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01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02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共35页。

    四川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一、 对比阅读
    1. (2022•南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D.被执至南门
    执:押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舍生而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D.蹴尔而与之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一、 文言句式(共1小题)
    2. (2022•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二、 文言断句(共1小题)
    3. (2022•遂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三、 文言翻译(共7小题)
    4. (2022•广安)文言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 ②深,蓄积多也。”宁国 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 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楚庄王欲伐陈》)
    【注】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虽不能察   
    ②夫大国,难测也    
    ③其城郭高    
    ④则民怨上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   ”(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   ”(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②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 (2022•广元)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避暑而暑为之退
    B.出淤泥而不染
    乃摘而藏之
    C.长跪而谢之
    及花之既谢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5)两则材料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2022•自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
    【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
    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
    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
    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
    7. (2022•达州)文言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③烂漫:坦率自然貌。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D.惟内子时映市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译文:
    ②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 (2022•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癫学有表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安以臆度/如星/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四、 山水游记(共1小题)
    9. (2022•巴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潆晻②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⑤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选自《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晻(àn):日光昏暗。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④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⑤汲汲然:急切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B.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C.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D.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
    正是江南好风景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4)分析甲乙两文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对比阅读
    1. (2022•南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D.被执至南门
    执:押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舍生而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D.蹴尔而与之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有误,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为了/动词,作为;
    B.介词,表比较,比/介词,表处所,在;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D.都是代词,他。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理解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万钟,指优厚的俸禄;辩,同“辨”,分辨;加,益处,好处。句意为: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重点词:然,然而,但是。临期,城破时。句意:)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答案:
    (1)A
    (2)D
    (3)B
    (4)①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②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二、 文言句式(共1小题)
    2. (2022•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BC.正确。
    D.有误,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阻塞。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则:就/就;
    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的;
    C.于:从/比;
    D.而:表并列/表转折。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以,用。动,使……震撼。曾,同“增”。句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甲文写作者身居陋室,安贫乐道。
    故选:B。
    答案:
    (1)D
    (2)A
    (3)D
    (4)B
    三、 文言断句(共1小题)
    3. (2022•遂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面山而居
    而常废于善忘
    B.然负此自放
    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予少时读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虽有勤劳之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据此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B.不同,凭借/背
    C.相同,我;
    D.不同,代词,指愚公/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荷,负荷、挑。句意为: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虽,即使。句意为: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甲文中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从乙文中“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秦观自恃聪明,宴饮悠游,荒废了大好时光。结合甲文中愚公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劝说,语句流畅,用语文明即可。
    答案:
    (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C
    (3)①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示例:秦观先生,您年少英武,博闻强识,这是学习的绝佳条件。但是我不赞成您自恃聪明就不用功读书,刻苦钻研的做法。如果您能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就像搬山的愚公一样,打牢基础,厚积薄发,您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您说是吧!
    四、 文言翻译(共7小题)
    4. (2022•广安)文言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 ②深,蓄积多也。”宁国 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 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楚庄王欲伐陈》)
    【注】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虽不能察 明察 
    ②夫大国,难测也  推测,估计 
    ③其城郭高  外城 
    ④则民怨上矣  国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 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②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察:明察。
    ②句意为: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
    ③句意为:城墙筑得高。郭:外城。
    ④句意为: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上:国君。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派遣/出使;
    B.相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不同,凭借/因为;
    D.不同,代词,指陈国/去,往。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谋,谋划。间,参与。句意为: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取,攻占。句意为: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从“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②[甲]文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从[乙]文“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可知,楚庄王听取了大臣宁国的建议并采取了行动,攻下了陈国。据此,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
    答案:
    (1)①明察;②推测,估计;③外城;④国君;
    (2)B
    (3)①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4)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②都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
    5. (2022•广元)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水陆草木之花
    避暑而暑为之退
    B.出淤泥而不染
    乃摘而藏之
    C.长跪而谢之
    及花之既谢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5)两则材料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误,“莲,芙蕖之实也”句意为:莲是芙蕖的子实。故此处“莲”是指莲子。而“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句意为: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故此处“莲”指芙蕖,两者所指不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荷花;
    B.不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
    C.不同,动词,道歉/动词,凋谢;
    D.相同,名词,时候/名词,时候。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据此断句为: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益,更加。植,树立。句意为:(莲) 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远远地观看却不能靠近赏玩。
    ②中重点词语有:倚,倚靠。可,适合。句意为:我夏天视它为生命,是(因为)它适合人的心意。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知,文章写了“莲”的生长环境、外形、气质仪态、味道等,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其象征意义。作者用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对比,更突出了莲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纯洁高尚品格,鄙视世俗恶劣风气的生活态度。《芙蕖》第①段“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写莲的“可目”,第②段“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写它的“可鼻”,这是莲的观赏价值;第②段“至其可人之口者”写它的“可口”,第②段“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写它的“可用”,是写莲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答案:
    (1)B
    (2)D
    (3)C
    (4)①(莲) 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远远地观看却不能靠近赏玩。
    ②我夏天视它为生命,是(因为)它适合人的心意。
    (5)①甲文称“莲”为“花中君子”,写“莲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形(中通,外直)、气质仪态(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味道(香远益清)等,侧重赞美的是“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内在品格;②乙文则紧扣芙藥“可人”的特点,侧重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来写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6. (2022•自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
    【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
    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
    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
    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有误,句意: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后主左右奸邪佞臣,充塞其中。但是没有一个人产生害他恨他之心。据此断句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下有以见信于人”等语句可知,诸葛亮受人敬仰,是因为他的忠诚,恭谨,他的人格、精神让人信服,“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理解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顾,探望。咨,询问。句意为: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②中重点词语有:发,射。征,讨伐。句意为:不敢向西靠近蜀国射一枝箭,可是诸葛公却六次出兵征伐魏国。
    答案:
    (1)A
    (2)C
    (3)D
    (4)①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②不敢向西靠近蜀国射一枝箭,可是诸葛公却六次出兵征伐魏国。
    7. (2022•达州)文言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③烂漫:坦率自然貌。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D.惟内子时映市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译文:
    ②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CD.正确.
    B.有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为“我特地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故”意为“特意”,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A.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这;
    B.为:作为/是;
    C.而:顺承关系/修饰关系;
    D.以:同为“因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章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是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作者求学是艰辛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是反比,而不是正比;同样作者和马生同为刻苦学习之人,由“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知如此,所以是类似的情况,应该为正比,而非反比。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
    ①重点词:谒,拜访;贽,礼物;辞,文辞。句意: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
    ②重点词:或,有时;箸,筷子。句意:甚至有时(我)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
    (5)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梁启超的话告诉我们应该什么样的身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根据题目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阅读完甲乙两篇文章,有了刻苦学习的动力,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学生的身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更好地为未来承担社会责任做准备。好好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责任。
    答案:
    (1)B
    (2)D
    (3)C
    (4)①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
    ②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
    (5)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学习放下,应该像宋濂学习,遇到任何艰苦的环境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也要像乙文的作者那样读书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热爱读书。
    8. (2022•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癫学有表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安以臆度/如星/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据此断句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安以臆度/如星/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正确;
    D.有误,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耻,以……为耻辱。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A.有误,《马说》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抒发高雅的情趣”说法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玩,玩弄,戏弄。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句意为: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中重点词语有: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致,求得。句意为: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答案:
    (1)B
    (2)D
    (3)A
    (4)①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五、 山水游记(共1小题)
    9. (2022•巴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潆晻②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⑤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选自《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晻(àn):日光昏暗。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④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⑤汲汲然:急切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B.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C.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D.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至若春和景明
    正是江南好风景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4)分析甲乙两文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凿门”与“通道”连续动作,且这句话局域为“于是开门筑路”,若中间断开句意不完整,所以““凿门”与“通道”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且为楼观”句意为:并且成为楼上的景观,根据句意可知,“楼”与“观”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A.不同。景,日光/景色。
    B.相同。“以”均译为“因为,因此”。
    C.不同。其,代词,代张公张九龄/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译为“可要,一定”。
    D.不同。一,数量词,表数量/全。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句意:(他们)满眼都是悲凄的景象,真是感伤到了极点啊。
    ②重点词:书,书信。属,同“嘱”,嘱咐、嘱托。句意:(他)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的情感会受到外在景物的影响,而根据【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仁人不会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由此可得【甲】文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形成对比),而这组对比是为了表现作者更赞同古仁人,从而来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根据【乙】文“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可知,这是作者写景之后的感慨,由此可概括【乙】文写景是为张敬夫的感叹抒情做铺垫,从而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惆怅之情。
    答案:
    (1)C
    (2)B
    (3)①(他们)满眼都是悲凄的景象,真是感伤到了极点啊。
    ②(他)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4)①甲文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形成对比),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②乙文写景是为张敬夫的感叹抒情做铺垫,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惆怅之情。


    相关试卷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现代文阅读(小说):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现代文阅读(小说),共30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共29页。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外阅读),共1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