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1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2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1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2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01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1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2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02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1节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第2节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免疫系统的功能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
    2.抗原
    (1)概念: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2)种类: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蛋白质,有时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3.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化学本质: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2)作用: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4.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通过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
    (2)监控并清除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
    二、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1.淋巴系统
    (1)组成:各级淋巴管与淋巴器官。
    (2)淋巴循环功能
    ①参与组织液回收、脂肪吸收和转运。
    ②执行免疫机能。
    2.免疫器官
    (1)组成:主要是指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
    (2)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3.中枢淋巴器官
    (1)组成:骨髓和胸腺。
    (2)功能:是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3)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多种血细胞
    4.外周淋巴器官
    (1)组成: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
    (2)功能: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其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3)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们连续不断地挤过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仿佛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
    ②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会停留在感染组织附近的淋巴结中,在此增殖、分化为抗击感染的效应细胞。
    5.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抗体等。
    三、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1)皮肤
    ①病原体不能在角质细胞中生存。
    ②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pH为3~5,足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的生长。
    (2)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消化细菌的细胞壁,胃液中的胃酸会杀死大部分微生物。
    (3)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捕获吸收的微生物,并通过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将黏液推向咽部,使潜在的入侵者离开肺部进入消化道。
    四、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1.非特异性反应
    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机体会启动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和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反应,它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2.炎症反应
    (1)现象: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原因: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3)意义: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3.人体第二道防线对抗病原体
    (1)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①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
    ②由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③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原理: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
    (2)脓液:在对抗感染的过程中,一些死亡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黏稠的液体,称为脓液。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体的免疫构筑起了三道防线。( )
    2.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3.非特异性免疫具有遗传性。( )
    4.不同的病原体可能携带同一种抗原。( )
    5.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6.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提示:1.√
    2.× 吞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但不是淋巴细胞。
    3.√ 4.√ 5.√
    6.× 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几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D [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产生胸腺激素,A正确;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淋巴细胞,其中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淋巴细胞,B正确;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C正确;扁桃体、脾等不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
    2.(2020·湖南岳阳两校联考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D.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错误;体内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C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等组成。①胃液由胃黏膜分泌,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正确;②唾液腺是由口腔黏膜特化形成的,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正确;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错误;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正确;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正确。]
    4.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破损时,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部位的组织间隙
    C.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D.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吞噬细胞
    C [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由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
    通过对皮肤及黏膜在免疫系统中的主要作用的分析及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的事实的了解,认同结构功能观;通过了解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形成健康生活的人生态度及社会责任感。
    1.说说皮肤在免疫系统中的主要作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人体皮肤及黏膜组成人体的________,其作用特点是什么?
    提示:第一道防线 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2)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
    2.生活中很多动物都有舔舐伤口的习惯,这样可加速伤口愈合,结合所学知识,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提示:动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能杀死细菌,促进伤口愈合。
    3.有人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说说你的看法。(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示:同意。
    (2)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课堂小结]
    1.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多种血细胞,其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外,其他种类均属于白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中的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进入胸腺分化、增殖,发育成熟,为T淋巴细胞
    B.鸟类的B淋巴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腔上囊,哺乳动物可能在骨髓
    C.具有吞噬作用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属于白细胞,是另一大类重要的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会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
    C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属于白细胞,是另一大类重要的免疫细胞。]
    2.人体通过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这是机体保护性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异体器官移植容易产生免疫排斥现象,是因为免疫细胞具有识别功能
    B.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C.每一个人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自身细胞膜上所具有的MHC,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
    D.机体的这种保护性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C [每一个人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自身的MHC,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细胞。但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故选C。]
    3.人的胃液能杀灭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人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
    A [人的胃液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的
    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5.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活性物质。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2)以下不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__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黏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免疫活性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器官指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包括胸腺、脾、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指皮肤、黏膜,汗液、胃酸属于皮肤、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
    (4)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
    [答案] (1)胸腺、脾、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两个)
    (2)A
    (3)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
    (4)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科学思维——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
    3.社会责任——依据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白细胞类型
    图示
    功能
    中性粒
    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寿命为2~3天,可以吞噬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异物,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
    嗜酸性
    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4%,杀死抗体包被的寄生虫
    嗜碱性
    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功能未知,被认为是对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功能的补充
    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7%。单核细胞发育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另一类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强大,寿命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呈递
    淋巴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树突细胞
    吞噬细胞中的一类,在外周组织中摄取抗原,在淋巴结中呈递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功能
    体表屏障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组成
    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多种非特异性细胞和化学物质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特点
    作用范围广,不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作用弱
    出现慢、作用范围小、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语 句 背 诵
    1.免疫系统的功能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2.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分子标识。这个标识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3.免疫器官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
    4.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生成免疫细胞的场所。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和脾,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其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5.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6.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相关学案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设计,共9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