的势力,A正确;B、C、D错误。
【答案】20.B
21.A
22.A
【解析】【点评】“除霾塔”是除霾试验装置,位居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去除大气环境中的PM2.5及NOx、SO2等雾霾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从而有效控制雾霾形成。项目试运行成功后,将在医院、学校、住宅小区等人员聚集区安装小型装置来推广应用此项技术,以逐步改善局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20.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AC错误;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B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B。
21.由材料可知,玻璃集热棚内地面铺鹅卵石,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可以在白天收集热量,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提高白天棚内温度,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A正确。晴朗无风的夜晚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不如晴朗无风的白天大,除霾塔工作效率不是最高,B错误。阴雨多风的天气,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CD错误。故答案为:A。
22.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可以在白天收集热量,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提高白天棚内温度,进而提高白天的除霾效率,A正确。地面铺鹅卵石对于阴天的除霾效率作用不大,B错误。地面铺鹅卵石,白天吸热,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增大集热棚内外温差,加强空气对流,达到净化雾霾的目的,C错误。铺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除霾效率,不是提高集热棚的夜间温度,D错误。故答案为:Λ。
【答案】23.C
24.A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
23.据图可知,乙地近地面等温面上凸,故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D错误。甲地相对冷却,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B错误。甲地高空为低压,乙地高空为高压,故高空大气由乙地流向甲地,A错误。甲地近地面为高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故近地面大气由甲地流向乙地,C正确。故答案为:C。
2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地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起,A正确;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气压较低,等压面向下凹陷,B错误;甲地近地面是高压,对应的高空是低压,高空等压面向下凹陷,C错误;乙地近地面是低压,对应的高空是高压,高空等压面向上凸,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5.B
26.A
27.C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25.根据图片信息,图示各月中9月茎柔鱼适宜栖息地水温为16~20℃,10月为18~20℃,11月为18~20℃,12月为18~22℃,综合各月份的分布区间来看,18~20℃为最有利于捕捞茎柔鱼的海水表层水温区间,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6.由于当温度升高时,秘鲁外海海域原来的区域温度过高已不适宜茎柔鱼生存、繁殖和摄食,而不利的环境条件会使茎柔鱼种群迅速作出响应并寻找相对更为适宜的海域。因此,为了寻找其适宜的表层温度区域,茎柔鱼便会朝着冷水区域方向移动,即向东南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7.延长捕捞作业时间可以在短期内加大捕捞渔获量,但长期而言会导致鱼群数量萎缩,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错误;提高市场价格和人工养殖技术,无法提高渔获量,BD错误;加强海—气环境的动态监测,可以更准确地预估茎柔鱼的栖息地分布,有利于捕捞量的稳定,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8.D
29.A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8.读图分析可知,城市建设后,由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导致降水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蒸发量减少,D正确;该地降水总量的变化从图文材料中看不出来,且降水总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减少,与图示信息不符合,A错误;地表径流增大是城市化的结果,非原因,B错误;城市建设后,路面硬化,绿地面积减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9.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等。一般来说,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路面硬化,导致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大,地表水大量流失,A正确;路面硬化,导致降水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化不会导致地下水大量流失,B、C错误;城市化会导致地表温度略有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0.B
31.C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和降水量呈反比,和蒸发量呈正比。
判断的话可以根据三个方面:
1.纬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比如红海就在副热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2.河流,有河流注入的地方,在河水的稀释下,盐度变低。
3.洋流,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30.从图中可以看出粗实线随纬度的升高数值增大,因此代表的是大西洋的密度,B正确;温度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A错误;盐度是副热带地区最高,横坐标代表纬度,故粗实线不可能代表纬度,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31.根据图示信息及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出粗实线代表密度、实线代表盐度、虚线代表温度。从总体来看密度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减,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32.B
33.C
【解析】【点评】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响
案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陆地沿岸气候
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沿岸寒流对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
上升流
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
南、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了低纬度地区使用的农药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
3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千岛寒流、②为阿拉斯加暖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因此②④为暖流,B正确;A、C、D错误。
3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甲为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为秘鲁寒流,潮汐现象与天体引力有关,跟洋流的关系不大,A错误;由于该洋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在此处形成世界型大渔场,C正确;由于洋流,会促进海水运动,加速污染物的净化,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答案】34.B
35.D
【解析】【点评】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水相互作用的距离有关。波浪可以用波高、波长和波周期等特征来描述。
34.根据图中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是南部沿海大于北部沿海,A错误;由图可知,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B正确;南部沿海等值线密集,空间差异大,C错误;北部沿海等值线稀疏,空间差异小,D错误。故答案为:B。
35.读图可知,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是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故主导因素是海水深度,D正确。图示区域是边缘海区域,与外洋相连通,所以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与海域面积关系不大,A错误;图示区域沿海纬度差异小,温度差异小,海水温度差异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海岸走向基本相似,主导因素也不是海岸走向,B错误。故答案为:D。
36.【答案】(1)海蚀;风蚀
(2)化学沉积(溶积作用);暖湿(高温多雨)
(3)地形崎岖(不平);地表水缺乏(不足、渗漏);土壤贫瘠(土层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是海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乙是风蚀柱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丙柱是溶洞内的石柱,是因喀斯特地貌化学溶蚀形成的溶洞内,碳酸氢钙再分解还原出碳酸钙的沉积作用过程,是由化学沉积(溶积作用)作用形成的;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可以加速溶洞的形成,加速化学沉积的形成速度。
(3)丙类型地貌分布区喀斯特地区,地势崎岖(不平),耕地面积小,不利于耕作;地表水容易下渗,致使地表水缺乏,地表水资源不足;流水溶蚀作用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点评】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的分析方法: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形陡峭、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干旱和半干旱区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干旱、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7.【答案】(1)径流汇入(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高纬低温海水注入(寒流带来低盐度海水)
(2)5月,水温上升,与从北边来的冷海水交汇使海水受扰动,下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
【解析】【分析】(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读图分析可知,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补充多,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蒸发弱,寒流自高纬带来低盐度海水;该海域较封闭,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少,盐度低。
(2)该海域位于北半球较高纬度,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水温上升,与从北边来的冷海水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促使鲸鱼向海湾聚集。
【点评】海水温度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38.【答案】(1)大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
(2)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深度0~100米)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深度1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保持低温。
(3)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占据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海域表层温度为30℃以上,乙海域表层温度为24~26℃,甲海域水温高,蒸发旺盛,给大气输送的热量和水汽多,因此甲海域大气特征是大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
(2)读图可知,乙海域表层水温为24~26℃,底层水温为10℃,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深度0~100米),海水等温线密集,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深度100米以下)海水等温线分布稀疏,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保持低温。
(3)读海水温差发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表层暖水注入暖水泵使液氨蒸发,形成氨蒸汽,氨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再将发电后的氨蒸汽注入冷凝器,通过冷水泵从深层引入深层冷水到冷凝器中,冷却氨蒸汽,形成液态氨,再进入循环系统中发电。由此可知,海水温差发电利用表层和深层的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系统是循环的,可以昼夜不停发电,发电量较稳定。但其中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发电转换过程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整个发电设备主要集中于海水的表层,占地庞大,占据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点评】1.海水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情况,收入指太阳辐射,支出指水汽蒸发。极地地区海水温度低是因为收入少,太阳辐射少,不是因为支出多,温度低蒸发少。
2.分布:海水温度赤道高,极地低,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39.【答案】(1)烟尘颗粒;地面长波;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保温;保湿;防虫;减小昼夜温差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烟尘颗粒,会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进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减少夜晚地面损失的热量。
(2)温室大棚可以减少与外界之间的交换与联系,能够起到保温、保湿和防虫害等作用,但是温室大棚减少了昼夜温差,蔬菜的品质不及自然状态下的蔬菜。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12月联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pdf、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PDF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